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老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学案-必修4第十四单元第37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
《2022届老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学案-必修4第十四单元第37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老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学案-必修4第十四单元第37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7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标要求描述世界是永恒运动的,领会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思维导图易错明辨1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分析:错误。任何发展都是变化,但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2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分析:错误。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3事物总是处在渐进的和不显著的变化之中。分析:错误。事物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不总是处在渐进的和不显著的变化之中。4质变是量变的总和。分析:错误。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不是量变的简单相加。5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分
2、析:错误。量变不是必然引起质变,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6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分析:错误。质变有上升的、前进的,也有下降的、倒退的。课时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原理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一成
3、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反对僵化保守的思想和静止的观点,克服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不良习惯2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原理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2)新事物与旧事物新事物旧事物区别含义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的事物区分标准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错误标准: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事物的新旧;以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判断事物的新旧;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
4、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事物的新旧联系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拓展提升区分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联系运动变化发展区别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性质的变化,即量变和质变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联系联系构成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也离不开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运动包括
5、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闪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考向展示五年考题考情分析发展的普遍性无结合漫画、俗语、热点等材料,以选择题或主观题形式考查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并常与事物发展的趋势与道路、发展的状态、运动与静止、辩证的否定观等结合起来考查。发展的实质2018全国22考向1发展的普遍性典例1(2018江苏高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
6、,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 B C D答案D解析对: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因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心怀敬意,“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这表明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以柳宗元的诗引出桑梓的来源,体现出诗人的思乡之情,所以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创新。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人为事物的联系。训练1下列与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沉舟侧畔
7、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A B C D答案B解析漫画的寓意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符合漫画的寓意。体现的哲理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不符合题意。考向2发展的实质典例2(2018全国)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哲学依据是()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意愿的支配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
8、飞跃性的统一社会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A B C D答案C解析正确: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飞跃式发展,必须要经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渐进式发展过程。正确: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还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拼搏等,所以社会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错误:这一说法夸大了人的意志和意愿的作用,社会的发展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错误: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训练25G技术正在建设中,6G
9、又将向我们走来。在5G的基础上,6G的传输能力可能比5G提升100倍,网络延迟也可能从毫秒级降到微秒级,将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说明了()新事物的产生源于对旧事物彻底的否定事物是在自我否定与超越中得到发展的批判思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A B C D答案D易错点1错误理解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训练1近年来,对于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我国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所谓“包容”,就是对那些未知大于已知的新业态采取包容态度,只要它不触碰安全底线。所谓“审慎”,就是当新业态刚出现还看不准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管死”,而要给它一个“观察期”。这基于
10、()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是新事物新事物发展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然战胜旧事物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问的是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新事物发展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当新业态刚出现还看不准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管死”,而要给它一个“观察期”,符合题意。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是新出现的事物,但不一定是新事物,说法错误。强调的是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不符合题意。易错点2误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训练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况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荀况的这句话
11、()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肯定了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离的C肯定了静止的相对性D否认了事物的发展答案D解析荀况认为事物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否认了事物的发展,选D;他看到了事物的运动,但是没有看到事物的发展,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也没有涉及静止,B、C与题意无关。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长河中的古典名句,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选项与“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C积羽沉舟,群轻折轴(刘向)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子)答案D解析“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蕴含的哲理是变化、发
12、展的观点,D符合题意。A蕴含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蕴含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蕴含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有()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着的A BC D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联系的多样性,排除。材料强调事物发展的方向,没有涉及发展道路的曲折性,不符合题意。3下图漫画告诉我们要()A学会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D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13、答案B4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40年来,深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 000多项改革举措,奏响了实干兴邦的时代强音。深圳的发展说明()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坚持从科学理论出发进行全面改革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的客观情况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 C D答案B5有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搞“科学算命”,并称之为“发展”。该观点()A正确,因为它肯定了先进信息技术在人们命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B正确,因为它正确理解了发展的实质C正确,因为它肯定了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内在联系D错误,因
14、为它没有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答案D解析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算命”是以新的形式掩盖旧的内容,故选D。6我国学者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并阐述了“后发优势驱动假说”,指出后发地区通过引进、模仿、学习(包括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可获得后发利益,从而具有后发优势。后发优势的合理性在于()“后发”事物都符合客观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要求吸取了“先发”的经验教训,并增加了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内容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后发”事物更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对“先发”事物的发展,“后发”事物能减少道路迂回过程A B C D答案D解析“后发”事物并不一定都是新事物,所以不一定都符
15、合客观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不选。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聚集起来,就是整个社会的进步。光明日报刊登署名“宣言”的文章改革开放天地宽指出: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让中国融入广阔世界,让世界发现新的中国,即便是最固执的“西方中心论”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和世界已经前所未有地融为有机整体,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中国号巨轮坚定航向,闯险滩、战激流,开足马力、劈波斩浪,胜利驶入崭新而宽广的天地。(1)改革开放40多年来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有人认为:要发展就要变,不变
16、就不会有发展,变就是发展。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答案(1)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有发展”正确揭示了变化和发展的联系,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变化与发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而变化既包含前进的和上升的,也包含倒退的和下降的,没有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趋向性,也就是说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变就是发展”没有看到变化与发展二者
17、之间的区别。课时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新事物角度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旧事物角度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旧事物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人民群众角度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方法论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
18、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拓展提升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这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而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都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的道路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途径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1)区分量变与质变量变质变含义事物
19、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特点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呈现状态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事物还是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提醒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政治 人教版 一轮 必修 第十四 单元 37 唯物辩证法 发展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