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既是一次生产技术的革命,也是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与上层建筑等方面联系密切。高考命题从多角度考查对工业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自由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及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在联系及相互影响的理解认识。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并结合政治、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一、两次工业革命两次工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前提条件政治前提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政体确立,政治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代议制缓和了社会
2、矛盾,国际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发展资本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殖民扩张,进一步积累资金原料英国本身丰富的煤铁资源和海外殖民扩张拥有大量廉价的原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殖民扩张,大量的廉价原材料市场海外殖民扩张,18世纪中后期成最大殖民帝国,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关键因素)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技术工场手工业的专业分工和技术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大技术创新和积累劳动力英国圈地运动和农业发展形成大量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美废除黑人奴隶制;俄农奴制改革
3、;日废除封建等级制)(启蒙思想自由平等民主)自然科学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科学家关注技术需求,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提出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成果,电磁学和化学成就等工业成就和过程工业动力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汽动力工业结构纺织业、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兴起;但各国以轻工业为主促进工业化进程电力、电器,汽车、飞机,化学、石油等工业兴起;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焕发新的活力,开始有轻工业转为以重工业为主导,主要国家实现工业化主要进程织与纺双重变奏中,推动技术革新;纺织分工专业化,催生现代工厂制度原始蒸汽机效率低下,工业革命遭遇动力瓶颈
4、;突破动力瓶颈,引发其他行业革命(汽船、火车);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辐射效应,从英到欧洲大陆和北美。电磁感应和发电机;内燃机和汽车飞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技术与发明层出不穷,推动电力、电器、新式交通运输业、化学、石油工业兴起;新旧产业迅速发展。新兴产业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飞机工业革命特点动力:蒸汽动力国家:一国到多国;规模:从英国为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产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科技含量:发明者主要是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国别进程: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动力:电力国家:几个发达国家同时
5、开始;规模: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产业:主要以重工业为主;科技含量:发明者主要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国别进程: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出现跨越式发展巨大影响生产力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工厂规模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社会化趋势增强,进入大企业时代(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自由竞争为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社会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推进改革;工
6、人阶级迅速崛起,中间阶层出现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工人阶级壮大,中坚阶层力量发展壮大国际共运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革命国际共运走向联合;列宁主义诞生,俄过十月革命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殖民扩张武力扩张;商品输出;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为世界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交通通讯技术,列强通过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和通讯手段,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国际格局英国确立世界霸权;西欧进一步对外侵略,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英德矛盾开始激化,并逐渐演变成两大军事军团,走向“一战”;东方完全从
7、属于西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民族主义尤其是英国加强对亚洲的扩张促使了亚洲革命风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促使亚洲的觉醒和非洲的抗争能源消费结构煤炭成为主要消费的能源石油和电力成为主要消费的能源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音乐艺术主流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艺术主流对中国消极: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积极:冲击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走向瓦解,客观刺激了近代工业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消极: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中国资本输出冲击和阻碍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积极:进一步冲击着中国的小农经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激起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
8、救民,客观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社会生活城市化进程加快,尤其是摆脱大江大河的新兴工业城市兴起和发展;现代工业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改善和提高;休闲娱乐兴起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发展;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民文化素养提高;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口明显增加。社会问题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一系列社会问题。引发多重史学范式“现代化史观”: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史观”:促进民众消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引发了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及面对问题的人文关怀“生态史观”: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
9、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世界市场:概念: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通过经济联系(人员、资本、劳务、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形成的世界经济整体。最终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发展过程:(延伸)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直接商业联系)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殖民争夺英殖民帝国、殖民掠夺世界市场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工业文明(物美价廉工业品) 商品输出为主全球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英国为主导、英语英镑)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更丰富商品更先进交通通讯)资本输出为主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0世纪前期大战、经济大危
10、机战争和29年经济大危机世界市场遭受破坏(无秩序)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国际贸易规则制度化、秩序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美国主导)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政治障碍基本扫除经济全球化加快(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方式:国际贸易(商品流通);资本和人口流动;交通通讯方式发展;武力威逼/殖民扩张与掠夺(主要手段)推动形成的因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根源);新航路开辟(道路);殖民扩张(主要手段);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本原因);实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评价:世界/人类文明:世界各地紧密联系起来,反映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欧洲资本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原料和销售市场,促
11、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亚非拉:冲击了亚非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社会体制,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局限:具有不公平性、掠夺性;加剧了贫富分化,导致了亚非拉的长期落后;造成了环境污染;形成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三、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原因:资本主义大工业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工人阶级政治权利极其有限。贫富分化严重、工人阶级苦难深重。斗争目的:为了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维护自己的权益。斗争形式:从捣毁机器到争取政治权利的多种形式。主要表现:19 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的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
12、工起义。影响:表明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西方社会贫富分化明显,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生活悲惨,创造财富的工人阶级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的成果,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和死亡。一些思想家、社会改革家认为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公正、合理的社会,他们提出一系列改造资本主义的主张。代表人物: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主张: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评价:他们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无产阶级)和正确有效的途径(暴力革命
13、),他们的设想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背景条件:(1)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三大工人运动)(3)理论基础: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4)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马、恩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与探索;进一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2、诞生标志: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主要内容:肯
14、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即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在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同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夺必将引起工人阶级反抗的社会现实。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革命的基本力量(主力)无产阶级;实现目标的手段(方式)暴力革命;革命的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共产党宣言发表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
15、生。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事项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态度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对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对阶级斗争未指出阶级斗争作用指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使命发展剩余价值学说概况:1867 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的结论。地位: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5、发展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16、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实践意义:对欧洲对西欧:自世纪中期起,马克思主义成为西欧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对东欧和东南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对亚洲和美洲: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与民族民主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对世界: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
17、政治力量。五、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第一国际成立原因: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意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阅读:第一国际: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是国际工人联合组织,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主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1848年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质。全世界劳动人民遭受的压迫日
18、益加剧,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加强。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实践使各国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敌人,而以往分散的斗争常常使他们遭到同样的失败,无产阶级必须在国际范围内联合起来,用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去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这种国际主义意识促进了国际工人协会的产生)巴黎公社根本原因: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社会矛盾激化。普军包围巴黎,民族矛盾激化。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第三共和国) 对外卖国(赔款、割地),对内镇压:想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国民自卫军),偷袭蒙马特尔高地,阶级矛盾激化。直接原因建立:1871年3月,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起义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性质
19、:巴黎公社是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国际的一些成员在公社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建立工人政权是向社会主义迈出的第一步。措施:角度革命措施作用和意义政权建设方面机构建设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创举: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民主制度公职人员任免: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人民公仆形象: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军队警察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八小时工作日反映了
20、广大人民的利益结果: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扼杀。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的特点: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达到最高峰,是工业革命以来工人运动的大总结。自发性为主 政治斗争为主 暴力斗争 受社会主义思潮影响 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意义: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受到历史客观条件的制约);客观原因:资产阶级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内外联合镇压(法资产阶
21、级和普)主观原因:法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在政治上还不成熟: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未能乘胜追击残敌;未没收法兰西银行,让它给反动政府以资助;未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孤军作战。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革命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起义只是普法战争失败后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即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失败的必然性: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70年代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教训的深刻性:缺乏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以致在公社成立后不可避免地在重大决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结果导致公社的失败。巴黎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理解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从产生来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建立的。从政权的领导人来看,他们是普选产生的工人阶级的代表。从实行的措施来看,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做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尝试;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