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原卷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一、选择题1五胡十六国时期前赵开国皇帝匈奴人刘渊尊高皇帝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为三祖,又尊文帝刘恒、武帝刘彻、宣帝刘询、明帝刘庄、章帝刘炟为五宗。刘渊此举A根本目的是促进汉匈民族交融B促进全国短暂统一局面的出现C说明匈奴族汉化得以基本完成D反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2在1972-1979年发掘出了大量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画中桑园、采桑、护桑、丝束、绢帛等图画应有尽有,而且还有桑蚕丝织工具图。画中有采桑女树下采桑,有童子在桑园门外扬杆驱鸟护桑,采桑的妇女既有长衣曳地的贵妇,又有短衣赤足的婢女。据此可知,当时河西地区A农耕经济居
2、主导地位B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业C农耕经济有一定发展D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3大体自永嘉元年开始,北方士族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北方流民即侨人保持原来的籍贯,另立户籍,给予优待特权。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A促进全国经济格局变化B彻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C进一步巩固大一统格局D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汉化4据魏书任城王传载,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据此推断,孝文帝迁都洛阳旨在A树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B适应统治中原的需要C
3、消除鲜卑贵族的改革阻力D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5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曾表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以盛世圣君、奉天承运的帝王自居,将“混一六合”视为自己分内之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认为:“密迩江扬(长江流域),不早当晚,会是朕物”;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凡大江南北水道均在叙述之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统一将是大势所趋B儒学成为思想主流C政权分裂割据加剧D南北矛盾趋于缓和6784年,关中因为战乱,米价上涨,长安经济困难。786年,京城禁军军粮无法保证,出现兵变危险。浙江东西道节度使韩滉运米三万斛供给朝廷,解除了唐德宗的燃眉之急。此事反映出当时A藩镇是拱卫唐朝廷的关键力量B唐政府对藩镇存在一定依赖性
4、C强化藩镇是唐王朝的必然选择D经济重心基本转移到江南地区7唐代开始有了女子蹴鞠, 大多是2人或多人对踢,不用球门,而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称为“白打”。活动大多在节日进行,规则与男子蹴鞠没有什么区别。蹴鞠不仅是官女们也是民间女子的重要活动。蹴鞠运动的这种发展反映了唐代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B市民阶层发展壮大C社会环境比较宽松。D节日休闲种类丰富8史料记载.唐代前期实行“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其中,“统收”主要表现为租庸调、地税等国家税法的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中在中央;“统支”主要是指每年全国各级军政部门的财政支出项目和支出计划都由中央规划和安排,再下达地方政府执行。这主要反映了唐代A地方管
5、理的优化B中央集权的弱化C财政体系的落后D国家治理的进步9下图是唐朝中、后期与西域交通线路变化示意图。这可以用来说明唐朝A和吐蕃关系有所改善B中央集权的削弱C与西方对外贸易受阻D交通工具的改进10下图为河南洛阳含嘉仓遗址出上的武则天圣历年间的格文砖及其铭文。这可以用来说明A洛阳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B农业日益走向精耕细作化C粮食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D政府对市场交易的管理严格11学者邹玉峰认为“这一制度是抑制秦朝以来中枢权力过度膨胀中传承重构与解决汉朝以来内廷权力不断异化时因袭再造的结果,更是中国古代官僚政体渐进发展中的一次有机整合与质的突破,实现了皇相之间和丞相之间新的顶层设计。”这一制度是指A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03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原卷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2108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