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10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0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程标准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2.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知识点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社会经济发展(1)农业(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清朝继续有所发展。(3)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2.社会局限(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2)政治:日益僵化的
2、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知识点二思想领域的变化1.明朝中后期(1)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2)陆王心学代表人物:王守仁。主张:以“致良知”为核心理论;“良知”就是“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以达到圣贤境界。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3)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2.明清之际(1)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2)顾炎武和王夫之: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一些重要见解。知识点三小说与戏曲
3、1.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2.表现(1)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和罗贯中各自创作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明朝中期:吴承恩的西游记是神魔小说的杰作。清朝中期: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杰作;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是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2)戏曲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称为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和清朝孔尚任等。舞台演出:昆曲长期流行;清朝道光年间,形成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知识点四科技1.传统科技(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4、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在各自领域进行了总结。(2)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2.西学东渐(1)明朝后期起,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链接选择性必修2P1921】知识点五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的革新(一)农业工具的变化1.耕作工具(1)石制工具:质地坚硬、耐用。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磨制。(2)青铜农具: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但铸
5、造的农具数量有限。(3)铁制农具: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2.灌溉工具(1)原始社会末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已懂得利用杠杠原理进行灌溉。(2)东汉末期,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3)唐代: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1.纺织工具(1)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2)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3)汉朝:画像石中出现纺车纺纱场景。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4)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2.陶瓷业工具(1)人们最初用泥条盘筑的方
6、式来制造陶器。(2)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坯车制坯。(3)南朝: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4)唐宋时期: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3.金属冶炼工具(1)锻打工具:用来熔化金属原料的土炉、对金属原料进行打击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2)铸造工具:坩埚和范。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原产美洲的高产、耐旱作物引入中国并推广。(摘自必修教材P83)这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一方面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经济作物种植,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高产作物的传入刺激了人口膨胀,资源危机日益显露。2.明神宗实录卷361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
7、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自必修教材P84)材料说明当时的生产关系有何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个地域?提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苏州等江南地区。3.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记载:“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注:羡,有剩余),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摘自必修教材P84)据此可知徽商有何特点?提示勤俭、诚信、规模大且多配有副手。4.李贽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据此可知,李贽的思想有何特点?提示反传统,反教条,追求个性。5.明朝中期起,思
8、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摘自必修教材P85)这能否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提示不能。 当时还没有提出推翻封建制度的时代要求,本质上仍属于封建儒家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6.王文成公全书卷2记载: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摘自必修教材P87)材料中的“良知”指什么?这可能是谁的话语?提示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王守仁。7.明朝后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科技知识也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摘自必修教材P86)试举例说明。提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分别记载了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
9、统科技进行了总结。1.重要概念致良知王守仁提出人生而有“圣人之心”,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其实就存在于本心之中,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所以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从而让理学从高高在上的台阶走到人间,没读书不识字的愚夫愚妇也能通过“发明本心”和“致良知”得到天理,使理学具有了普适性,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正式完成。想一想王守仁认为探寻理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提示通过内心反省,发明本心,致良知。2.重要观点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的崛起唐宋以来,工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
10、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社会的整体风貌。想一想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提示反映出明代文学的世俗化趋势。这一特征正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突出反映。3.重要观点农政全书农政全书系统总结了历代经验,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想一想农政全书的作者是谁?如何评价此人?提示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考向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角度1从“
11、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明清商品经济引发的社会新变化命题探究史料一阅读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据此可界定时空条件:清朝前期、玉米和甘薯的推广。重点关注图示左上角的注解说明。思考(1)据图指出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影响。提示状况:新型农作物广泛种植,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刺激人口增长。史料二明代中叶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户农业经营的重点已不在种植粮食作物的“田”,而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有所谓“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新的价值取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明清时期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
