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





《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1. 以下著作中,在史家“三长“说的基础上又提出“史德“的是()A. 刘知B. 司马迁C. 章学诚D. 司马光2. 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
2、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 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 “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 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3. “夏、商以来的所谓诸侯,都是古代自然发生的部落,他们的存在既非天子所建,天子自己也不能无故地废去他们。于是周初列爵分土,只索明定一个办法,表示政由己出,所有锡土分茅的荣典,都是天子亲亲奖功的恩赏。我们只看当时的封建,便可明白周初的开国方略了。”由此可见()A. 三代分封的诸侯都是位高权重B. 周朝代商并继承了商的分封制C. “当时的封建”显示了王权至上D. 周的开国方略侧重于广封宗亲4.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
3、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王国维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中国政治文化逐步体系化制度化B. 分封制和世袭制等制度出现C. 商周之际朝代更替政局剧烈动荡D.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达到鼎盛5.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 维护周礼B. 实行仁政C. 强调教化D. 为政以德6.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这反映出庄子()看到了事物具有相对性的一面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否定了各种事物的差别走上了不可知论A. B. C. D. 7. 中国虽早有“华夷之辨”,但古人在祭祀祖先的
4、时候,往往会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古代()A.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形成B.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C. 敬天保民的观念已经形成D.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8. 史记秦本纪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伐邦、冀戎,初县之”;公元前350年,商鞅下令“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这说明秦国()A. 县制从边疆推广到内地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C. 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9.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修筑的()A. 灵渠B. 阿房宫C. 骊山陵墓D. 万里长城10.
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其直接因素是当时()A. 世官制转为科举制B. 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C. 分封制转为郡县制D. 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11. 秦统一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A. B. C. D. 12. 西汉初年,陆贾在新语一书中主张“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刘邦接受了这一主张。由此可见,西汉初年统治者主张()A. 经世致用B. 无为而治C. 中央集权D. 儒道融合13.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
6、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 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B. 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C. 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 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4. 隋书记载炀帝“诏发河北黄河以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此处开的渠应该是()A. 永济渠B. 通济渠C. 会通渠D. 邗沟15. 汉武帝亲政后提拔的几位丞相都不堪重任。如丞相卫绾虽然敦厚,但无见识,“自初宦以致相,终无可言”;窦婴、田蚡不以国事为己任,奢侈腐化。为改变此现象,汉武帝()A. 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B. 取消了郡国并行制度C. 改革了中央权力机构D. 创立了中央监察制度16
7、. 史记载汉初六十年,“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百姓歌颂:“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材料在实质上()A. 肯定了汉初全面推行仁政思想B. 歌颂了萧何、曹参作为祖国的政绩C. 认可并肯定了汉初的黄老思想D. 从另一方面否定了秦崇法的治国思想17. 1950年沈阳市沙岭区沙岭乡的春季种痘工作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许。老乡们说:“政府对咱们照顾的太周到了,过去的时候小孩种痘还要花钱,今天连大人种痘都不要钱了”。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A. 土地改革成效显著B. 人民认同新政权C. 基层民主扎实推进D. 公共卫生体系完善18. 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
8、其富厚,交通王候,力过更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晁错这一说法的依据是()A. 政府难以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 汉初统治者十分重视工商业的发展C. 汉初社会经济得以恢复与发展D. 商品经济发展使阶级关系发生变化19. 西汉创办国立大学(太学),由博士担任教师,传授“五经”和孔丘的思想。学生由国家供给费用,只要被认可研究毕业,即被任命担任地方政府的官员。据此可知,当时()A. 平民子弟开始接受教育B. 政府官员都来自于太学C. 儒学地位得到大大提高D. 重文轻武思想非常流行20. 有关商鞅变法在秦国建立县制的说法,正确的
9、有()以县制取代了封国制度地方官员直接由国君任免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A. B. C. D. 21. “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 建立县制B. 什伍连坐C. 奖励耕织D. 焚烧诗书22.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A. 以法治国B. 禁止各家思想传播C. 独尊儒术D.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23. 贞观政要求谏:“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人君必须忠臣辅弼,乃身安国宁。”这段材料反映唐太
10、宗治国措施为()A. 轻徭薄赋,戒奢从简B. 简法轻刑,修订法律C. 虚怀纳谏,知人善任D.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24. “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征”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由政府高官征辟属吏,然后向朝廷推荐。这反映出汉代()A. 皇帝亲自考查选拔人才B. 无需通过考查即可任用C. 孝廉是入仕的主要依据D. 选官方式有一定主观性25. 西汉武帝时,官场呈现“刻深吏多为爪牙用者,依于文学之士”的习气。公孙弘“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故连续升迁,至拜相封侯。据此可知当时()A. “尊儒”与“尚法”结合B. 扩大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C. “罢黜百家,独尊儒
