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7讲中古时期的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27讲中古时期的世界.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7讲中古时期的世界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2.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知识点一中古时期的欧洲(一)西欧封建社会1.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2)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3)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4)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2.庄园与农奴制度
2、(1)庄园历史地位: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土地类型:由领主自营地(领主直接经营,由农奴耕种)和农民份地(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两部分组成。(2)农奴制度农奴和自由农民: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土地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自由农民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还要向领主缴纳租税。领主: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教会与文化1.王权集中(1)过程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中古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3、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法国:等级君主制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14世纪初,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英国:议会君主制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订限制王权的大宪章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2)影响: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城市自治(1)背景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位
4、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2)方式: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3)意义: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3.教会专权(1)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2)政治: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3)精神: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3P23】4.文化背景(1)日耳曼人在西
5、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2)欧洲逐渐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756年,通过丕平献土,建立“教皇国”,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突出特征(1)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2)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3)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4)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评价(1)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
6、就(2)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三)拜占庭与俄罗斯1.拜占庭帝国(1)由来: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因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古希腊殖民城邦拜占庭旧址,又称拜占庭帝国。(2)强盛: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3)查士丁尼统治对外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法律编纂: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链接选择性必修3P24】(4)拜占庭文化产生背景395
7、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突出特征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主要成就法律:査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建筑和雕刻: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圣索菲亚大教堂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5)衰落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6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表现:7世纪中后期,帝国丧失了
8、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6)灭亡: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1)基辅罗斯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2)莫斯科公国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强盛: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结果: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链接选择性必修3P24】(3)俄罗斯文化突出特征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主要成就文学: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圆顶多塔风格的教
9、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知识点二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1.半岛的统一(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帝国的鼎盛(1)扩张: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鼎盛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事务。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文化灿
10、烂: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3.帝国的地位: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1)征服小亚细亚: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2)向欧洲进军:14世纪中期,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2.强盛的奥斯曼帝国(1)建立: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2)扩张: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
11、三洲的大帝国。(3)统治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经济: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1)笈多帝国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服了北印度。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宗教:印度教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兴起: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12、。【链接选择性必修3P2627】(3)古代印度文化宗教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后,逐渐形成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占有重要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艺术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2.东亚(1)日本大化改新: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孝德天皇改革。经过改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
13、赖朝在镰仓建立了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17世纪的德川幕府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链接选择性必修3P29】文化成就表现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建筑法隆寺是古代建筑的代表艺术大和绘和浮士绘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特点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2)朝鲜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赴朝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
