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第9单元 第31课 群落及其演替学案.docx
《2023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第9单元 第31课 群落及其演替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第9单元 第31课 群落及其演替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1课群落及其演替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分析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的观点。(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种间关系的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群落演替的特征,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科学思维)3通过“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实验,掌握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科学探究)4通过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社会责任)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1)概念要点:同一时间;一定地域;各种生物种群。(2)研究内容2群落的物种组成3群落的种间关系(连线)4群落的空间结构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
2、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类型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表现垂直方向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决定因素植物:光照;动物:由植物决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5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6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研究内容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植物
3、:在研究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1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3两种鸟的觅食生境一样,生态位就完全一样。()4“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教材细节命题】1(选择性必修2 P23正文)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的森林群落,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2(选择性必修2 P32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4、,从群落的结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垂直结构明显,能充分利用光照。1图示解读五种种间关系类型曲线图例营养流动方向种间关系特点原始合作(互惠)“双方都受益”的同步性变化捕食“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种间竞争c代表共同的生活条件,结局一般有二:一是a取代b;二是a、b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相互抑制寄生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宿主b不可能全部死亡互利共生“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2与种间关系有关的三组概念辨析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共同点:共同在一起时对双方都有利区别:原始合作的双方分开后均能独立生活,而互利共生的双方分开后出现两方或其中一方不能正常生活的现
5、象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种内竞争: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对于空间和资源的竞争,如绵羊和绵羊、棉花与棉花种间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如棉花与杂草捕食与竞争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竞争是生物为了争夺食物、空间等资源而发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考向1| 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物种丰富度1(2021辽宁大连一模)科学家研究了日照近海域、岚山港垃圾倾倒区和养殖区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其研究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调查海域优势种平均丰度/(indm2)平均生物量/(gm2)日照近海拟特须虫、寡鳃齿吻沙蚕、深沟毛虫94219.91岚山港垃圾倾倒区5253.62日照
6、养殖区寡鳃齿吻沙蚕、不倒翁虫、脆壳理蛤31318.78注:丰度为物种丰富度。A表中数据说明人类活动降低了物种丰富度B日照近海的优势种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更大一些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群落分布呈镶嵌分布D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D解析:据题表可知,日照养殖区内有人类的活动,平均丰度下降,说明人类活动降低了物种丰富度,A正确;日照近海的优势种之间生活资源重合度更高些,它们的竞争可能会更大一些,B正确;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上出现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出现镶嵌分布,C正确;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D错误。考向2| 群落的种间关系2(2021湖北卷)酷热干燥的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
7、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其枝条在大象进食时常被折断掉到地上,遭到踩踏的枝条会长成新的植株。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协同进化)B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互利共生关系C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D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B解析: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属于不同种生物,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和发展,存在协同进化,A正确;酷热干燥的某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叶片嫩而多肉,深受大象喜爱,因此大象和马齿苋属植物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酷热干燥的某
8、国家公园内生长有很多马齿苋属植物,酷热干燥缺少水分,因此水分是马齿苋属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C正确;白天马齿苋属植物会关闭气孔,但在凉爽的夜晚吸收CO2并储存起来,这些CO2在白天释放出来供给马齿苋属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因此白天马齿苋属植物气孔关闭,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故选B。3图1所示为生物间的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2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1中表示的关系可分别是互利共生、种内竞争、捕食、种间竞争B图1的中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一直增加C图2中的甲、乙、丙分别对应图1中的D在一个生态系统
9、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如图2中的乙和丙两种关系B解析:图1的中A、B两种生物在营养上互惠互利,两者关系应为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中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活条件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内竞争;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中A、B两种生物为了共同的生活资源而发生的关系应为种间竞争,A正确。图1中的为捕食关系,且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A的数量大量减少后,B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图2中,甲表示互利共生或原始合作,对应;乙表示捕食,对应;丙表示种间竞争,对应,C正确。一个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可能同时存在题图2中的捕食和种间竞争两种关系,D正确。【方法规律】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技巧
10、(1)若两种生物的最大数量有明显差异,一般数量多的为被捕食者,如图1中A为被捕食者。(2)若两种生物数量相当,则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如图2中A为捕食者,B为被捕食者。考向3| 群落的结构4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或因各种干扰因素导致优势树木死亡(包括折断、枯立、树倒等),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人为砍伐树木也可形成林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林窗使群落形成不同发育阶段的镶嵌体,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林窗形成初期有大量喜阴植物进入及扩张C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研究林窗对土壤动物的影响D合理择伐有助于森林苗木
11、的更新,对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B解析: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具有镶嵌的特征,所以林窗使群落形成不同发育阶段的镶嵌体,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林窗形成初期,照射到地面的阳光增强,导致喜光植物大量进入扩张,喜阴植物减少衰退,B错误;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研究林窗对土壤动物的影响,C正确;合理择伐(能形成林窗)有助于森林苗木的更新,对维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有重要作用,D正确。考向4| 生态位5最晚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与同
12、一片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的竞争相比,鲢鱼和鳙鱼的竞争更激烈B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和平共存”,说明它们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D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能够提高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解析:牛羊对资源和空间的需求几乎完全相同,而鲢鱼和鳙鱼的食物和占据空间有不重叠区域,故同一片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竞争更激烈,A错误;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会增多,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B错误;四大家鱼“和平共存”的原因不是互利共生,而是它们的分布水层和食物种类有差异,这使它们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C错误;四大家鱼的垂直分层使得它们之间的竞争不激烈,该混养技术能提高
13、利用池塘资源的能力,D正确。考点二群落的类型及演替1群落的主要类型(1)群落的主要类型(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群落类型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环境极度干旱;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湿润或较湿润群落结构物种少;结构非常简单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生存生物特点动植物具有耐旱特性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阴生植物叶薄、叶绿体颗粒大,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
14、的协调和平衡。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2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过植物覆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经历阶段相对较多相对较少速度缓慢较快方向形成新群落恢复原来的群落过程裸岩上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阶段乔木阶段实例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共同点群落结构从简单
15、复杂;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1沙漠植物的根系较短。()2森林中的动物大多会打洞,具有较强的奔跑能力。()3森林中的阴生植物叶片较厚。()4草本阶段的群落中不会有地衣和苔藓。()5人类干预对群落的演替总是不利的。()1演替过程分析(以裸岩上开始的初生演替为例)2明辨关于群落演替的三个易误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新高 生物 一轮 复习 人教版第 单元 31 群落 及其 演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