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5神经调节(人教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35神经调节(人教版新教材).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训练35 神经调节1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解析:选C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A正确;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使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而Na浓度比细胞外低,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B正确;静息时,K外流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内环境K浓度升高,K顺浓度梯度外流减少,膜电位差减小
2、,C错误;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有谷氨酸、一氧化氮、肾上腺素等,它们都可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D正确。2某病人因脑梗死使大脑皮层部分区域受到损伤,导致咀嚼功能下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B该病人受损部分可能是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C负责咀嚼功能的中枢位置在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顶部D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呈正相关解析:选C大脑皮层是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A正确;负责咀嚼功能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的底部,该病人咀嚼功能下降,受损部分可能是大脑皮层的第一运动区,B正确,C错误;大脑皮层运动代
3、表区的范围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呈正相关,D正确。3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保证人体在紧张、运动状态时的生理需要,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主要是维持安静、休息时的生理功能。据此推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B不少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神经调节可以看成是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C人在恐惧时瞳孔放大,主要是由交感神经支配;安静后瞳孔缩小,主要是由副交感神经支配D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解析:选B闪身躲过一辆汽车后心跳加快,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4、增多,A正确;不少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体液调节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错误;在恐惧害怕时瞳孔放大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支配瞳孔开大肌收缩,安静后瞳孔缩小是因为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收缩,C正确;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的原因可能是运动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分泌功能下降,D正确。4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
5、电位变化解析:选A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错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将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B、C、D正确。5当你在野外草地上玩耍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于是你非常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此时,你可能撒腿就跑,也可能原地不动冷静地应对。当你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会慢慢恢复。上述反应过程中,神经系统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受躯体运动
6、神经支配B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是因为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解析:选C疾跑等躲避动作依赖骨骼肌的运动,不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A正确;神经系统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过程,由于躯体运动神经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所以人可以控制自己是否跑开,B正确;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错误;心脏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D正确。6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经肝脏代谢转变为尿素,此过程发生障碍时,大量进入脑组织的氨与谷氨酸反应生成谷
7、氨酰胺,谷氨酰胺含量增加可引起脑组织水肿、代谢障碍,患者会出现昏迷、膝跳反射明显增强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经过膝跳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比经过缩手反射神经中枢的时间短B患者膝跳反射增强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减弱C静脉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脑组织水肿D患者能进食后,应减少蛋白类食品摄入解析:选C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没有作用于脑组织,所以输入抗利尿激素类药物,不能减轻脑组织水肿,C错误。7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其受体是一种氯离子通道,氨基丁酸受体被激活后,导致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氯离子流入神经细胞内,引起膜电位变化,释放的氨基丁酸可被体内
8、的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基丁酸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高尔基体内,以防止被细胞质基质内的酶破坏B当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后,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内流,使突触后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C将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癫痫病人,可缓解其由于氨基丁酸的量不正常造成的异常兴奋D失眠的产生可能是氯离子通道开启加快,从而使机体呈兴奋状态解析:选C氨基丁酸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内,A错误;当氨基丁酸与受体结合后,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内流,无法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释放的氨基丁酸可被体内的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加入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氨基丁酸转氨
9、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使氨基丁酸分解速率降低,从而抑制病人异常兴奋,C正确;失眠的产生可能是氯离子通道开启障碍,从而使机体呈兴奋状态,D错误。8河豚毒素(TTX)是一种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 min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TTX的作用机理可能为( )ATTX作用于Na通道,阻断突触前神经元Na内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BTTX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C吃河豚中毒后可引起兴奋传递加快,肌肉痉挛DTTX占据突触后膜上受体的位置,使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解析:选A由题图可知,随时间的改变,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
