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练案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选择题1(2023北京丰台)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墓葬、房址等遗存,其中多数墓葬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墓,随葬品的数量悬殊,少者仅一两件,多者百件以上。这表明当时( D )A早期奴隶制国家产生B阶级对抗尖锐C男性处于统治地位D贫富分化出现解析材料“多数墓葬无随葬品”“随葬品的数量悬殊,少者仅一两件,多者百件以上”体现了墓葬中随葬品的差异,表明当时出现了贫富分化,D项正确;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排除A项;B项“尖锐”的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男女地位,看不出男性处于统治地位,
2、排除C项。故选D项。2(2023广东珠海)距今7000年前的姜寨遗址中,各个墓葬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到距今5000年左右的陶寺遗址,出现了宫殿、天文等建筑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比较明显,这说明陶寺文化( D )A小农经济催生阶层分化B早期国家体制已经成熟C王权神权更加紧密结合D基本具备国家初始形态解析根据材料“出现了宫殿、天文等建筑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比较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都是早期国家所具备的因素,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D项正确;小农经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排除A项;“距今50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此时并没有确立成熟的政治体制,排除B项;陶寺文化没有体
3、现王权神权结合,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广东汕头)中国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板块。具体内容见下表:板块一陕豫晋邻近地区,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板块二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板块三湖北及邻近地区,以巴蜀文化和楚文化为代表。板块四长江下游地区,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板块五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板块六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以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为代表。上表可说明( D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B当时南方与北方文化交流频繁C早期中华文明各自独立发展D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特征解析通过观察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古专
4、家将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按照地理分布,梳理为六大板块,反映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化的特征,D项正确;“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未将“板块三”“板块四”“板块五”等概括其中,排除A项;仅有六大板块的分布和代表,不能说明当时南方与北方文化交流频繁,排除B项;早期中华文明各自独立发展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北京房山)关于启的继位,史书有不同的记载。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D )A战国策史记均是纪传体通史B禹传位于启的继位方式符合禅让制
5、C战国策编纂相对早,记载更真实D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转变的过程曲折解析关于启的继位,史书有启夺取天下和益让位于启的两种不同记载,说明从禅让制到世袭制转变的过程曲折,D项正确;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不是纪传体通史,排除A项;禹传位于益的继位方式符合禅让制,排除B项;编纂的早晚不是判断史书记载真实性的主要标准,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山东烟台)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出不少铜渣、坩埚残片、陶范残片、陶制酒器和小件铜器,有凿、锥、刀、鱼钩、铜镞等,经化学分析,证明这些小件铜器已是青铜器。这说明此时( A )A农业和手工业发展B已经是奴隶制社会C青铜铸造技术发达D早期国家已经形成解析依据材料“偃师二里
6、头遗址发掘出不少铜渣、坩埚残片、陶范残片、陶制酒器和小件铜器,有凿、锥、刀、鱼钩、铜镞等,经化学分析,证明这些小件铜器已是青铜器”可知,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小件青铜器是关于生产的工具,这说明当时农业和手工业有所发展,A项正确;B、D两项由材料内容不能得出,排除;材料中涉及的只是小件青铜器,不能说明当时青铜铸造技术发达,排除C项。故选A项。6(2023河南洛阳)考古学家通过比较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发现,两者都有玉质礼器牙璋,在陶器方面都有封口盂、敞口觚、高柄豆,尤其是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只见于三星堆和二里头。据此可知,该时期( A )A已出现跨区域文化交流B呈现了多元一体的
7、发展特点C南北文化发展渐趋一致D古蜀地区积极学习中原文化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具有高度相似性,这说明该时期跨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显现,A项正确;“多元一体”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部分器物具有相似性不能证明文化发展趋于一致,排除C项;材料无法证明是古蜀文明向中原文化学习,排除D项。故选A项。7(2023湖北期末)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并产生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这反映出此时期( C )A神权统治的思想根深蒂固B统治阶层等级意识的淡薄C敬天保民的民本观
8、念产生D受儒学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解析根据材料“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可知,反对暴政,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逐渐产生,C项正确;民本思想不能等同于神权统治,排除A项;统治者的民本思想是一种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但不能由此推知统治阶层等级意识淡薄,排除B项;商周时期儒学尚未诞生,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广东广州)商王太甲被辅佐大臣伊尹放逐,伊尹代行天子职权,这在当时不但不受到谴责,反而获得普遍的赞扬;周成王年幼,周公旦代理政事,却遭到许多的非议和指责。这反映出( C )A王位继承制度确立B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C王权观念逐渐强化D家国一体观念获认可解
9、析根据材料“太甲被辅佐大臣伊尹放逐,伊尹代行天子职权,这在当时不但不受到谴责,反而获得普遍的赞扬”“周公旦代理政事,却遭到许多的非议和指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大臣没有商的权力大,周王权力加强了,C项正确;王位继承制度无从体现,排除A项;宗法制并未受到破坏,排除B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C项。9(2023广西柳州)商代的“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只是“诸侯之长”。西周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由此可见,西周的分封制( B )A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B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认同C标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中华文明 起源 秦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早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2008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