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老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规范练25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届老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规范练25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老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规范练25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点规范练25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考点规范练第48页一、选择题1.(2019新疆适应性检测)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一种自然事物,松、竹、梅的形态和习性虽没有多少改变,但人们赋予它们的含义,却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今天人们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它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这说明()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自然物作为载体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和集中体现A.B.C.D.答案:
2、A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松、竹、梅被中国人称为岁寒三友,国人不仅喜欢其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品格”表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承载着民族的精神气质,正确;人们赋予松、竹、梅的含义在不断发生变化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正确;文化作为精神产品,必须有特定的物质载体,但不意味着一定是自然物,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说法错误。故选A项。2.(2019广东百校联考)某校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活动、以“仁者爱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活动、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活动,并通
3、过实践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少年成长的充足养分和精神食粮。该校的这一做法是基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A.B.C.D.答案:B解析:材料中该校的做法是基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符合题意;不构成该校这样做的原因;传统文化自身不带有鲜明的时代性,说法错误。故选B项。3.(2018北京东城一模)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重新唤醒。诗歌的意境、朴实无华的歌声,诗作者、演出者对平凡生命的礼
4、赞,感动了亿万观众,启示我们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具有对未来追求的勇气。小诗得以被重新唤醒,是因为()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A.它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决定性作用B.它的内涵与价值在当今社会得以保留和升华C.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D.它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小诗苔得以被重新唤醒,是因为它是对平凡生命的礼赞,它的内涵与价值在当今社会得以保留和升华,启示我们即使是普通人也要具有对未来追求的勇气,B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A项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一首
5、小诗并不能代表民族精神,C项与题意不符;小诗得以被重新唤醒,是因为它是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而非主要途径,D项说法错误。4.(2017天津)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B.C.D.答案:B解析:从黄帝到明末清初,汉服一直保持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体现了汉服文化的相
6、对稳定性;汉服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体现了汉服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性,有自身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故选。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区域性及文化的影响,与材料不符。答案为B项。5.近年来,专家们呼吁,我国城市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同时,整体规划上的大拆大建破坏了城市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遗迹。城市建设要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要有历史文化保护线。对此,有下列不同看法,你赞成的是()A.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城市建设中要积极保护优秀文化遗产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环境,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C.每个城市的文化遗产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城市的一切遗
7、迹都应该全部保留D.传统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时代在不断发展,我们不应该抱残守缺答案:A解析:B项说法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但并不是传统文化的唯一体现,不能说“破坏了城市文化遗产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消失”;C项说法错误,对于城市的遗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部保留”的说法太绝对;D项说法错误,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故本题选A项。6.民谣代表着诗意、淡泊、流浪和乡愁,一把吉他,低吟浅唱,清新自然。由马頔创作的南山南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对
8、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文化回归是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A.B.C.D.答案:B解析:“用民谣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感情的追忆,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迅速蹿红,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体现了科学技术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符合题意;表述错误,过于绝对化;符合题意,“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表明成功的文化作品必须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表述错误,优秀的文化才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前进的动力。故本题选B项。7.“任何虚拟空间,不
9、能代替经典名著。通过阅读才能探求古代经典名著的本源,追溯经典的本真。对于经典名著的知识和内容,应该重视熟读、精读、细读、慎思,使之融入心灵、血脉,贯于践行。”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这是因为()A.古代经典名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B.民族文化始终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答案:A解析:B项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项说法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继承,而不是创新。故本题选A项。8.(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政治 人教版 一轮 规范 25 文化 继承 发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