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通史教学案-4.1从江南开发到盛世繁荣-魏晋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docx





《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通史教学案-4.1从江南开发到盛世繁荣-魏晋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通史教学案-4.1从江南开发到盛世繁荣-魏晋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讲魏晋至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题1从江南开发到盛世繁荣魏晋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发达的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筒车。三国时魏国马钧发明翻车。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税和力役。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朝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北方。知识点二手工业的进步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
2、现灌钢法。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知识点三商业的发展1发展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市场广泛,唐朝开始征收茶税;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朝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2市的发展(1)发展: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对其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2)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
3、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4对外贸易唐朝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知识点四经济政策1西汉至唐,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构图解史铁犁牛耕的演进信息提取:铁犁牛耕技术自春秋战国时代出现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成为助推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传统步犁定型,成为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的耕作技术没有实现革
4、命性的变革。知识延伸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中国古代农业,自成体系;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1)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2)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手工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处于从属地位。构图解史古代商业的“先”与“后”信息提取: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功能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关注新教材新观点1大运河开凿的主观动机、客观条件及深远影响(1)主观动机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应该说,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既有巡游江都,
5、又有转运赋税,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的需要;既有适应经济发展,加强南北经济联系的认识,也有北上进攻征服高丽的主观动机,但根本动机还在于巩固其统治。(2)客观条件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利用了旧有的人工运河和天然河道。(3)深远影响贯通南北水路,解决了南北的交通,保障了漕运的发展和兴盛。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带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繁荣,促进了地区商业发展。使唐朝后期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加强了中央
6、对地方政治、军事的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开凿大运河征发了大量民工,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灾难。同时征收大量赋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2“市”“草市”“夜市”“晓市”(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晓市”即早市,也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3租(庸)调制(北魏至唐朝前期)(1)形成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
7、,颁布均田令,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唐初开始实行租庸调制,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2)意义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4两税法(唐朝中后期)(1)原因客观原因: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主观原因:为了解决财政困难。(2)提出:780年,宰相杨炎提出。(3)内容由中央确定总的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以当时的居住地,编入户籍。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
8、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意义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及影响学术前沿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史学新论南方土地肥沃,水道交错,便于灌溉,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还有丰富的资源。随着南方地区的不断开发,适应水田生产的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东晋南朝时,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遍,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且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使北方经济屡次遭到严重摧残。而江
9、南地区相对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使黄河流域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战乱前的60%下降到37%,长江流域首次成为中国人口的重心。人口的大量增加为江南经济注入新的力量,江南经济突飞猛进,迅速超过了北方。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思维激活史学家齐涛论述了“土地肥沃,水道交错”“气候温暖湿润”“适应水田生产的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理解古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并思考江南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考题研析2017全国卷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新高 历史 一轮 通史 教学 4.1 从江 南开 发到 盛世 繁荣 魏晋 隋唐 时期 社会经济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2203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