14、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先后牺牲。【链接选择性必修3P28】文化与交流主要成就科技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史学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艺术音乐和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中朝交流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知识点三古代的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1.古代非洲班图人(1)贡献: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2)活动区域:原是西非居民,后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15、到11世纪,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2.古代非洲文明区域(1)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出现: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发展: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2)东非代表: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有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原因: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兴盛: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3)西非马里: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桑海:攻灭马
16、里,确立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而逐渐衰落。(4)南非建立: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鼎盛: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其统治之下。(二)古代美洲文明1.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1)玛雅文明政治统治: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农业和手工业: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建筑及艺术:城市建筑精美,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自然科学: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制,
17、也知道“零”的概念。(2)阿兹特克文明政治统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经济基础:阿兹特克人以农业为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城市建设:特诺奇蒂特兰作为都城,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和运输。(3)印加文明兴起与发展: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统治: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地方分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链接选择性必修3P3031】3.古代美洲文化(1)代表: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2)成就
18、宗教 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 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信仰太阳神建筑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印加人建造了驿道和宏大的太阳庙文字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象形文字阿兹特克人: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历法玛雅人:发明了“玛雅历”印加人: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数学玛雅人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医学印加人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3)结果: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1.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
19、。(摘自必修教材P22)这说明阿拉伯文化有何特点?提示兼容并包、海纳百川。2.“我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协约,赐我以应得,则我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摘自必修教材P15)这段话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怎样的关系?提示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和封臣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3.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摘自必修教材P17)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通过斗争,城市由领主的统治变为自治,这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4.伊凡四世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由国君直辖,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他
20、们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摘自必修教材P19)这次改革有何直接作用?提示沉重打击了大贵族势力。5.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奥斯曼土耳其人对君士坦丁堡进行劫掠。(摘自必修教材P24)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哪一政权的灭亡?提示拜占庭帝国。6.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摘自必修教材P23)提示阿拉伯帝国地跨亚非欧三洲,商贸发达,形成了以巴格达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圈,大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7.经过三天,苏丹穆罕默德用重惩威吓的办法,禁止继续抢劫和仍然没有停止的屠杀。所有的人都服从了他的命令。(摘自必修教材P24)这说明了什么?提示苏丹穆罕默德是宗教领
21、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是最高统治者。8.在今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的一座陵墓中发现了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的瓷器。(摘自必修教材P27)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提示古代非洲与中国贸易关系密切。9.14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对摩加迪沙有如下描绘:当地出产的布匹,以摩加迪沙布出名,是无上珍品,运销埃及等地。(摘自必修教材P28)据此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提示摩加迪沙盛产布匹,工商业比较发达。10.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是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摘自必修教材P29)据此说明早期的津巴布韦人可能掌握了哪些知识?提示可能已经掌握了建筑学、几何学和力学等方面的复
22、杂知识。11.阅读必修教材P27“沙漠商队”:东非和西非国家各有哪些主要特点?提示东非国家多是城市国家,主要环印度洋进行贸易,贸易品主要是手工业品;西非国家交替兴衰,多扩张,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主要和北非埃及进行贸易,贸易品主要是黄金。12.阅读必修教材P2831:西非桑海帝国和美洲印加帝国有何异同?提示同:都兴盛于16世纪;都是通过扩张成为当地土著大帝国;最高统治者都是国王,实行中央集权。异:印加对所征服的地区实行的是“殖民统治”。13.骑士文学大多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抒情诗和叙事诗是骑士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抒情诗的爱情主题是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挑战。叙事诗主要颂扬国王的武功伟业和骑士英雄
23、的传奇。(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23)骑士文学的代表是什么?提示罗兰之歌。14古典希腊、罗马文化与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之间有何关系?(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25)提示中世纪西欧文化是以基督教为核心,融入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而形成的。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中古西欧文化所继承。15.桑奇大塔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直径约36.6米,高约16.5米,塔门上的浮雕多以佛教故事为题材。(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27)这一大塔是古代哪一国家文化的体现?提示古代印度早期佛教的代表。16.9世纪时,吴哥王朝统一了柬埔寨。12世纪吴哥王朝兴建的规模宏大的石窟寺庙建筑,被后人称为“吴哥窟”。(
