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跟踪练31(2022广东卷)“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封国的实际控制权到了中央派驻的国相的手里,客观上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项正确;遏制地方豪强势力扩张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国相是由中央派驻的,刚开始是作为朝廷的监督人员,此时开始郡守化,相当于“郡县
2、长官”,排除B项;此现象与外戚干政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答案:D2(2021湖北卷)东汉永建二年(127年)汉顺帝征召知名隐士樊英,但樊英称病推辞。于是,皇帝下诏“切责郡县”,地方官府遂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该责问方式体现了()A君权削弱B中央集权C吏治腐败 D豪强崛起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东汉汉顺帝由于名士樊英没有顺从朝廷的征召而责问地方郡县,地方官府则用公车将樊英送至东城,由此体现了汉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B项正确;该责问方式体现的是中央集权的强化,而非君权削弱、吏治腐败和豪强崛起,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答案:B3(2021山东卷)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
3、与朝廷基本一致。下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解析:汉代裁撤王国机构,降低王国官员的品秩,这是打击诸侯国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项正确;地方机构还有郡县,但是西汉主要针对的是王国机构,因此A项不是出发点,排除;王国官员的俸禄由王国支出而非中央,排除B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4(2021辽宁卷)东汉
4、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加强道德修养 B追求政治利益C辨别大宗小宗 D维护经济特权解析:东汉后期,世家大族崛起,注重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强调门第,其本质是为了追求政治上的垄断,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B项正确;修家谱并未涉及道德修养,排除A项;辨别大小宗不是实质,排除C项;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与经济特权无关,排除D项。答案:B5(2021湖南卷)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
5、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初的“诸吕”属于外戚,所以大臣在迎立刘恒为帝时的标准是刘恒本人的仁孝以及太后薄氏的谨良,所以这一做法是为了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故选B项;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不是嫡长子,排除A项;仁孝只是选帝的标准之一,这一做法也不是为了确立选帝的标准,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排除D项。答案:B6(2021河北卷)下表为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两汉时期粮食遗存统计表(部分)。据表可知,当时黄河流域()时代出土地点粮食遗存汉河南洛阳烧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秦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