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测)(解析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4专题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测)(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4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能力提升检测卷检测时间:60分钟 满分:70一、单选题(含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2022重庆一中模拟预测)贞观四年(630年),唐朝平定东突厥,将其内附部族安置在河东代州(今山西代县)地区。“内附诸蕃”缴纳赋税可纳银,亦可纳羊,按户等征收的银钱和羊,省称为“羊钱”。这一政策可以解读为,唐朝时期()A赋税征收以资产为标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削弱C边疆与内地经济联系加强D边疆治理重视当地实际【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唐朝平定东突厥,将其内附部族安置在河东代州(今山西代县)地区”、“缴纳赋税可纳银,亦可纳羊,按户等征收的银钱和羊”,唐朝平定东突
2、厥后,对当地赋税征收做了特殊的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D项正确;以资产为标准,是唐中期两税法,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削弱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边疆民族的管理,排除C项。故选D项。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任土作贡”(依据土地具体情况,制定贡赋的品种和数量)现象古已有之,汉代形成制度。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唐后期这一现象A主导区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B为地方割据奠定了经济基础C表明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减弱D说明政府财政状况日益恶化【答案
3、】C【详解】由材料“唐代法律明文严格规定土贡征收数量、种类、时间及运输、库存、支用;唐后期地方官员间馈赠礼物中有许多当地土贡物产,土贡流动距离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可知,唐代后期土贡发生了变化,土贡原本是贡给中央的,因唐安史之乱,地方藩镇割据,地方官员馈赠中也有土贡物产,表明中央权力受到削弱,C项正确;“主导”表述不正确,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变化,并不能为其奠定基础,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财政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3(2022辽宁沈阳三模)唐王朝因羁縻州区域广大,内部情况复杂,并不全面推行内地行政制度,但是原则上又要不同程度地推及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这强调了唐代羁縻州制A有
4、一定程度的自治性B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C兼具特殊性与共同性D实施有效的集权统治【答案】C【详解】唐王朝对羁縻州的管理,既与内地的行政制度不同,又坚持不同程度地推及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现了唐代羁縻州制兼具特殊性与共同性,C项正确;“不同程度地推及统一的政治、制度、法律”与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性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唐朝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排除B项;实施有效的集权统治与唐朝在羁縻州“并不全面推行内地行政制度”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2022广东模拟预测)唐代,马球运动广受欢迎,唐朝皇帝之中喜欢打马球的不在少数。公元709年,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李唐皇室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球场婚礼”
5、,以临淄王李隆基为首的唐朝队战胜了以吐蕃使者尚赞咄为首的吐蕃队。这说明唐代马球运动A深受少数民族骑射习性的影响B因精彩激烈受到市民阶层追捧C展现了统治者与民同乐的心志D承载了超出娱乐性的多元功能【答案】D【详解】材料中“球场婚礼”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说明唐代马球运动承载了超出娛乐活动的其他功能,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该项运动的源流,排除A项;马球运动并不是下层民众的娱乐项目,并不会受到普通市民的追捧,排除B项;材料中的运动没有普通民众的参加,排除C项。故选D项。5(2022广东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模拟预测)下图是唐朝中、后期与西域交通线路变化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A和吐蕃关系有所改善B
6、中央集权的削弱C与西方对外贸易受阻D交通工具的改进【答案】A【详解】从地图中的信息可得出,中期没有经过吐蕃,而后期的路线主要经过吐蕃,说明双方的关系有所改善,A项正确;吐蕃当时并不属于唐朝,不存在中央集权削弱的说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路线的变化,贸易并没有受阻,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工具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6(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白居易重赋中评价两税法:“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材料表明A两税法改变了征税标准B两税法扩大了征税来源C两税法增加了政府收入D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答案】D【详
7、解】根据材料“浚(攫取)我以求宠,敛索(征敛勒索)无冬春”可知,两税法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贪吏”加重对百姓的盘剥导致百姓负担加重,D项正确;白居易意在强调两税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未提及征税标准和征税来源的变化,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百姓的负担加重并不等同于政府收入增加,排除C项。故选D项。7(2022河北沧县中学模拟预测)有史书记载,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是吏部考功郎中、员外或礼部侍郎。到了宋代,主考官则是临时差遣,年年不同、届届各异;还没有“权知贡举”,同时还建立了锁院制度,即考官受命之日,就直接到贡院封宿。唐宋科举考试的变化A有利于保障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
8、制度实现了完善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说明考试规则日趋严密利于选官公平【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主考官是固定的人员,而宋代的主考官是临时差遣的,且一旦考官受命之日,就直接被封宿在贡院,不与外面接触,这样就限制了主考官的权力,这说明宋代考试规则相对于唐朝而言更加严密,以保证科举考试比较公正地求取人才,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吏治的问题,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体现的是选官制度而不是官僚政治制度的完善,排除B项;“扭转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8(2022江苏模拟预测)唐太宗称帝后,曾在长安弘文殿内主持了一场著名的辩论,魏征、封德彝等大臣参与,讨论“大
9、乱之后能否大治、如何大治”。魏征建议效仿五帝、三王,推行仁政来治理国家,唐太宗欣然接受,最终成就唐太宗统治时期“治世”局面。这可以说明()A朝议辩论促成贤臣辈出B以史为鉴推动社会发展C君臣平等实现政治和谐D君主好恶决定历史走向【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魏征建议效仿五帝、三王,推行仁政来治理国家,唐太宗欣然接受,最终成就唐太宗统治时期治世局面”可知以史为鉴推动社会发展,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以史为鉴推动社会发展,不是朝议辩论促成贤臣辈出,排除A项;君臣平等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君主好恶决定历史走向,说犯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9(2022山西模拟预测)贞观年间,唐太宗改革科举制度,通过增加科