24、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28)这座建筑中,体现了哪两种宗教的融合?提示佛教和印度教。17.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该书模仿中国史书的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28)这部著作有何史学价值?提示详细记载了高丽王朝时期重要人物的事迹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研究高丽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18.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印第安文明)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摘自选择性必修3教材P31)据此说明阻断印第安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什么?提示欧洲殖民者的入侵。1.重要概念中世纪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
25、5世纪,是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划分的一个中间时期。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最终融入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地理大发现)中。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东罗马帝国灭亡。想一想中世纪早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谈谈出现这一说法的理由。提示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2.重要概念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这个时期西欧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典型的庄园一般是一村一庄,庄园土地一般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有的也包括部分的自由地。另外,庄园上还有供集体使用的森林、牧场、水塘等。庄园是自给自足的
26、自然经济形态,庄园生产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领主派管家主持生产,监督农民劳动,并设置庄园法庭,以加强对农民的控制。想一想中世纪欧洲封建庄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提示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3.关键图示封君封臣制度西欧封君封臣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想一想中世纪欧洲封君封臣制度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实质是一种封建等级制度。4.重要观点中世纪的城市的兴起11世纪时,在欧洲大地上,一座一座的城市重新出现,至12世纪,城市成为商业和知识生活活跃的中心。城市是一种新生的革命力量: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革命力量。城市的兴起导致了庄园经济的衰落。因为城市给普通人提供了粮食
27、生产之外的工作机会。一个新的商人和手工业工人阶层进入了社会生活。这个新阶层中等阶级,不像领主和农奴,不附属于土地。城市人是一种新人,有着与领主、农奴和牧师不同的价值观念。想一想1112世纪,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欧洲生产力发展,尤其是城市工商业的发展。5.重要观点中世纪的王权与教权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王权与教权关系,是二元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关系密切,但各有其主,自成系统,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差别、矛盾。大致讲,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在西欧社会封建化过程中,以相互利用、勾结为主要方面;在封建制度全盛时期,以争夺、斗争为主要方面。想一想15世纪,欧洲各国王权与教权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王
28、权得到加强。6.重要概念大化改新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大化改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想一想日本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新时期?提示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7.重要概念浮动园地“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直到今天,某些地区仍使用这种耕作方式。每次播种之前,农民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
29、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然后农民再挖去表层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动园地”,于是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想一想“浮动园地”是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它是什么人发明的?提示阿兹特克人。8.重要观点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玛雅文明为何突然衰落,至今还没有确实的定论。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了许多假设,诸如外族入侵、人口爆炸、感染疾病、气候变化、农民起义等。想一想玛雅文明的衰落大约始于何时?提示15世纪中期。考向中古时期的欧洲角度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多元面貌命题探究史料一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也
30、。严复译原富按语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封君封臣制度。层层分封,只知效忠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不利于维护中央的权威。思考(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西周分封制,分析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之处。提示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各等级之间存在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共同形成拱卫王室的局面,有利于统一;西欧封君封臣制度下各级封建主只服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不利于统一。史料二封建制度即由个别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领土范围内,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夺取或行使公共权力的制度。由地主贵族或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执行司法、征收赋税的制度。
31、在这样一个政体里,政府的实质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个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权力,而国王被缩成为一个阴影而已。摘编自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上册)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即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指封君封臣体制。思考(2)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古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提示庄园里实行的是封建制度;庄园领主或封建主在其领地范围内拥有较大的统治权(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庄园领主或封建主成为封建庄园的实际统治者(王权衰微,王权只是名义上的)。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分配制度,由无条件赏赐变为有条件分封,统治阶级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耕种者一起分
32、封,形成保护和被保护的具有契约关系的封君封臣制度。(2)特点: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西周的天子是大宗,是分封制下各级小宗的共同大宗,而在西欧,封臣的封臣就不是他的封臣了。土地是封君和封臣关系形成的纽带,西周分封关系的维系纽带是血缘。史论归纳史论1中古西欧社会的多元面貌(1)多元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与人文精神共处。(2)封君封臣封土的体制:封君封臣通过仪式性的缔结方式建立一种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义务。(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
33、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同时在庄园中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自己的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领主拥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建立一种保护机构来对抗领主,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5)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史论2拜占庭文明的影响(1)政治拜占庭帝国严密的社会组织、完善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阿拉伯帝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罗马民法大全不仅是拿破仑法典的范本
34、,而且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法律的依据。(2)经济:拜占庭商业活动的繁荣不仅推动了它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物质进步,而且促进了整个地中海乃至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商业复兴。(3)文化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加速了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世界的逐渐形成,奠定了近现代东欧文化区域的基本格局。角度2从“社会转型”角度认识中古西欧的曙光命题探究史料一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
