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x
《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作业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3重庆市高三等级性考试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宇文述田以还民”。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B严刑峻法思想推行C官员特殊权益消失 D均田制的贯彻实施2从政事堂制度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为了使他们“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消灭,就需要有一个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于是,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政事堂,便从控制矛盾和冲突的需要中产生了。这说明设立政事堂是为了()A分割宰相权力 B缓解君相矛盾 C强化皇权专制 D维护政治稳定32023济宁市高三模拟唐代贞观年间
2、,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向皇帝奏事,史官随同,记录所奏内容。高宗以后,李义府等为了任意密奏其事,不准史官记录所奏内容。唐玄宗时,根据宰相宋璟的建议又重新恢复了史官随同记录的制度。史官随同记录制度的实施有利于()A提高决策效率 B实现政事公开C抑制政治腐败 D避免决策失误42023江西省赣州市期末考试下表为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该表说明科举制的实行()A提高了官员素质 B扩大了官吏来源C导致“冗官”现象 D加强了中央集权52023武汉市高三调研在唐代,进士出身成为“士林华选”,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而在
3、唐朝后期,多次出现特赐进士及第的特殊现象,成为皇帝乃至某些权臣用以笼络人心的工具。此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唐后期()A官员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B官吏选拔的程序日趋完善C世家大族的地位日益没落D科举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62023黄山市二模隋代推行“大索貌阅”的户籍管理制度,清查核实户口,按户籍上登记年龄与本人体貌进行核对,严防隐匿户口、谎报年龄现象发生。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政府编户增长一倍有余。隋朝这一举措()A加重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激化了人地资源矛盾C杜绝了人口隐匿的现象D打击了豪强世族势力72023山东临沂期中营缮令是唐朝建筑工程营建和修缮的法令,唐会要卷31记载太和六年(832年),唐文宗颁布的营
4、缮令:“王公已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已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其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这些规定反映出唐朝 ()A市民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B建筑工艺水平高超C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反映D建筑工程立法完善82023山东省六校联合考试唐代均田制基本沿袭隋代,但唐代进一步缩短百姓成丁入老的年龄,把三分之一的男子排除在足额授田的范围之外,同时增加对其他社会成员特别是某些非农业人口授田的内容。这反映了唐代均田制()A抑制了土地兼并的行为B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C促进了地主经济的发展D维护了官僚集团的利益92023广东省广州市八区联考新唐书食货
5、志载:“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材料反映的是()A两税法实施的弊端B均田制带来的危害性C租庸调推行的背景D两税法实行的必要性102023湖南省永州市期末考试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两税法的推行()A简化税收名目和增加财政收入B消除了贫富不均的现象C使土地兼并现象得以完全消除D增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112023“皖豫名校联盟体”高三第三次考试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单位:次)淮南区浙西区浙东区宣歙区唐前期81290唐后期
6、1733267时间不详1231这反映出,唐代该地区()A人口迁移规模扩大 B农业经济不断发展C日渐成为经济中心 D水患灾害得到根治12唐朝女子业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蹴鞠、骑马之外,尤其喜欢荡秋千。唐诗秋千词写道:“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这主要反映了唐代()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B女性社会地位提升C百姓生活富足安康D社会风气相对开放二、非选择题(共15分)132023湖北十堰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的出现和形成是诸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不仅能够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加以融通运
7、用,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材料二7世纪初的唐朝,内部组织结构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近于至善,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这种体系与后世西洋所谓的“互相制衡”截然不同,不论唐太宗如何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地成为一种专制体制。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政治制度创新的有利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内部组织“近于至善”的表现并分析其局限性。(9分)课时作业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解析
8、:由材料“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判宇文述田以还民”可知国家通过严苛的法律严格限制豪强地主占有土地的份额,并将其侵占的土地还给人民,贯彻实施了均田制,故选D项;农民负担与税收政策相关,与土地多少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宇文述田以还民”可知严刑峻法是表现而非实质,排除B项;“消失”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答案:D2解析:据材料“封建统治者为了使他们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消灭,就需要有一个表面上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于是,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政事堂,便从控制矛盾和冲突的需要中产生了”,可知政事堂产生于统治者加强皇权的需要,有利于强化皇权专制,故选C项;政事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全程 一轮 复习 课时 作业 隋唐 制度 变化 创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