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6课时免疫调节-讲义(通用版).docx





《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6课时免疫调节-讲义(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6课时免疫调节-讲义(通用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课时免疫调节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2.概述人体的免疫包括生来就有的非特异性免疫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3.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考点一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的组成2免疫细胞(1)种类(2)抗原呈递细胞抗原: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抗原呈递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抗原呈递细胞。3免疫
2、系统的功能(1)保卫人体的三道防线易错提醒溶菌酶杀菌一定是非特异性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为第一道防线,血浆中的溶菌酶为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1)源于选择性必修1 P68“相关信息”:抗原都是蛋白质吗?抗原都是外来异物吗?提示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抗原是其他物质,如纤维素、多糖等。抗原一般是外来异物,如病原体、移植的组织或细胞等;抗原也可能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如癌变的细胞。(2)源于选择性必修1 P70“扩展应用”:某人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出现肿大、疼痛?提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主要
3、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互相联系。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病原体进入体内,不断繁殖,并通过循环系统到达机体的其他部位,如腹股沟等处,产生免疫反应,诱发淋巴结发炎等;右侧腹股沟与右足底相对较近,因此,该人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也能引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归纳总结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造血干细胞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物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摄取处理、呈递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成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浆细胞B淋巴细胞或记忆B
4、细胞分泌抗体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为相应的细胞,发挥免疫效应考向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2022威海高三模拟)斯坦曼因发现树突状细胞(DC)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树突状细胞因其表面具有树枝状突起而得名,广泛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能够吞噬、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树突状细胞属于淋巴细胞B树突状细胞来源于神经干细胞C树突状细胞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D树突状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树突状细胞属于吞噬细胞,A错误;树突状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B错误;树突状细胞可参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5、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黏膜构成的,C错误。2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B结核分枝杆菌侵染人体后只能引起体液免疫,不能引起细胞免疫C脾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是B细胞和T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D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杀死细菌,此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结核分枝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进入人体后先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阻止寄生菌的散播感染,当寄生菌进入细胞后,引起细胞免疫,细胞免疫发挥作用将其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
6、清除,B错误;B细胞和T细胞是在骨髓中生成,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而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C错误;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溶菌酶可以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考向二抗原和抗体的分析3(2020全国,4)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巨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病原体是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如细菌、病毒,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也能使
7、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A错误;病原体裂解后仍含有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抗原物质,因此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错误;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病原体含有的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特异性化学物质,也能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抗体,C错误。4血清中含有多种白蛋白和球蛋白,为确定血清中何种成分是抗体,实验将同一动物的正常血清和免疫后的血清进行蛋白质分离并测定含量,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参与抗体的加工B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D结果说明抗体主要成分是、球蛋白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与正常血清相比,免疫后的血清中球蛋白含量明显增多,而白蛋白、球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基本不变
8、,说明抗体主要成分是球蛋白,D错误。归纳总结抗原、抗体及细胞因子的比较项目抗原抗体细胞因子来源大分子“非己”成分、自身衰老或病变的细胞由浆细胞产生并分泌由辅助性T细胞等产生并分泌本质蛋白质或其他蛋白质蛋白质作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识别抗原,对抗原起作用促进B淋巴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举例外毒素、凝集原抗毒素、凝集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考向三免疫系统的功能5CD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是HIV攻击的对象。HIV通过性接触、母婴和血液传播。目前暂未研发出HIV的有效疫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上述传播途径,HIV突破人体第
9、一道防线B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彻底清除病毒的抗体CHIV增殖会引起人体CDT细胞数量下降D由于免疫功能降低,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答案B解析感染HIV后人体能产生对抗病毒的抗体,抗体与相应的病毒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通过吞噬细胞的作用彻底清除病毒,B错误;HIV增殖后,数量增多,会在人体的CDT细胞中寄生,从而会引起人体CDT细胞数量下降,导致免疫功能下降,C正确;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导致艾滋病患者更易患癌症,D正确。6某些T细胞在癌组织环境中能合成膜蛋白CTLA4,这种膜蛋白对T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因此这个蛋白被称作“刹车分子”。科学家发现,只要使用C