12、的缓慢转变及由此形成的相对发达的整体社会经济基础,为以后的工商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该地区本世纪(20世纪)二三十年代萌生的乡村工业及80年代经济改革以来强大的乡镇企业均与明清时期形成的传统一脉相承。明清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两湖平原农村经济结构演变探异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农业经济结构是指农业经济中诸要素、诸方面的构成情况与数量比例。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关系结构与农业生产力结构。前者包括经济形式结构和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结构;后者包括农业部门结构、农业技术结构、农业区域结构等。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迁。提示变迁:农业经
13、营重点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农村经济结构向多样化、专业化和商业化转变。评述:封建政府调整封建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玉米等高产作物引进;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为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后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不可能促进社会的深刻变革。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风气的影响(1)明朝中期,在社会下层舍本逐末的同时,社会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弃儒业贾”和“弃学经商”,轻本重末和弃学经商的风气形成。(2)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一些文人喊出“治生尤切于读书”的口号,将读书、治生相结合,追求名利双收的人生。史论归纳史论1明清时期商品经济
14、发展的主要表现史论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引发的社会新现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变化:市民阶层壮大和商人地位提高,抑商观念开始松动,市民文化兴起,社会价值观念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明清的社会等级秩序也遭到了冲击。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角度2从“社会进步”角度看待明清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命题探究史料一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
15、货,只愿收银子。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提示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的稀缺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史料二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需要四大要素: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二是技术推动;三是充分的商品化经济;四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自己的土壤。明清时期“中国除了技术不够发达外,一
16、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所需的物质条件都已具备”。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又称生产的社会化,是指同小生产相对立的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即农业商品化,是指农业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思考(2)据史料二并结合明清时期中国的社会状况提出自己的观点。提示观点:明清时期中国已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劳动力、市场等条件。但由于封建制度的阻碍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没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史论史识素养提升唯物史观辩证看待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唯物史观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和社会意识。(1)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
17、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是封建国家利用政治手段维护小农经济。(2)“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别的绝对抑制。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对内以重税、关卡、官营、矿禁等手段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规模;对外以“海禁”等政策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史论归纳史论1明清时期制约新型经济经营手段发展的主要因素史论2从两汉到明清我国对外交往的四大特点(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陆路;唐海陆并举;宋元海路;明清海陆。(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而着眼于加强友好往来,如郑和下西洋,朝贡贸
18、易。(3)海外贸易伴随着文化交流:西方商人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宗教,明朝利玛窦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中国四大发明等科技也相继西传。(东学西传)(4)海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如元代回族的形成。考向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艺角度1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命题探究史料一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文成公全书卷26大学问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指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善性和认识本能,王守仁在
19、此强调的是人本来就具有的“是非之心”。与王守仁把“良知”解释为“本来面目”相似。指通过学习(听讲和读书等)学到的道理(儒家经典伦理)。思考(1)阅读史料一,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陆王心学衍生出的思想解放倾向,及其对封建传统思想的冲击。提示“致良知”,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有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具有思想解放倾向。李贽将“童心”与“闻见道理”对立起来,进而对儒家经典和传统伦理道德秩序提出质疑,体现出明显的叛逆色彩。这种思想变化一定程度上与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变化的趋势相适应,影响巨大。史料二黄宗羲认为“自私”“自利”是“有生之初”人的本性,指责君主以个人的“大私”“大利”侵吞“天下之人”的“
20、自私”“自利”。他反对“臣唯君命是从”,主张臣者“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强调“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赵子平明夷待访录与社会契约论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并非体现人民主权思想,实质是一种民本思想。强调士大夫参与国家管理,但并非推翻君主专制。思考(2)根据史料二,指出黄宗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提示观点:为私正名,挑战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明辨君臣关系,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平等分工思想。影响:冲击了儒家道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对封建专制有一定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史论史识
21、素养提升唯物史观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史论归纳史论1陆王心学的历史影响(1)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2)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的绝对权威,客观上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冲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3)陆王心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之后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史论2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
22、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角度2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明清科技与文艺命题探究史料一徐光启(15621633)编写的农政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全书围绕屯垦、水利、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设想。作者不但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吸收最新实践成果,而且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讲义 10 讲明 中叶 经济 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