精品解析-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精品解析-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 春秋后期,周景王的正妃生有两子:姬猛、姬匄。景王死后,姬猛继位。其庶长子姬朝杀害姬猛,自立为王,实力强大的晋国攻打姬朝而拥立姬匄为王。这说明当时A. 中央集权走向衰落B. 兄终弟及成为继承原则C. 诸侯霸权交替频繁D. 宗法制仍具较大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晋国之所以攻打姬朝是因为他杀害周王并以庶子的身份继位,在打败姬朝后晋国仍然拥立嫡子姬匄,说明当时仍然具有较强的嫡庶观念,说明宗法制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故选D;春秋时期并
2、没有形成中央集权,“走向衰落”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当时的继承原则主要是父死子继,排除B;晋国攻打姬朝并不属于诸侯争霸,排除C。故选D。2. 战国时期,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生相胜”理论,这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其代表人物是A. 孟子B. 荀子C. 墨子D. 邹衍【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邹衍是阴阳学派代表人物,创建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D与题意相符;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A、B与题意不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C与题意不符。【点睛】邹衍:是阴阳学派代表人物,创建五德始终说为秦始皇代周提供理论基础。3. 秦代以
3、前,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都可以称“玺”。秦代时,只有皇帝的印章才可以称“玺”。这说明当时A. 诸侯权力上升B. 文字得到统一C. 疆域范围扩大D. 皇帝地位独尊【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只有皇帝的印章才可以称玺”可知,皇帝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故选D。材料并未提及诸侯状况,且A项权力上升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秦始皇在文化上的措施,仅提及了“玺”的使用状况,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并未提及秦朝的疆域状况,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秦朝创建的皇帝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只有皇帝的印章才可以称玺”。4. 下列人物与观点对应正确的
4、是()选项人物观点A老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孟子人性恶,提倡“仁政”C韩非子依法治国建立民主国家D董仲舒大一统,天人感应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大一统思想统治的需要,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故选D项;崇尚逍遥自在是庄子的思想,排除A项;人性恶是荀子提出的思想,排除B项;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不是建立民主国家,排除C项。5. 汉武帝时代,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这一做法是为了加强A. 中央集权B. 思想控制C. 军事防备D. 君主专制【答案】A【解析】【详解】通
5、过材料“每州部设刺史一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刺史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从而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故A正确;西汉加强思想控制的主要方法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B;军事防备不符合刺史制度的内容,排除C;刺史制度是加强的是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排除D。故选A。6. 汉武帝时期设置一种官职,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官职是A. 丞相B. 郡守C. 刺史D. 御史大夫【答案】C【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设立十三部州刺史以监察地方高官和王侯,C正确;丞相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处理政事,A错误;郡守属于地方郡的最高长官,负责地方行政,B错误;御史大夫是
6、中央负责监察的机构,D错误。7. 汉制,诸侯贡金以助祭宗庙称酎金。诸侯献酎金时,皇帝亲临受金。如发现黄金的分量或成色不足,则要受罚,诸侯王削县,列侯免国。这种有关酎金的法令称为“酎金律”。“酎金律”的出现A. 有助于大一统国家的维护B. 拓宽了中央政府的税收来源C.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货币管理【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汉律对酎金有严格规定,打击了诸侯势力,维护了皇权,有助于维护大一统国家的体制,故A符合题意;酎金并非税收来源,故B不符合题意;C中“实现了”太绝对,故C不符合题意;酎金律并非针对货币管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8. 魏徵主编的隋书食货志记
7、载,北朝末期,中国河西走廊地区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后来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这一考古发现( )A. 有利于印证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B. 表明中欧之间的交流始于南北朝C. 证明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D. 可印证当时中西贸易的繁盛【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东罗马(395-1453)金币、萨珊波斯(224-651)银币是官方认可的民间流通货币”“考古学者在新疆和田与吐鲁番分别发现了东罗马金币和萨珊银币”表明,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中西之际的贸易交流,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河西走廊地区的
8、货币使用情况,是与中欧进行贸易,“北朝民间货币的使用情况”与之不符,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北朝时期中欧之间的交流状况,但仅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中欧之间的贸易“始于南北朝”的推论,故B错误;“隋书食货志的内容皆为信史”的表述绝对化,故C错误。故选D。9. 曲辕犁(如下图)是当时最先进的耕具。耕犁基本定型于 A. 春秋时期B. 汉朝C. 战国时期D. 唐朝【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朝时期江南水田,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题意。10. 历史学家钱穆认为汉末天下大乱,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举里选制度自亦无从推行,朝廷用人没有标准,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
9、度行,吏治澄清,曹家能得天下与此制度有很大关系。以上内容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A. 建立了曹魏的统治基础B. 实现了曹魏对地方的控制C. 有利于选拔到杰出人才D. 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曹操以陈群为吏部尚书,始设九品中正制,自此制度行,吏治澄清”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设立初期对于澄清吏治具有积极作用,因此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D。11. 唐代开元年间,时人王泠然说:“仆窃谓今之得举者,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未必能鸣鼓四科,而裹粮三道。”这反映了唐代A. 平民取得进入仕途的机会B. 科举制的公平性受到制约C. 官僚队伍主要由士族构成
10、D. 形成崇尚学习的社会风气【答案】B【解析】【详解】从王泠然认为科举选官“不以亲,则以势;不以贿,则以交”等信息来看,说明唐朝科举并非真正做到依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公平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的局限性,排除A项;官僚队伍中也有通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平民子弟,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排除D项。12.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 科举制和郡县制D. 科举制