10、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就能激活T细胞,使T细胞持续攻击癌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细胞增殖分化前需接受癌细胞膜表面抗原的刺激B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增强CCTLA4抗体抑制CTLA4蛋白的作用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癌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答案B解析由于膜蛋白CTLA4对细胞免疫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提高膜蛋白CTLA4的活性,细胞免疫功能将降低,B错误。考点二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1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1)分子标签:一般为蛋白质。(2)识别: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2体液免疫(1)图解(2)B细胞活化的条件源于选择性必修1 P73“相关
11、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3细胞免疫(1)图解(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细胞的参与。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源头B细胞T细胞作用对象侵入内环境中的病原体被病原体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组织、器官等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联系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具体表现:(1)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2)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暴露,再由
12、体液免疫发挥作用5.二次免疫及其特点(1)含义: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2)反应特点: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3)图中表示抗体浓度的是曲线a,表示患病程度的是曲线b。6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调节(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通过信息分子相互作用示例精神焦虑、紧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也能作用于下丘脑,导致体温升高,代谢加快,有利于免疫过程中的能量供应。(2)神经系
13、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信号分子类型及不同与共性源于选择性必修1 P76“生物科技进展”: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考向一特异性免疫过程分析7(2022重庆市高三质量检测)下图为新冠病毒入侵人体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能特异性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B物质甲属于免疫活性物质,作用于细胞c,使其细胞周期变长C当
14、流感病毒再次入侵人体时,物质乙能与其特异性结合D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发生时,会发生过程,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答案D解析细胞a能识别新冠病毒,并能摄取、处理、暴露抗原,但是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物质甲细胞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B错误;物质乙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新冠病毒结合,不能与流感病毒结合,C错误;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有记忆B细胞,可以发生二次免疫,在这个过程中,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8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均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相关叙
15、述错误的是()A抗原的识别与呈递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B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C记忆T细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消灭病原体答案D解析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裂解靶细胞并释放病原体,释放出的病原体与抗体结合凝聚,随后被巨噬细胞降解和清除,D错误。方法技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判定(1)“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考向二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比较9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
16、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发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B解析注射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的抗性进行选择,而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由“巴斯德用久置的全部鸡存活”可推知,初次注射鸡体内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发生,但由于第二次注射的是新鲜病原菌,没有经过初次免疫的鸡的抵抗力比较弱,会由于病原菌的侵染而死亡,但死亡鸡体内发生了特异性反应,D正确。10严重烧伤会引起机体免疫功
17、能紊乱,继而发生伤后严重感染,临床上使用抗生素治疗前一般会对病人做过敏实验和细菌耐药实验。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因子、抗体、溶菌酶等都是由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B在二次免疫中,抗体可由浆细胞与记忆B细胞合成并分泌C过敏体质的病人,只要使用抗生素,就会发生过敏反应D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抗生素滥用诱导细菌发生耐药突变答案A解析抗体只能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B错误;过敏体质的病人,初次使用抗生素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C错误;用药前做耐药试验的原因是用抗生素筛选耐药细菌,以确定用药的剂量及预期治疗效果,D错误。方法技巧“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考向三有关特异性免疫的探
18、究实验分析11下图为科学家研究不同纯种品系小鼠的皮肤移植实验,发现了小鼠的组织相容性及控制这一特性的H2基因。通常把器官移植中引起急而快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其主要存在于白细胞中。目前已经发现了小鼠几十种组织相容性抗原,为免疫系统提供了识别的标志。异体器官移植能否成功,关键是组织相容性抗原的相似程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一中初次移植后的B品系小鼠对移植的A品系小鼠皮肤细胞产生了特异性免疫B实验一和实验二表明初次免疫的B品系小鼠特异性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C术前给B品系小鼠注射特异性T细胞使移植皮肤6天后坏死,说明甲组B品系小鼠产生了记忆细胞D临床上使用免疫抑制剂抑
19、制H2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答案D解析免疫抑制剂不能抑制H2基因的表达,而是通过抑制T细胞的增殖,从而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D错误。12将某小鼠的皮肤移植给多只同种小鼠后,将受皮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环孢霉素A,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并每天统计植皮的存活率,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受皮鼠与供皮鼠的细胞表面抗原不完全相同B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大于乙组小鼠C环孢霉素A可能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D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答案B解析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其细胞表面抗原不会完全不同,故受皮鼠与供皮鼠细胞
20、表面的抗原不完全相同,A正确;由曲线可知,甲组小鼠植皮存活时间比乙组小鼠长,说明甲组小鼠对外源供皮的免疫排斥强度小于乙组小鼠,B错误;由曲线可知,环孢霉素A可能抵抗机体的免疫排斥,可能是通过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减弱免疫应答,C正确;由动物实验证明,环孢霉素A能提高植皮存活率,故使用环孢霉素A有可能提高人体器官移植的存活率,D正确。重温高考真题演练1(2021山东,18改编)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21、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说明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而细胞毒性 T 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B错误;吞噬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不会加快,C错误;干扰素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2(2021湖南,6)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单元 课时 免疫调节 讲义 通用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