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b组专题综合练.docx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b组专题综合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b组专题综合练.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B组 专题综合练1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道:“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班固强调的是A王室衰微导致士阶层崛起B诸子政治主张殊途同归C诸侯好恶左右诸子思想D诸子百家思想同根同源C【详解】依据材料“ 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以看出诸子百家的出现是由于诸侯争霸,为了迎合诸侯统治的需要,各自表达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反映出诸侯好恶左右诸子思想,故C项正
2、确;材料没有体现王室与士阶层的关系,排除A;诸子思想并没有趋同,排除B;同根同源的说法明显错误,排除D。2春秋时期我国思想文化中心偏于邹、鲁。战国时期儒、墨以鲁国为中心,而儒家传播于鲁、齐、卫,墨家则向楚、秦发展。道家起源于楚、陈、宋,后来流入齐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涌现出众多文化中心 B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加强C呈现出社会转型特征 D中原文学与艺术异常繁荣B【详解】由材料可知,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思想,并且有向其他地方扩展的趋势,这折射出不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过程,齐国稷下学宫即是典型例证,故选B。从材料看,齐鲁地区依然是文化的中心,A项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各学派观点的变迁,无法
3、体现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演变,故无法体现出社会转型的特征,排除C;楚国和秦国并非中原地区,排除D。3战国末期,荀子曾将当时的各种学说一一驳斥,认为战国混乱的原因之一是“百家异说,要社会安定就要做到“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荀子的主张A意在突出儒家的地位B奠定了法家的思想基础C顺应政治发展的潮流D改变了社会动荡的局面C【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荀子认为社会混乱的根源在于思想不统一,主张强化思想控制,这顺应了当时政治统一的潮流,C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法家思想,A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排除。故选C。4秦汉时期各级长官自行辟召僚属,地方属吏以功绩升入朝官的途径是比较畅通;东汉的
4、地方属吏进入朝廷,则“横有一道非经察举、征召不能逾越的森严关卡”。这反映了东汉时期A儒学地位得到巩固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选官取士强调成绩D属吏上升渠道断绝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汉察举选官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对儒学的掌握,所以“横有一道非经察举、征召不能逾越的森严关卡”说明儒学的地位得到巩固,故选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清代,排除B;选官取士强调成绩是在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以后,排除C;“断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5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A使儒学
5、正统地位得以确立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C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D【详解】结合所学,太学的设立是推崇儒学的结果,它扼制了各派思想自由竞争的局面,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故D符合题意;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肯定儒学,重用儒生,儒学正统地位由此确立,故A不符合题意;太学是儒学教育制度化和官方化的标志,属于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并非世俗学校,故B不符合题意;太学以儒学教育为主,并非是培养实用人才的近代学校,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6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大行其道,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
6、讨论。这说明A道家辩证法思想深入人心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传统儒学信仰出现危机D理学拥有深厚民间基础D【详解】“竹林七贤”进行的形而上的讨论,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思辨思维的发展,这些思想与理学的发展一脉相承,说明理学拥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故选D;A道家思想深入人心不符合史实;B材料看不出经济中心转移的信息;C材料未有体现。7唐宋多位皇帝倡导不同宗教和谐共生,如唐玄宗亲自为孝经、金刚经、道德经三本书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强调“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这说明A儒学已经丧失正统地位B三教合一成为传统文化主流C理学有广泛的思想基础D统治者注重宗教的实用功能D【详解】根据“以佛
7、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可知唐宋皇帝之所以倡导不同宗教和谐共生是为了利用宗教的实用功能,故选D;儒学在中国古代没有丧失正统地位,排除A;三教合一是在宋代,唐代没有实现三教合一,排除B;材料内容无法说明理学具有广泛的思想基础,排除C。故选D。8范仲淹在家信中告诫在外地任官的侄子:“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为官,莫营私利。”这则材料反映北宋A义利之辨得到强化B商业经济发达C心性修养观念盛行D监察制度完善B【详解】根据“乡亲来部下兴贩”可以看出宋代商贩不局限于本地贩卖,也会到外地贩卖,说明当时商业经济发达,B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范仲淹的个人修养,不能当时社会义利之辨得到强化,排除A;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03 古代 中国 思想 文化 科技 综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