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4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4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课题44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44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标要求】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2.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3.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1.先秦秦汉时期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秦朝实行_制度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2.隋唐宋元时期隋唐时期隋“_”,重新核定户籍。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_与客户元朝实行“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3.明
2、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黄册”。4清朝(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因政府赋役益愈倾向于向_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2)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知识点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掌教化。里设里正。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明朝实行_,设甲首、里长2.社会治理秦汉时期推行_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实行_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
3、互监督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至此,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知识点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背景:古代社会_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作用:社会救济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3主体:掌握大量资源的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4表现政府救济民间救济救济方式国家备荒、尊老养老、设立专门机构宗族救助、慈善组织侧重点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日常生活中的赈济知识点四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1.古希腊时期:依靠村社进行。村社实行_,村社大会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2西欧封建社
4、会(1)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2)1011世纪,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其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3)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近代(1)英国:在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2)美国: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3)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表现:_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居民自我管理。(2)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520世纪80年代以后(1)更加强调政府、社
5、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2)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3)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_,使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知识点五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西方国家(1)建立与发展17世纪初,英国颁布了_。此后,欧洲各国纷纷建立了济贫制度。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_,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2)评价积极: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经济发展。消极: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6、容易助长懒惰行为。2现代中国(1)1951年2月政务院发布的_是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社会保险法规。(2)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日趋成熟,取得了重要进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1.知识延伸编户齐民(1)编户齐民是历代中原王朝政府实行的户籍制度,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一一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2)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相关规定承担相应的赋税和徭役、兵役。2学习情境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古代)户籍也是社会等级和身份的法定凭证通过国家户籍制度,将百姓紧紧地束缚在特定
7、区域和特定职业上,以此达到严格控制流民的数量和规模的目的。”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对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试答:3思维拓展乡里的主要管理功能教化民众,劝民行善;规范乡民日常行为,主要是婚丧、祭祀等方面的交往礼俗;患难相恤,互帮互助;解决日常纠纷,维持社会治安。4学术情境古代乡村自治社会是一种自律社会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思考:古代乡村自治自律的基础是什么?试答:5社会情境丰图义仓丰图义仓,被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建
8、于清光绪八年(1882),是中国所存无几的清代大型粮仓之一。思考:义仓在古代救荒中有何作用?试答:6思维拓展西方的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1)基层治理以自治为主,自主权逐渐扩大;(2)基层自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3)地方分权和地方自治的发展围绕地方自治的民主性和独立性进行,即对内的民主治理和对外的独立自主;(4)基层治理向规范化法治化方向发展。7学习情境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城市的社区治理、农村的村落治理,都属于基层治理范畴。基层治理涉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在整个国家治
9、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思考:基层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试答:8.体系构建基础治理与社会保障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中外基础治理与社会保障时空观念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的演变核心结论: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制度(1)基层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基层治理拥有编排户口、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的职权。到清朝时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度与旨在维护社会的治安保甲合一。(2)中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的主要特点及积极作用主要特点治安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固定。利用联保连坐与保甲法这样一些超强制的高压手段。家族伦理和族规家法成为极为重要的非正式控制手段。由乡民、村民组成的治
10、安力量(如民团、乡勇等)对维系一方治安起到了补充正式控制的作用。积极作用乡、里作为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基层管理单位,承担基层户籍管理与社会治安的双重职责,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乡、里等基层组织在宗族家训基础上制定乡约,利用儒家思想教化民众,对传播传统文化,维护传统伦理道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史料实证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史料一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摘编自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
11、村治理史料二欧洲早期的救济工作发挥了社区的重要作用。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德国部分城市实施的济贫改革,其要点就是将城市划分为若干社区,结合社区中教育、卫生、福利及宗教组织的力量;19世纪末,英国和美国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旨在通过社会组织的参与,整合社区内外资源,激发居民自主自立精神,协助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摘编自吴晓林、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试答:(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社会“社会治理”的特点。试答:【通法悟道】历史解释西方社区的管理模式及特点(1)西方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3 单元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课题 44 基层 社会保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