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16单元第43讲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课后提升.docx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16单元第43讲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课后提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16单元第43讲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课后提升.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六单元第43讲一、选择题1(2021广东肇庆模拟)史记中关于汉代地方特产的记载明显增多,如西北之畜产、安邑之枣、秦燕之栗、蜀汉江陵之橘、淮北常山河济间之萩、齐鲁之桑麻、渭川之竹、山西之木材等。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工商业市镇的出现B全国性商业流通增强C重农抑商成果显著D手工业技艺水平较高【答案】B【解析】史记中关于汉代各地特产的介绍反映出当时全国性商品流通增强,故B项正确;工商业市镇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商业的发展,不能体现重农抑商,也不能体现手工业技艺水平,排除C、D两项。2(2021河北衡水联考)据统计,清朝乾嘉年间,河南各地有山陕会馆32处,山西会馆32处,江西会馆
2、6处,湖广、湖北会馆各5处,福建会馆4处,江浙、四川会馆各3处,江南、山东会馆各2处,江宁、湖南、两江会馆各1处。这反映出当时()A河南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区域性的商人群体较为活跃C河南商品生产居于全国首位D陕西和山西地区以经商为主【答案】B【解析】会馆是商帮的活动场所,因此材料中诸多会馆的出现,反映了商帮即地域性商人群体的活跃,故B项正确;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就已完成南移,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各地区的商品生产情况,无法看出哪个地区的商品生产居于全国首位,排除C项;从材料中山陕会馆和山西会馆的数量仅能看出这两地经商的人多,但并不能说明这两地的经济活动以经商为主,排除D项。3(2021湖北武汉
3、质检)在西安隋唐墓的随葬陶俑(如下图)中,有许多深目高鼻、头戴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的商人形象,他们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常年风尘仆仆地奔波于沙漠、山岭和丘陵之间。这些现象能够反映隋唐时期()A丝绸之路的繁盛B中华文明的奠基C朝贡贸易的发达D民族交融的深入【答案】A【解析】隋唐墓的随葬陶俑中有许多西域商人的形象,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的繁盛,故A项正确;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朝贡贸易,排除C项;材料中的陶俑是外国人的形象,与国内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4(2021广东深圳模拟)南宋元符二年(1099年),朝廷下达诏令:“番舶为风飘着沿海州界,若损败及舶主不在,官为拯救,录
4、货物,许其亲属召保认还。”由此可见南宋()A官营工商业的兴盛B政府鼓励朝贡贸易C沿海贸易环境恶化D对海外贸易的重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政府下达了对遇险的外国商船进行救援的诏令,反映了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营工商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外国商船,商队从事的是中外贸易,并不是朝贡贸易,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外国商船遇到意外的情况下南宋政府实施救援,不能反映沿海贸易环境恶化,排除C项。5西周时期,较大的都邑中都出现了市场,市场中还设置了专职的管理官吏“质人”,商贾在市场上进行交易,都由“质人”制发买卖的契券。据此可知,西周()A形成契约精神B规范商业行为C
5、履践重农抑商D出现货币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设“质人”管理市场并制发买卖的契券,这是为了规范商业行为,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和货币经济,故C、D两项错误。6在古代两河流域,商人预付租用穷人的奴隶或家人一年的租金或工资可以看作是贷给穷人一年的免利息的借款,奴隶或家人给借贷人或债权人每天的劳动算作每天的小额还款。这反映出,在古代两河流域()A只有商人才能从事放贷业务B借贷形式固定,规定相同C这类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D商人们创立了早期的银行【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免息借贷,免息借贷具有社会救济性质,故C项正确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排除A项;B、D两项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7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贸易格局概况如下:中国的茶叶从陆路到欧洲再从海路传到北美,从海路经非洲传到拉美;欧洲的马、牛、橄榄、葡萄等经海路运往北美;美洲的玉米、番茄、花生等经海路传到欧洲、亚洲等地。这反映出()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C世界市场雏形出现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故C项正确;A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
7、初,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前亚欧非之间就已经有经济联系,排除D项。8(2021湖北八市联考)有学者指出,英国输出品的价值从1720年的800万英镑上升到1763年的1 900万英镑,法国输出品的价值由1116年的12 000万里弗尔增长为1789年的50 000万里弗尔。经济发展已经达到顶峰的荷兰人完全不能和如此的增长相匹敌。据此可推知()A世界经济霸权正在发生转移B荷兰因自身的原因走向衰落C民主政治制度优势已经凸显D世界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到来【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时,英国和法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而曾经的商业霸主荷兰完全无法与之相比,说明世界经济霸权正在发生转移,故A项正确;材
8、料强调的是欧洲国家经济地位的变化,无法从材料中推知荷兰衰落的原因,排除B项;当时法国还未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D项。9(2021黄冈六校联考)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中(1933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据此可知,苏联()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试图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D农业和轻工业呈现衰退趋势【答案】B【解析】根据苏联“二五”计划的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可知,苏联有意发展消费品和农业生产,即试图改变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状态,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中实际完成的数据显示重工业的增长率远高于轻工业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教材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16 单元 43 商业贸易 日常生活 课后 提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