11、术”D. 政治风气呈现开放而民主26. 战国策记载,“昔(春秋时)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命。然则虽尊襄王,桓公亦定霸矣”。这表明当时()A. 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日益频繁B. 周天子的政治地位明显降低C. 富国强兵成为诸侯国的追求D. 齐桓公通过变法成就了霸业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8.0分)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承秦制”具体是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什么政治制
12、度?(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初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后来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朝统治者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28.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初,上谓监。修。国。史。(史官)房玄龄曰:“当朝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官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当朝、当代的历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上见书六月四日事(玄武门之变),语多微隐,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1)“六月四日事”破坏了中国
13、古代的什么制度?(2)从材料中看,为了保证客观地修史,中国古代有什么规定?(3)唐太宗是如何看待国史的作用的?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从上面材料来看,唐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联系所学可知,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一书中专门撰有史德篇,对“史德”作了精辟的阐释,所以C正确。 故选:C。本题考查的是历史与历史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史德”。本题考查了历史与历史学,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可知,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晚期神农氏开始教导民众进行农耕生产,说明中国农
14、业历史悠久,故A项正确。 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 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 “百草”泛指农作物,因此材料不能体现医药学的产生,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神农乃始教民播百谷,相土地”的主旨,结合神农氏的活动及其作用分析。本题以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关于神农氏农业活动的状况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周初从“夏、商以来”“自然发生的部落”到“列爵分土”“亲亲奖功的
15、恩赏”,根据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周初开国方略是“封建”即广封宗亲。故答案为D项。 A项,材料未涉及夏商周三代分封了哪些诸侯,更不能判断是否位高权重,排除; B项,材料强调的是改变“夏、商以来”的“自然发生的部落”,继承了商的分封的表述与之不符,排除; C项,王权至上自夏已彰显,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于是周初列爵分土,只索明定一个办法,表示政由己出,所有锡土分茅的荣典,都是天子亲亲奖功的恩赏”,体现的是分封制下王族占据主导,结合分封制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封制,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分封制的对象主要分为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4.【答案】A【解析
16、】世袭制是从夏开始的,不符合题干中的殷、周之际,排除B; C只是反映了政治,D只是反映了文化一方面,排除; 故选:A。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切入,结合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进行思考。本题考查了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考查了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知,说明孔子重视尊卑秩序,维护周朝礼制,故A项正确。 仁政是孟子的主张,故B项错误。 教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为政以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需要掌握孔子维护周礼的思想主张。解题
17、的关键是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考查对孔子维护周礼的思想主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6.【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可知,反映的是万物皆为相对辩证,只在于角度不同,天下可以只限于秋毫之大,泰山也有看起来很小的时候,一切都是参照而言,这体现出庄子“齐物”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否定了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别,必然走上了不可知论的道路,故正确。 依据材料“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可知,体现了庄子看到了事物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故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故选:D。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题的关键
18、是正确分析材料“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结合庄子的思想主张分析。本题考查对道家庄子思想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7.【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古人在祭祖时往往会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后裔,具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项正确。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联系起来体现了对黄帝族的认同,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在此之前就应该已经形成,排除A项;材料内容只能体现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无法体现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排除C项;“得到各族公认”的说法过于夸张,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了华夏认同。要求学生结合华夏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疆 和田 地区 墨玉县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