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质量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质量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3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质量检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质量检测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2安徽期末)有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局动荡不安,长期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的主要错误是(A)A忽视了民族交融的作用B否定了江南经济的发展C扼杀了官僚体制的职能D夸大了东晋士族的影响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汉族与内迁民族在冲突与和平交往中逐步走向交融,从而推动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而材料的观点明显忽视了民族交融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中“经济长期破坏”并不只是否定江南经
2、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官僚体制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虽然魏晋时期士族兴起,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但材料并没有涉及士族的影响,故D项错误。2(2022陕西期末)东晋初年,出现了两次士族与皇权的对抗。在这两场斗争中,中央虽然险胜,但并非全凭己力,而是依靠其他士族的力量。这一现象说明(D)A依靠士族利于东晋维护统一B九品中正制保障了士族特权C两次胜利完全依赖其他士族D门阀士族控权局面难以改变解析材料“中央虽然险胜,但并非全凭己力,而是依靠其他士族的力量”体现的是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势力强大,控制政权的局面难以改变,D项正确;材料与维护国家统一的说法无关,且东晋处于国家分裂状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
3、九品中正制的作用,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3(2022甘肃期中)木兰诗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诗中的“天子”“可汗”为同一人,分别是汉民族和游牧民族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这说明了(B)A诗人用词混乱,表述指代不清B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加强C南北朝政府重用大批汉族官员D南北朝时期国家完成统一解析材料中的诗句,对当时统治者的称呼“天子”“可汗”混用,其实是当时人的习惯,“天子”就是“可汗”,“可汗”就是“天子”,这说明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交往融合程度很深,故选B项,排除A项;C项不属于材料信息,D项为史实错误,均排除。4(2022云
4、南昭通)大体自永嘉元年开始,北方士族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东晋南朝各代政权都曾在其管辖区内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北方流民即侨人保持原来的籍贯,另立户籍,给予优待特权。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A)A促进全国经济格局变化B彻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C进一步巩固大一统格局D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汉化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侨州、郡、县是东晋南朝政府按其原籍郡县地名另外设立的州、郡、县地方政府,安置、优抚北方南迁流民,这项措施有利于维护东晋南朝社会秩序稳定和推动北民向南迁,有利于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全国经济格局变化,A项正确;该措施与藩镇割据问题无关,排除B项;魏晋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5、排除C项;该项措施与少数民族地区汉化问题无关,排除D项。5(2022广东期中)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B)A宗法意识观念趋淡B门阀特权被削弱C三省六部制的影响D考试入仕的开始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从强调世家大族的出身,到只反映官衔,说明其特权被削弱,士族的势力衰弱,B项正确;材料与宗法无关,排除A项;C项不是变化所反映的内容,排除;隋朝科考开始,排除D项。6(2022江西期末)阅读下面的表格,能够反映出隋朝初年(B)时间户数人口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7,0
6、00,000户约40,000,000人隋文帝开皇十七年(597年)8,700,000户44,500,000人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8,907,546户46,019,956人A统治清明政绩显赫B社会经济得到发展C税收改革收效明显D民族同心归附甚众解析据表格中户数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数据可以看出,隋朝初年,社会较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方面,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内容看不出税收改革的效果,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人口的增长,没有体现民族间的关系,排除D项。7(2022山东菏泽)隋炀帝在位时期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元朝改变了隋唐时期迂回曲折的航线,重新开通大运河,大
7、大缩短了航程。二者共同的作用是(B)A推动民间长途贩运B促进南北经济交流C解决南粮北调问题D加快南方经济开发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在位时期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大大缩短了航程,是为了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进一步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由此可知,二者共同作用是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项正确;材料与民间长途贩运无关,排除A项;解决南粮北运是元朝大运河的重要作用,不是二者共同的作用,排除C项;宋朝时,南方已经成为经济重心,排除D项。8(2022安徽定远)下表为唐代部分统治者对耕牛的认识。据此可知,这些认识(D)统治者认识出处唐太宗“牛之为用,耕稼所资,多有宰
8、杀,深乖恻隐。”(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唐玄宗“牛之为畜,人实有赖;既功施播种,亦力被车舆。”(清)董诰等全唐文唐宣宗“爰念农耕,是资牛力,绝其屠宰,须峻科条。”(宋)王溥唐会要唐敬宗“农功所切,实在耕牛,疲氓多乏,须议给赐。”(清)董诰等全唐文A表明牛耕开始受到政府重视B反映了耕作技术日益进步C降低了唐代皇室的祭祀规格D有利于农耕生产稳步发展解析材料中唐代几任皇帝认为耕牛“耕稼所资”“既功施播种,亦力被车舆”“爰念农耕,是资牛力”“农功所切,实在耕牛”,他们共同认为要爱惜耕牛,因为耕牛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选D项;牛耕在唐代之前便得到政府重视,唐朝时期牛耕开始受到政府重视的说法错误,故排除A
9、项;材料没有体现耕作技术进步,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唐代皇室祭祀规格降低,故排除C项。9(2022河北期末)关于唐代河西走廊,初唐重臣褚遂良指出:“河西者,中国之心腹。”资治通鉴描述,“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间阅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材料表明,唐代这一区域(A)A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B政治、军事战略地位日益显现C沟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D纳入中央政府管理的时机成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河西走廊在唐朝时期是“中国之心腹”,说明其地位重要,加之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富庶,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其政治和军事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沟通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
10、;由材料可知,河西走廊早已纳入中央政府管理,排除D项。10(2022安徽期末)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戒奢从简,重用贤臣,改革经济,开创了开元盛世,国力达到鼎盛但是到了天宝年间,他开始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朝政趋于腐败,最终酿成“安史之乱”。这说明(B)A节度使的设置完全错误B统治者行为影响国运兴衰C用人不当导致了唐朝衰落D唐玄宗是昏庸无道的暴君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唐玄宗的个人行为导致唐朝出现不同的结果,说明的是统治者行为影响国运兴衰,B项正确;节度使在设置初期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与用人不当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D项对唐玄宗评价不够客观,排除。11(2022湖北武汉)在唐代,进士
11、出身成为“士林华选”,位极人臣,而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而在唐朝后期,多次出现特赐进士及第的特殊现象,成为皇帝乃至某些权臣用以笼络人心的工具。此现象反映了唐后期(D)A官员的文化素质显著提高B官吏选拔的程序日趋完善C世家大族的地位日益没落D科举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认为科举入仕才是正途,皇帝乃至某些权臣也利用“特赐进士及第”来笼络人心,说明科举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D项正确;科举取士有利于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吏选拔的程序,排除B项;科举制的实施冲击了世家大族的地位,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2(2022湖南益阳)资治通鉴载贞观元年:“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2023 年高 历史 单元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民族 交融 隋唐 统一 封建 国家 发展 质量 检测 部编版 必修 中外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2588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