35、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消除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的统一,(必须)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王权也就理所当然地被推到了权力的中心。世界中世纪政治史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封建割据、争斗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实现国家统一、建立中央集权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王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思考(1)依据史料一,指出王权与教权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提示趋势:教权由盛转衰,依附于世俗政权,王权逐步加强。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统一稳定的需要。史料二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
36、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市民阶级形成后,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在11至12世纪,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自治城市的市长、法官和市议会由市民选举产生,市议会有指挥军队、发行货币和监督行会等权力。思考(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
37、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提示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在斗争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影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促进封建社会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史论史识史论归纳史论1全面认识中世纪西欧的城市(1)争取自由的斗争:10世纪,西欧城市开始重新兴起,城市居民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2)自由城市:13世纪,西欧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3)市民阶层的形成及分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形成,
38、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资产阶级。史论2城市复兴对西欧的历史意义(1)政治上:城市的兴起使欧洲出现了新的等级市民阶级。城市与王权结盟,促使王权加强,市民阶级参与政治,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2)经济上:城市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旧制度瓦解,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3)思想上:在西欧城市市民争取自治的过程中,自由、平等、民主、权利的意识逐步觉醒,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性解放、谋求人生幸福等思想观念得以张扬。(4)文化上:随着城市的出现,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考向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
39、洲角度1从“文明交流”角度认识中古时期的亚洲文明命题探究史料一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数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也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美菲利浦希提著,马坚译阿拉伯通史思考(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提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
40、界贸易中起了重要作用。史料二日本文字和汉字的对照表“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日本文字中“平假名”来源于中文汉字的草书,看上去圆溜溜的。“片假名”来源于中文汉字的楷书,看上去是有棱有角。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不断更迭,而日本王朝一直保持不变。思考(2)史料二反映了当时日本对吸收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史料二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提示态度:不是简单地复制中国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中国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
41、、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1)严重的社会危机:伊斯兰教诞生之前,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社会动荡不安、危机四伏,同时,外来侵略加剧了社会危机与社会矛盾。(2)人民反抗没有出路:各阶层人民不断起义但都失败了,人们通过反抗获得解放的希望破灭后,普遍陷入绝望,为此人们需要宗教来找寻出路。史论归纳史论1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的文献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2)阿拉伯人足迹遍及亚、
42、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史论2大唐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1)政治制度: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模仿唐朝建立天皇制政体,制定国名和纪年。(2)经济制度:建立起以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蓝本的田制和税制。(3)军事制度:建立起以唐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4)法律制度:建立起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5)生活习俗:大唐国的礼仪、服饰等
43、影响到日本的某些民族风俗的形成,除此之外,诸如围棋、相扑、汉方医学、茶道、日本佛教艺术的黄金时代等等,从各个侧面展示着日本文化在“大化改新”至平安时期全盘唐化的倾向。角度2光辉灿烂的中古时期的非洲文明命题探究史料一阿克苏姆王国地处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水路的交通要冲,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和商旅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高中历史第一册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强调阿克苏姆王国地理位置重要。说明阿克苏姆文明是在不同文明间相互交融中发展起来的。思考(1)依据史料一,说明阿克苏姆文明的特点及兴盛原因。提示特点:阿克苏姆文明是在各种文明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兴盛原因:优越的
44、地理位置和频繁的商贸活动。史料二大津巴布韦遗址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建筑物是由花岗石垒砌而成。津巴布韦文明是南部非洲文明的重要代表。思考(2)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津巴布韦文化的特点。提示花岗石垒砌而成的建筑物成为独具特色的大津巴布韦文化的代表。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家国情怀游历非洲的古代中国人(1)中国和非洲的交往源远流长有人认为,史记中的黎靬就是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城,汉武帝遣使前往的西域诸国中也包括黎靬。第一批真正到达非洲的中国人,是唐朝从广州到东非的商人。第一个有名有姓到过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是战俘杜环。751年,唐军与大食在怛逻斯发生冲突,唐军失败,杜环被俘。他随军西行,
45、最远可能到达北非。762年,他乘船返回广州,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经行记。(2)元朝的汪大渊到过非洲汪大渊曾两次随商船出海,最远可能到过今摩洛哥的丹吉尔港,也到过东非沿海地区,并在自己撰写的岛夷志略中留下了相关记载。史论归纳史论1中古非洲文明发展的特点(1)发展缓慢: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非洲古代文明的发展受制于地理隔绝和恶劣的自然环境,非洲文明发展较为缓慢。(2)独具特色:非洲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演变和吸收、借鉴相邻地区的文明成就,形成了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非洲文明。如东非出现了城市国家,对外贸易兴盛。西非盛产黄金,马里和桑海一度强大,更是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大津巴布韦文化。史论2桑海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发展特征(1)政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官吏均由国王直接任免,并直接为国王服务。全国划分为四个省,各省长官从王亲国戚中选派。(2)经济:注重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农业发展。保障商旅安全,统一度量衡,扩大与外界贸易,促进了工商业发展。(3)军事:用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常备军来取代战时征兵制。这样既使农民和手工业者不脱离生产,又能保证各地有国王驻军。(4)思想:伊斯兰教受到高度尊重,成为君主统治的精神支柱。(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