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7讲明清-大航海时代的繁盛与危机(练)(原卷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7讲明清-大航海时代的繁盛与危机(练)(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07讲明清-大航海时代的繁盛与危机(练)(原卷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07讲 明清:大航海时代的繁盛与危机(练)1(2022福建泉州模拟预测)明宣宗年间,票拟制度形成、内阁官员审阅大臣的奏章,并附上处理意见交由皇帝批复。皇帝若觉得票拟可行,便朱批下发到六部执行。这说明票拟制度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内阁决策权制度化C提高了决策效率D推动中枢机构趋于成熟2(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万历末年后金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为了抽兵增援辽东,明朝援引赴朝抗倭故例,实行加派,开征“辽饷”,三次加派通计亩征9厘。如表为河南各府州每正粮1石负担饷银额表,这说明地区正赋额(石)辽饷加派额(两)正赋每石加派辽饷额(两)河南省25000006300000.256卫辉府2400002000
2、00.080河南府480000500000.105汝州140000200000.143彰德府250000400000.160怀庆府130000300000.231开封府710000210000.295归德府70000400000.571汝宁府140000900000.642南宁府1100001300001.181A辽饷加派损伤国本B明末官僚贪污腐化C辽饷负担轻重悬殊D论亩加派问题严重3(2022内蒙古海拉尔第二中学模拟预测)清康熙初年,政府下令禁止演戏中出现孔子及诸贤;至雍正五年,增加了关帝。政府还规定:如有当街搭台悬灯,唱演夜戏者,将为首之人,照“违制”律,杖一百,枷号一个月。对此合理的解释
3、是A清初诸帝拒绝汉文化B儒学正统地位有所下降C统治者强化乡村教化D清朝文化专制色彩浓厚4(2022浙江模拟预测)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在给闽浙总督的上谕里写道:“浙省宁波虽有海关,与广省迥异。且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若不立法杜绝,恐将来到浙者众,宁波又成一洋船市集之所,内地海疆紧要。”这份上谕说明当时A粤海关一口贸易体制已确立B宁波成为重要通商口岸C对外贸易以政权安全为前提D天朝上国观念遭到冲击5(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明代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的序言中写道:“六经语孟,谭(通“谈”)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
4、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已矣。”这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儒学的世俗化D现实主义文学发展6(2022山东临沂三模)据明清江南地方志诠释:郊外居民所聚谓之“村”,商贾所集谓之“镇”;贸易之所曰“市”,市之大者曰“镇”。一些大市镇的经济实力远胜于县城,“一个湖州城,不及半个南浔镇”的现象在江浙地区十分常见。这表明当时的江南市镇A在城市的扩张之中兴起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促进了各地区专业分工D改变了地方的行政区划7(2022江西二模)洪武四年(1371年)明朝政府设河州卫,以何锁南普为指挥同知:“又遣西宁州同知李喃哥等招抚其酋长,至者亦悉授官,乃改西宁州为卫,以喃哥为指挥”;洪武十二年(
5、1379年)朱元璋派沐英平定洮州叛乱后认为“洮州,西番门户,遂置洮州卫”。明初这些做法旨在()A强化封建君主专制B增强边疆经济活力C维护国家政权稳定D削弱土司统治权威8(2022广东华南师大附中三模)清代外销瓷大部分是根据欧洲市场的需求定制宗教题材或家族纹章的瓷器,大约从康熙晚期开始,订购商大多只从景德镇购买白瓷,在广州指导监督画工完成图案绘制后烧制出釉上彩绘瓷器,形成融汇中西特色的广彩瓷器。由此可知A瓷器销售被十三行所垄断B外商管理政策影响瓷器制作C广彩瓷器是官窑瓷器代表D交通条件造成对外贸易不便9(2021福建漳州实验中学高三期中)图A、图B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
6、一变化图A:宋代太湖平原产粮外运图B:清代江浙棉桑分布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推动了江浙自然经济解体10(2022山东潍坊三模)明代,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常常“驾一小蒲车,二仆自随”,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这反映出当时A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B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C儒学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D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11(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中叶官员丘濬向皇帝上大学衍义补,其中对货币问题的专门论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现实的思考,折射出民间白银货币化的现实。15世纪末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
7、的膨胀,已促进了海外贸易和移民潮的出现,使得货币和财产进一步活跃起来,唤起了人们新的、更大的白银货币需求。16世纪初,是钱与银的最后较量达到白炽化的时期。嘉靖年间,白银在社会现实中已经占据主币的地位。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人们将寻求的视野投向海外是很正常的。隆庆初年,明朝不仅以法权形式确立了白银的主币地位,而且还在福建漳州开海和在广东澳门开港。同时明代的赋役改革虽然名称不一,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赋役折银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摘编自万明中国的“白银时代”与国家转型材料二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白银以史无前例
8、的数量流入欧洲,金钱的强大作用支撑起了一个虚拟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交易手段是贵金属,共同纽带是信贷与信托。欧洲建立了海外商业帝国,从白银流动中汲取了能量,他们的资源更加充沛,竞争力更加活跃,金钱成了基督教世界的腐蚀剂。随着贵金属的大量涌入,人们对信贷的态度有所放宽,西欧和中欧部分地区金融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更重要的是,商业的交易成本下降了,运输变得更容易,借款变得更简单,但通货膨胀成了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摘编自马克格里格拉斯企鹅欧洲史1517194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背景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白银大量流入欧洲的原因及对欧洲社
9、会产生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未能推动社会近代化转型的原因。12(2022北京延庆一模)“市民文学”14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文学有了新突破。中国古代市民文学形成于北宋,北宋时“坊郭户”单独列籍标志着市民阶层形成,市民文学也相应产生。宋元涌现出了小唱、话本、杂剧等市民文学,但此时多以说唱语体呈现。明清时期,市民文学成熟,人们转向对身边世态的关心,表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出现了章回体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水浒传塑造了来自市民商贾和社会底层,追求自由的好汉形象。明代的“三言”“二拍”短篇小说集,是市民文学的典型代表。作者生活在江南地区,将商人、小
10、贩、工匠作为小说的主角,且主人公名字出现在篇目上的多达95%。小说人物追求男女平等、婚恋自由;商人不再是追逐名利、为富不仁的“贱商”,而是重情重义的“儒商”,不少人还由农、由仕改商。西欧在中世纪时期兴起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核心的自治城市。随之出现了叙事诗、抒情诗、市民戏剧等市民文学。14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以恢复希腊罗马文化为号召,创立符合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市民文学兴盛。但丁的叙事诗神曲用民族语言写成,对意大利民族语言的形成和统一起了决定作用。彼特拉克的抒情诗歌集抨击教会,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批判了教皇、贵族、僧侣的虚伪荒淫
11、、贪婪专横。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了市民文学的热潮,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把市民文学推向了高峰。哈姆雷特李尔王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的女主角都追求爱情、勇于牺牲、反抗教会和封建压迫。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417世纪市民文学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022全国高考真题)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07 讲明 大航海时代 繁盛 危机 原卷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