10、电位均逐渐降低,推测可能是TTX阻断了突触前神经元Na内流,抑制突触前膜递质释放从而导致了突触后膜兴奋受到抑制,A正确;若TTX抑制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回收,则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性兴奋,B错误;吃河豚中毒导致肌肉不产生兴奋,肌肉松弛,C错误;若TTX占据突触后膜上受体的位置,使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则突触前膜的电位变化应该是正常的,D错误。9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种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模式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B模式中,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兴奋、抑制C模式中,兴奋后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兴奋由传向D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
11、头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解析:选B模式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中的负反馈调节机制,A正确;模式中,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都兴奋,B错误;兴奋后释放神经递质使兴奋,而兴奋后会抑制释放神经递质,即抑制兴奋由传向,C正确;在屈肘反射中,肱二头肌兴奋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受到抑制而舒张,没有时间的先后性,属于模式的调节模式,D正确。10某实验小组取4个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蛙的心脏,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使之保持活性。其中心脏A1和A2保留副交感神经,心脏B1和B2剔除副交感神经,该
12、实验小组进行如表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所示。组别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一刺激A1的副交感神经,从A1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1的营养液中B1心脏跳动变慢实验二不刺激A2的副交感神经,从A2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2的营养液中B2心脏正常跳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证明神经元和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B副交感神经兴奋可能产生了一种使心脏跳动变慢的化学物质C副交感神经只有在接受适宜刺激后才能调节心脏的跳动D对实验一持续观察,B1的心脏跳动速度始终比B2慢解析:选D神经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物质是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A正确;由实验一可知,A1的副交感神经产生了使心脏跳动变慢的物质,
13、并释放出细胞进入营养液中,B正确;从实验二可知,副交感神经不接受适宜刺激而心脏正常跳动,说明副交感神经只有在接受适宜刺激后才能调节心脏的跳动,C正确;对实验一持续观察,副交感神经释放的物质发挥完作用后会被分解,心脏跳动会逐渐变快直至正常,D错误。11.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元,能够分泌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从而造成突触后膜膜电位的改变,使突触后神经元受到抑制。图1是与膝跳反射有关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表示细胞或结构)。发生膝跳反射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回答下列问题:(1)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_(填图1中序号)是传出神经。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该反射弧中_(
14、填“单向”或“双向”)传递。(2)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在膝跳反射过程中,A点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为甲曲线,其中EF段形成的原因是_,F点时膜电位表现为_。(3)图1中_(填图中序号)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_(填“甲”“乙”或“丙”),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_(填“甲”“乙”或“丙”)。(4)若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正确的操作是_(单选)。A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N点B将电表的两极连接于膜外M点两侧,刺激感受器C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N点D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感
15、受器解析:(2)图2表示膜电位变化曲线。EF段表示产生动作电位,此时钠离子内流,F点时膜电位为动作电位,即外负内正。(3)发生膝跳反射时,屈肌舒张,表示未兴奋,故图1中是抑制性神经元。在膝跳反射过程中,处神经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细胞兴奋,出现屈肌舒张,故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甲;接受到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Cl内流、K外流,不产生兴奋且电位差变大;故位置的膜电位变化曲线是图2中的乙。(4)完成膝跳反射,必须具备完整的反射弧,同时M点兴奋会发生膜电位的变化,故要检测图1中M点在膝跳反射过程中的膜电位变化,理论上将电表的两极分别连接于M点膜内和膜外,刺激感受器,观察指针
16、的偏转。答案:(1)和单向(2)钠离子内流外负内正(3)甲乙(4)D12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结合图示回答问题:(1)当反射弧中的_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A神经元传至轴突末梢释放P物质与B神经元上的_结合,引发B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位于_的痛觉中枢,产生痛觉。突然受到惊吓会导致人尿失禁,原因是_,此时,人的血压也会_(填“升高”或“降低”),随着神经活动加强,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2)内啡肽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试结合图示分析内啡肽镇痛的原理是_。(3)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
17、痛药,据图分析,吗啡镇痛的原理可能是_,进而影响A神经元的功能。长期使用吗啡后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一旦突然停止使用吗啡则P物质的释放量会迅速_,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戒断综合征。研究表明,兴奋剂和毒品等大多是通过_(结构)来起作用的。解析:(1)当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A神经元传至轴突末梢,通过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P物质,P物质经扩散与B神经元即突触后膜上的P物质受体结合;引发B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大脑皮层的痛觉中枢,产生痛觉;因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或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故突然受到惊吓会导致人尿失禁;此时由于激素等的作用,人的血压也会升高。(2)内啡肽镇痛原理参见答案。(3)据图分析,吗啡镇痛的原理可能是吗啡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进而影响A神经元的功能;长期使用吗啡后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一旦突然停止使用吗啡则迅速增加P物质的释放,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戒断综合征;兴奋剂和毒品等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答案:(1)痛觉感受器P物质受体大脑皮层脑对脊髓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或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升高(2)内啡肽促进A神经元K外流,抑制A神经元释放P物质,导致B神经元不能产生动作电位,阻止痛觉产生(3)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增加突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