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综合测评(二十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综合测评(二十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一轮综合测评(二十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综合测评(二十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1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而是由地方推择当地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士绅是基层治理的主体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2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刺史()记载出处“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汉书“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有常治所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汉旧仪“孝武之末始置刺史,监纠非法,不过
2、六条,传车周流,匪有定镇”后汉书A.位卑权重B权限不断扩大C居无常所D行使监察职责3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殿院“纠察朝仪”,察院“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由此可知,唐朝御史台()A职能广泛,地位重要B隶属于中央司法机构C分割相权,加强皇权D有效抑制了吏治腐败4宋太祖建隆三年诏令:“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朝,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今后及第举人不得辄拜知贡举官如违,御史台弹奏兼不得呼春官为恩门、师门,亦不得自称门生。”此项改革旨在()A打击贵族特权
3、利益B削弱相权加强皇权C推进科举的制度化D防止选官结党营私52021山东潍坊期中清代乡试考官中,房考官是实际的阅卷官,除顺天乡试外,房考官例由该省进士、举人出身的现任知县担任。雍正五年,房考官以临省举人、进士出身的在家候选官员充任。这一变化()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B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C促进了科考的公平公正D体现了君主专制集权加强6封建时代英国的文官制度尚未成形,职业文官也还没有出现。但是早期的制度演变奠定了英国现代议会政治、司法制度、政府体制的心理基础和制度习惯。“光荣革命”之后,议会成立了几个专门的委员会,雇用专职人员管理政府事务,从此出现了一批为国家服务、领薪的职业管理人员,这是文官
4、和文官体制的最初萌芽。直到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才最终确立。这表明英国文官制度()A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B其产生具有渐进性C巩固了“光荣革命”的成果D是英国的制度习惯717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任职法案,该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这一规定()A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体现了权力分立与制衡的原则C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D基本上确立了责任内阁制8按照规定,英国文职人员的升迁由统考和本部门考绩这两个方面来决定。不过英国的行政学专家一般都不主张用考试的方法来决定文职人员的升迁。专家这一主张主要是因为()A工作多年的人考试能力不如刚毕业的人员B文职
5、人员会分散精力应付考试,很难专心从事本职工作C缺乏统一管理和命制试题的具体机构D没有制定颁布相关的法律文献来支撑9彭德尔顿法亦称文官制度法,1883年由时任美国参议员的彭德尔顿提出。该法案确立了美国文官录用和组织的三项原则,即竞争考试原则、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并规定设立一个文官事务委员会,作为全面执行文官制度法的中央机构。这一法案()A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B表明美国两党制已不再适用于美国政治C标志着美国权力分立和制衡的局面被打破D表明美国的民主制度已经发展到非常完善的阶段10罗斯福所采用的“政治庇护制”与之前的彭德尔顿法有很大的不同。罗斯福执政时期
6、更注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加注重实效,以及为当时的政治和政策服务。从这一点来看,罗斯福执政时期的“政治庇护制”可以说是“一种最具有现代意识的人事管理制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执政时期“政治庇护制”()A只是非常时期实行的一个非常政策B是早期“政党分赃制”和“政治庇护制”的卷土重来C带来了罗斯福执政时期文官政治化的倾向D对美国的现代人事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112021黑龙江铁人中学高三期末清末废除科举制的举措加速了儒学的解体,使儒学失去了基本的信仰群体。人们因挣脱了制度文本的约束,心灵获得极大的解放,各类主义涌现,思想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这说明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A加快了清
7、末立宪运动的进程B促进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C为思想解放运动创造了条件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12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参照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了五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体制;与此同时,政府先后颁布了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三个草案对文官制度进行规划。这一举措()A使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推动民主政治取得重大进展C标志中国近代文官制度基本建立D为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3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届高等考试中,报考人籍贯遍及17个省份,共录取100人。下表为报名人数在前六的省份及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其他一些边远省份,报名人数只有几人,有的甚至只有1人
8、)。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地区应考人员录取人员江苏37428湖南22618浙江1975江西1725安徽1635湖北1346A.报考政策更倾向江苏省B录取与报考人数的省份排名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C报考、录取人数与经济文化发达水平基本上成正比D国民政府的统治尚未统一141949年前,“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各级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干部”这一概念()A过于笼统,缺乏科学
9、分类B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C使干部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D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15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对政府管理尤其是政府人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急切地要求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相适应的新型人事制度。这表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形成()A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政治体制改革开始的标志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D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完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2021吉林长春市实验中学月考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
10、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渐渐地,这些考试(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体制。只要中国仍相对孤立地存在于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
11、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和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对政治、思想以及文明整体的统合功能。(4分)172021江苏南通调研伴随着英国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近代文官制度逐渐在英国形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巩固自
12、己的地位和扩大内阁的权力,于1782年推动议会通过了文官定员法案,同时要求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彻底阻断了国王对政府的控制和干预,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1805年,财政部还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
13、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的政治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6分)18阅读材料,
14、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洋政府在法律上最终废除了中国古代官吏任用中的恩荫制与捐纳制及自秦汉以来形成的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制,将除议员与军官之外所有官员统称为文官。对文官的任用采取留任旧任官吏与通过新式考试任用相结合的办法。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任用法草案,确定官员任用资格主要有两项,第一是考试,第二是经历,“考试者所以决其将来,经历者所以重其既往,二者皆不可偏废”。同时又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对考试作具体规定。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规开始制定于1913年,其后经过1915年和1919年两次补充和修改,对考试机构、种类、资格、程序、录用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由于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
15、并不具备统一实施近代文官制度的政治条件,因而上述文官制度的实际施行范围主要限于中央政府,有实力的军阀往往自行委任官吏,并且,遗憾的是北洋政府一直没有公布关于文官晋升的法律法规。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确定代表了中国人事制度和官吏近代化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中国政治制度和人事制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成败得失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借鉴意义。摘编自赵海梅二十世纪初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10分)19中西方文明相互借鉴,促进了彼此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工业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教材 新高 历史 一轮 综合 测评 十一 官员 选拔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