10、举考试的科目和考试次数来网罗各种人才;推行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的制举制度和自学成才者向官府乃至皇帝自荐的自举制度;对于年老、丧失活力的官员,唐太宗还制定了致仕制度,以便吐故纳新。这些举措A使士族丧失了政治影响力B提高了官员的参政积极性C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D标志着察举和科举的结合【答案】C【详解】材料所示多渠道招揽人才的改革举措扩大了封建统治社会基础,C项正确;“丧失”说法过于绝对,隋唐时期士族依然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排除A项;材料主旨在于官员选拔、致仕制度改革,未涉及提高官员参政积极性的举措,排除B项;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标准是才能德行,材料仅涉及科举制、制举、自举制度和致仕制度
11、,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2湖北武汉模拟预测)唐朝建立之初,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贞观元年(627年)创设了按道巡察制度,依“山河形变”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官员进行定期分道监察。这一变化表明A监察区逐渐发展为行政区B中央监察地方渐趋制度化C藩镇割据的局面必将形成D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精细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由初创时期的中央派遣监察御史对地方进行不定期巡察,到创设按道巡察制度,对地方进行定期分道监察,反映了唐朝注重整顿地方行政秩序,表明中央监察地方渐趋制度化,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监察区逐渐发展为行政区,排除A项;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于唐朝中后期,排除
12、C项;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地方监察问题,“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精细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2022辽宁葫芦岛二模)如表是唐中后期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及参与机构变化的统计情况。这反映了当时宰相总人数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机构变化唐肃宗1614翰林学士开始参政唐代宗1210置内枢密使唐德宗3533唐宪宗2927翰林学士草诏权A中枢权力结构的重构B三省内部制衡机制强化C相权扩大威胁了皇权D中央行政效率不断加强【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唐中后期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及参与机构变化的统计表”中的信息,可知,唐中后期多数宰相都不是出身于三省长官。结合所学可知,唐初实行三省制,
13、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唐中后期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不断增多,反映了当时中枢权力结构的重构,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内部制衡机制强化”,排除B项;出身于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人数多是分散相权的体现,这有利于加强皇权,排除C项;仅凭材料不能得出“中央行政效率不断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12(2022四川二模)唐初至中期,朝廷重臣多国子监、太学毕业,并以进士及第而入仕为荣。唐后期,“国家之仕进者,必举于州县,然后升于礼部吏部”,再也没有“或太学高第,或诸州进士”的排序了。这反映了A官员文化素质降低B人才选拔方式调整C考试舞弊行为杜绝D科考选才范围扩大【答案】D【详解】唐中期以前,皇室和高级官员子
14、弟为主体的国子监、太学学生更容易进士及第;唐后期,地方考试后推荐到中央的考生更容易进士及第。这一变化说明世家大族的影响削弱,官员选拔的范围扩大,D项正确;唐后期地方考生间竞争更激烈,这对人才的文化素质要求更高,排除A;仍是实行科举取士,排除B;虽削弱了世家大族对科考的影响,但这一调整杜绝不了考试舞弊行为,排除C。故选D项。13(2022湖北模拟预测)“唐末诸司使,内臣(宦官)领之。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唐末五代就已开始设置
15、枢密使B枢密使是皇帝的心腹之臣C枢密使的设立是为了分割相权D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答案】D从材料来看主要阐明了唐宋时候的官职的设置情况。据信息“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充分反映出为限制相权,君主采取了各种措施。故反映出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不是唐末五代就已开始设置枢密使,排除A项;枢密使是皇帝的心腹之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不是枢密使的设立是为了分割相权,排除C项。故选D项。14(2022四川雅安三模)雍熙二年,“宰相李昉之子
16、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之从弟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扶、度支使许仲宣之子待问,举进士试皆入等。上白:此并势家,与孤寒竞进,纵以艺升,人亦谓朕为有私也!皆罢之。”类似现象在北宋时有发生。这种做法A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B践行了重文轻武的国策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答案】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官宦子弟与有才学的寒门弟子竞争入仕,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C项正确;依据材料“宰相李昉之子宗谔、参知政事吕蒙正之从弟蒙亨、盐铁使王明之子扶、度支使许仲宣之子待问,举进士试皆入等”可以看出当时官宦弟子入仕具有优势,不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排除A项;材料与重文轻
17、武国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官宦子弟与有才学的寒门弟子竞争入仕,与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2全国模拟预测)隋唐时期,贵族控制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宋代以后,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于是士绅取代贵族成为中国帝国社会力量的主流、国家与民众之间的中间阶层。这说明了A世族政治走向衰弱B官僚政治发展完善C制度创新发挥作用D士绅阶层迅速崛起【答案】C【详解】从唐朝到宋朝,国家治理的主要力量从贵族到士绅,体现政治权利的变动,社会阶层的流动,这一变化得益于科举制度,也就是制度的创新导致政治力量的变迁,C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材
18、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帝国政治力量的变化,不是侧重官僚政治的发展完善,排除B项;D项过于表象。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2山西临汾模拟预测)输籍法是隋代制定的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即由中央政府制定户等划分的标准,发到州县,各县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析出若干小户。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强中央集权C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D维护社会安定【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对输籍法的表述可知,这种确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可以把隐匿户口强制登记,从而拆析出若干小户,这样就导致了户数的增加,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A项正确;材料同加强中央集权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04 专题 中国 古代文明 成熟 繁荣 隋唐 时期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