11、和三省六部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唐代制度”“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可知“选拔人才的制度”指科举制,“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指三省六部制,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时代唐代不符,故排除。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13. 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改政事堂(宰相议政之所)为“中书门下”,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这一变化A.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行政效率B. 进一步削弱了宰相的权力C. 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 使中枢机构的分工更加
12、明确【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简化机构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A选项符合题意;中书省和门下省职权的合并使相权缺少制约,不利于削弱相权,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属于中央机构的调整,C选项排除;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合并与选项“中枢机构的分工更加明确”的说法相冲突,D选项排除。14. 唐朝两税法以户税与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他一切赋敛都纳入两税。其实施A.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 消除了土地买卖和兼并C. 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 促进了均田制的稳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
13、材料“税法以户税与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他一切赋敛都纳入两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两税法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A正确;两税法的实行,并不能消除士地买卖和土地兼并,因为其存在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B;两税法的实行,改变了传统税收以人丁税为主的政策标准,开始以财产和土地作为主要征收标准,从而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唐朝中后期随着均田制的瓦解,传统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唐政府改用两税法,排除D。15. 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意在( )A
14、. 加强地方权力B. 加强中央集权C. 分割丞相权力D. 完善监察机构【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在地方行政上北宋时期采取了分化事权的措施,地方权力的分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A错误;材料说的是地方行政机构设置,没有涉及到丞相权力的分散,故C错误;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监察制度,故D错误。故选B。16. 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社会等级观念消除B. 崇文抑武的特点C.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D. 社会阶层流动加快【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唐朝社会生活中还存在恃其
15、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但宋代时,世人多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完善,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社会阶层流动加快,故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等级观念消除”中的“消除”表述绝对化,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婚姻观念的变化,“崇文抑武”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婚姻观念的变化,“人身依附关系”在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故C错误;故选D。17. 北宋主户口的构成图主户户等阶级成分占地情况占全国总户数的比例备注一大地主300亩以上10%北宋的官户、形势户加上主户中的一二等上户,总共不超过10%二中地主100300亩40%三小地主
16、不满100亩四自耕农数十亩50%五半自耕农占少数土地但不能自给据此可知,北宋时期A. 土地兼并的现象极其严重B. 租佃经营方式比较盛行C. 自耕农经济丧失主导地位D. 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一二等上户总共不超过10%,却占有较多的土地,而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占50%,却不能自给自足,就决定了半自耕农阶层需要靠租佃为生,所以材料体现了北宋时期租佃经营比较盛行,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涉及的数据可知,土地兼并现象极其严重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占地和占人口数的比例,体现不出自耕农经济主导地位的丧失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
17、提高,故C、D项错误。18. 下列为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该表能够说明年代农业税(万贯)商税(万贯)农业税:商税至道三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五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 商税逐渐成为政府主要财源B. 纸币成为这一时期主要流通货币C. 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监管D. 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看出,商业税逐渐超过了农业税,说明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纸币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商业活动
18、监管,排除C;材料与边境战争无关,排除D。19. 北宋建立之后,曾两度恢复街鼓(肖禁制度),但击罢街鼓后人们依旧出入,到宋仁宗时不得不放弃此制度。这反映出北宋时期A. 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B.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政策调整C. 最高统治者的权威受到挑战D. 政府加强了对城市经营的监管【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曾两度恢复街鼓(宵禁制度),但击罢街鼓后人们依旧出入,到宋仁宗时不得不放弃此制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政府做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政策调整,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重农抑商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而非皇权专制加强的政治现象,排除C项;材料强调政府放宽了对商品
19、经营的监管,排除D项。20. 由下表可知,清政府边疆治理的特点是( )地区管理方式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西藏设驻藏大臣与当地达赖、班禅共管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A. 注重因地制宜B. 提倡民族自治C. 强化军事管理D. 重海疆轻边疆【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清朝时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管理特点,故A正确;伊犁将军的设置没有体现民族自治特点,故B错误;西藏蒙古两地的统治没有体现出军事管理,故C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到海防内容,故D错误。故选A。21. 描写封建家族的衰亡和一对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政
20、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形,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的著作是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红楼梦D. 西游记【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C选项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湖南省 岳阳市 第一 中学 2020 2021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中 调研 测试 历史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1968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