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命题人:高一语文组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4分)1. 下列各项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田埂(gng) 贬斥(bin) 饥馑(jn) 掖着(y)B. 淤泥(y) 花蕊(ru) 山麓(l) 挑剔(t)C. 籼稻(shn) 稻菽(sh) 蕴藏(yn) 一蔸(du)D. 分蘖(ni) 封狼居胥(x) 臻于(zhn) 羽扇纶巾(un)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掖着”的“掖”应读y。 C.“籼稻”的“籼”应读xin。 D.“封狼居胥”的“胥”应读x。故选B。2
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 樯橹灰飞烟灭B.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D. 终岁不闻丝竹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A.“樯橹”借代曹操的战船。C.“绿”借代叶,“红”借代花。D.“丝竹”借代音乐。故选B。3. 下列对括号前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颜色故(衰老) 使快(快速)弹数曲元嘉草草(轻率) 低眉信(随便)手B. 这次第(光景,状况) 欲语迟(迟疑)始(开始)出来 憔悴损(极,表示程度很深)C. 可堪(哪堪)回首 漂沦(沦落)憔悴老大(年纪大) 因为(写作)长句D. 却(
3、然而)坐 最难将息(养息,休息)耳暂(忽然)明 每(常常)被秋娘妒【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快”,畅快句意:叫她畅快地弹几曲。“颜色故”句意:容貌衰老。“元嘉草草”句意: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低眉信手”句意:低着头随手。B“始”,才。句意:才缓缓地走出来。“这次第”句意:这情景。“欲语迟”句意:想要说话却犹豫不决。“憔悴损”句意:憔悴的很。C“可堪回首”句意:怎么能回首啊。“漂沦憔悴”句意:漂泊沉沦,形容憔悴。“老大”句意:年纪大。“因为长句”句意: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D“却”,退回。句意:回身坐下。“最难将息”
4、句意:身子如何得休养?。“耳暂明”句意:耳朵也顿时清明“每被秋娘妒”句意:常常被同行歌妓们嫉妒。故选C。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尚能饭否A. 商人重利轻别离B. 问君西游何时还C. 鼓瑟吹笙D. 赢得仓皇北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句意:还能吃下多少饭? A.“重”,看重;“轻”,看轻;都是形容词作动词。句意: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B.“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好朋友,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C.“鼓”,名词作动词,弹奏。句意:弹奏瑟吹响笙宴请嘉宾。 D.“北”,
5、名词作状语,向北。句意: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故选C。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他们差强人意的服务质量,不仅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有损职能部门在公众中的形象。B. 他气得脸色半青半黄,嘴唇哆嗦了半天,什么话也说不出来。C. 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供孩子上学和赡养老人全靠这生意了。D. 他做事总是贪图省力,不按要求去做,结果背道而驰,重新开工,反而费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令人满意。此处强调的是服务质量不能令人满意,与文意不符。B.“半青半黄”指事物尚未成熟。此
6、处强调的是因生气引起脸色的表情,与文意不符。C.“惨淡经营”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符合语境。D.“背道而驰”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得到与希望的相反结果,这里应用“适得其反”。“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希望相反的结果,指结果与希望正好相反。故选C。6. 下列文化常识中,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黄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泰山。B. 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衿,衣服的交领。短歌行中指代有学识的人。C. 京口,古城名,今南京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
7、为兵家所重,又称建康,金陵。D. “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昆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中岳黄山”错,中岳嵩山。C.“京口今南京市”错,京口是江苏镇江,南京又称为健康,金陵。D.“另两座叫蓬莱、昆仑”错,东海三座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故选B。7. 下列对联分别对应不同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
8、鹤南飞。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A. 范仲淹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B. 范仲淹 辛弃疾 苏轼 李清照C. 苏轼 辛弃疾 岳飞 李煜D. 苏轼 范仲淹 辛弃疾 李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由“忧乐关乎天下”可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此可知此对联说的是范仲淹。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豪放词派的又一代表词人,曾作美芹十论,根据“继东坡”“美芹悲黍”“南宋”等可推知,此对联说的是辛弃疾。由“铁板铜琶”“大江东去”“珠崖儋耳”等可推知,此对联说的是苏轼。由“漱玉集”“金石
9、录”等可推知,此对联说的是李清照。故选B。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罔顾
10、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
11、对功名的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有删改)材料二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12、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13、。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
14、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
15、秋,辉映未来。(摘自2018年2月12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材料三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人性价值、道德价值、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有一些路径有助于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
16、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的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17、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一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B. 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事的关注。C. 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D. 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相同的。9.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词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表现为比个人的乡愁更为强烈的家国荣誉。B. 朱熹认为杜甫等“君子”尽
18、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磊磊落落”,在诗词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C. 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D. 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孕育了家国情怀。10. 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诗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8. A 9. A 10. 欲醇诗品,先正人品。继承“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优良传统,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成为品格高尚的“君子”,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位。继承诗歌书写家国情怀的主题传统,有家国荣誉,
19、忧国忧民,坚持文化自信,点亮时代精神,辉映未来。诗人要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创作诗歌契合“合乎自然、邻于理想”两个维度,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B.“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范围扩大,原文只是说“21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并不是“21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C.“全面论证”错误,杜甫的诗歌只能从正面证明材料一“文如其人”
20、“言为心声”的观点。D.“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相同的”错,“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子”品格是不相同的。“理想”,即“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君子”品格,意为“高尚品格”,“磊磊落落”的高尚人格。二者的含义范围是不同的。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杜甫等君子尽管在诗词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错,原文“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只是杜甫的突出特征,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选项偷换概念。C.“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错。诗人借对李广英雄气概的敬佩主要是为了来表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21、D.“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它孕育了家国情怀”错,原文“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应是家国情怀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选项文意颠倒。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结合“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可知,欲醇诗品,先正人品,只有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有高境界大胸怀,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质、品格和品味。结合“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
22、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可知,要继承诗歌抒写家国情怀的主题传统,有家国荣誉、忧国忧民,坚持文化自信,才能符合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结合“人类喉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可知,诗人要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创作诗歌关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的文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3、小题。半局张晓风大家都叫他杜公虽然那时候他才三十几岁。他和我有十几年之久在一个学校里,很多时候甚至是在一间办公室里但是我不喜欢说他是“同事”。说他是朋友吗?我始终不敢将他列入朋友类。他这人毛病甚多,带棱带刺,在办公室里对他敬而远之的人不少,就连我自己,跟他也不是没有斗过嘴,使过气,但我惊奇我真的一直尊敬他,喜欢他。那时候我刚毕业,在中文系里做助教,他是讲师,三系合用一个办公室,成天人来人往的,他每次从单身宿舍跑来,进了门就嚷:“我来言不及义啦!”他的喉咙似乎曾因开刀受伤,非常沙哑,猛听起来简直有点凶恶,细听之下才发觉句句珠玑,令人绝倒。后来我读到唐太宗论魏征(那个凶凶的、逼人的魏征),却说其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吉林省 长春市 第十一 中学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