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重难大题集训(三) 变异与遗传的综合考查-讲义(通用版).docx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重难大题集训(三) 变异与遗传的综合考查-讲义(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5重难大题集训(三) 变异与遗传的综合考查-讲义(通用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难大题集训(三)变异与遗传的综合考查1大豆是雌雄同花植物,野生型大豆雄蕊和雌蕊育性正常。科学家从大豆种群中分离出发生隐性突变的甲、乙,二者均为雄性不育单基因突变体。为探究这两种突变体是同一基因突变还是不同基因突变所致,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杂交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1)诱变可以使同一基因突变产生一种以上的等位基因,也可以使同一个DNA分子不同部位的基因发生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的特点。(2)A同学的杂交方案:将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进行杂交,通过观察统计子代雄性可育与雄性不育个体的比例来判断这两种突变体的产生原因。该同学的方案是否可行?_,理由是_。(3)B同学的杂交方案:突变体甲、突变
2、体乙分别与野生型大豆杂交获得F甲1、F乙1,再将F甲1与F乙1杂交得F2。若F2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_,则这两种突变体是由同一基因突变所致。若已确定这两种突变体是由不同基因突变所致,_(填“能”或“不能”)依据F2的性状表现推断不同的突变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理由是_。若已确定这两种突变体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突变所致,F甲1与F乙1杂交时,是否可能会由交叉互换而导致子代出现雄性不育植株?_(填“可能”或“不可能”)。答案(1)不定向性和随机性(2)不可行突变体甲和乙均为雄性不育,两者不能进行杂交(3)31不能无论不同的突变基因是否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F2均全为雄性可育不可能解析
3、(1)同一基因突变产生一种以上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可发生在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3)若甲、乙两种突变体是由同一基因突变所致,设野生型大豆基因型为AA,突变体甲基因型为a1a1,突变体乙基因型为a2a2,则F甲1的基因型为Aa1、F乙1的基因型为Aa2,F甲1与F乙1杂交得到的F2基因型为AA、Aa1、Aa2、a1a2,表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雄性不育31。若甲、乙两种突变体是由不同基因突变所致,设野生型大豆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甲基因型为aaBB,突变体乙基因型为AAbb。如果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甲1基因型为AaBB,
4、F乙1基因型为AABb,两者杂交的F2全为雄性可育。如果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则两者杂交的F2也全为雄性可育。若这两种突变体是由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突变所致,F甲1与F乙1杂交时,由于两者各有一对基因纯合,即使发生交叉互换,F甲1仍只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F乙1仍只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故F甲1与F乙1杂交不可能由交叉互换而导致子代出现雄性不育植株。2某雌雄同株的植物,因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性状变为突变性状。用该突变型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PF1甲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11乙突变型突变型突变型野生型21(1)由题意可知,该
5、突变性状属于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突变基因_(填“位于”或“不位于”)性染色体上,理由是_。(2)由乙组杂交结果推测,可能有致死或存活率下降的现象。有人推测产生乙组杂交的结果是由合子致死引起的,即_致死。可以让乙组中F1个体进行自由传粉,若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则推测正确。(3)也有人认为产生乙组杂交的结果可能是某种配子致死或存活率下降的影响。请据题作出合理假说,并设计实验予以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方案、支持假说的实验结果)。假说:_。实验验证:_。后代:_。答案(1)显性不位于该种植物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2)含突变基因纯合的个体突变型野生型11(3)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或
6、“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存活率下降一半”)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野生型12解析(1)由题中乙的杂交结果出现了性状分离,可判断该突变性状属于显性性状;突变基因不位于性染色体上,理由是该种植物为雌雄同株,没有性染色体。(2)假设相应基因用A、a表示,由乙组杂交结果可确定突变个体基因型是Aa,野生型基因型是aa;由于乙组突变型突变型,F1突变型野生型21,得出AA纯合致死。若让F1个体进行自由传粉,可得出A,a。若显性纯合致死,则后代基因型为Aaaa11。即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突变型野生型11。(3)假说: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让突变型野生型,即雄性Aa与雌性aa杂交,若含突变基因的雄配子有一半致死,则
7、能进行繁殖的雄配子中A,a,雌配子为a,所以杂交后代突变型(Aa)野生型(aa)12。3(2021山东模拟)调查发现黄颡鱼(XY型)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鱼比雌鱼生长快23倍。在某野生型的黄颡鱼(背部灰黄色)种群中,偶见几条背部黑褐色的黄颡鱼,雌雄个体都有。(1)有人对背部黑褐色黄颡鱼的出现进行分析,认为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因为基因突变,二可能是染色体加倍成为多倍体的结果。请设计一种简单方法来鉴定背部黑褐色黄颡鱼出现的原因:_。(2)现已证实背部黑褐色黄颡鱼的出现为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可选用_进行杂交,并统计子代表型,若_,则为隐性突变,反之则为显性突变。(3)若已知黑
8、褐色黄颡鱼是显性突变所致(B),由于黄颡鱼中雄鱼比雌鱼生长快23倍,养殖户希望在黄颡鱼幼年期就能区分雌雄,为了探求可行性,求助于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先用多对野生型的雌黄颡鱼与背部黑褐色的雄黄颡鱼杂交,试推断该技术人员做此实验的意图:_,若杂交实验结果出现_,则养殖户的心愿可以实现。(4)若背部灰黄色基因(b)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被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成的基因B与基因b的比例为_。答案(1)将背部黑褐色黄颡鱼的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则说明是染色体加倍的结果,否则为基因突变(2)多对背部黑褐色雌雄黄颡鱼子代均为背
9、部黑褐色(3)通过该实验判断控制背部黑褐色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雌性都为背部黑褐色,雄性都为野生型(背部灰黄色)(4)11解析(3)若已知黑褐色黄颡鱼是显性突变所致(B),技术人员先用多对野生型的雌黄颡鱼(隐性的雌)与背部黑褐色的雄黄颡鱼(显性的雄)杂交,其目的是确定控制背部黑褐色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雌性都为背部黑褐色,雄性都为野生型(背部灰黄色),则控制背部黑褐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养殖户希望在黄颡鱼幼年期就能区分雌雄的心愿可以实现。(4)背部灰黄色基因(b)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被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链和正常链数量相同,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专题 重难大题 集训 变异 遗传 综合 考查 讲义 通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3243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