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考点1 种群和群落-讲义(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7考点1 种群和群落-讲义(通用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情解读考点1.种群的数量特征。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4.群落的演替。5.生态系统的结构。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0.全球性的环境问题。11.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12.生态工程。考情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呈现。2命题趋势:种群和群落常以数学模型、实例、表格信息等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常结合具体案例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1(选择性必修2 P4思考讨论)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
2、年龄结构,还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2(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3(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4(选择性必修2 P10思考讨论)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
3、食物储藏在安全处,断绝或减少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5(选择性必修2 P11探究实践)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因此无须设置对照组,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6(选择性必修2 P12拓展应用1)“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S”形增长曲线的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7(选择性必修2 P16小字部分)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
4、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8(选择性必修2 P28与社会的联系)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9(选择性必修2 P29拓展应用1)“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蝉与树之间是寄生关系;蚕与桑树之间是捕食关系。10(选择性必修2 P32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11(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不是苔藓和草本植
5、物,而是地衣。原因是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12(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13(选择性必修2 P41思考讨论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共同点: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14(选择性必修2 P50思考讨论3)生态系统中,除食物链外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
6、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15(选择性必修2 P55思考讨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生物体的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至无机环境中,两部分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16(选择性必修2 P56思考讨论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不考虑流入下一个营养级):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个营养级,而被分解者所利用。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17.(选择性必修2 P60拓
7、展应用2)溶解在水中的方糖不能变回原来的形状,原因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18(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减弱温室效应的措施有: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1)生物圈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20(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2)氮元素在生物群
8、落与非生物环境间能(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21(选择性必修2 P83旁栏思考)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的原因是牛处于第二营养级,蔬菜处于第一营养级,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用牛肉消耗的资源多;养牛与种植蔬菜相比,前者释放的CO2多,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也就越大。22(选择性必修2 P103概念检测)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考点一种群和群落1辨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2种群数量变化
9、的模型分析3坐标模型中K值确认与值变动分析(1)K值确认:K值即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实际环境中种群数量往往在K值上下波动,如图所示:(2)值变动分析: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数量为第一年的倍,由此,若1,则种群数量不变(稳定);若1,则种群数量增长;若1且恒定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若1,则种群数量下降。如下图所示:4“三看法”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5明确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6生态位7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区别1(2020山东,11)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
10、量约为1.0106 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答案B解析据图可知,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为2.0106个,在K/2(即1.0106个)时,甲藻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A项正确;混合培养时,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此时乙藻的数量几乎为零,因此造成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种内竞争,而不是与乙藻的种间竞争,B项错误;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项正确;混合培养时,甲藻种群数量变化不大,而乙藻种群数量下降并逐渐被淘汰,D项正确。2(2021天
11、津,13)为研究降水量影响草原小型啮齿动物种群密度的机制,科研人员以田鼠幼鼠为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野外实验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开展,将相同体重的幼鼠放入不同样地中,5个月后测定相关指标,部分结果见下图。(1)由图1可知,_组田鼠体重增幅更大。田鼠体重增加有利于个体存活、育龄个体增多,影响田鼠种群的_,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密度增加。(2)由图2可知,增加降水有利于_生长,其在田鼠食谱中所占比例增加,田鼠食谱发生变化。(3)随后在室内模拟野外半干旱和增加降水组的食谱,分别对两组田鼠幼鼠进行饲喂,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田鼠体重增幅。该实验目的为_。(4)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降水引起田鼠食谱变化后,田
12、鼠肠道微生物组成也发生变化,其中能利用草中的纤维素等物质合成并分泌短链脂肪酸(田鼠的能量来源之一)的微生物比例显著增加。田鼠与这类微生物的种间关系为_。请在下图中用箭头标示三类生物之间的能量流动方向。答案(1)增加降水出生率和死亡率(2)羊草(3)检验增加降水组田鼠体重增幅大是否由食谱变化引起(4)互利共生如图所示思维延伸判断与填充(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则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形增长阶段(2019全国
13、,6)()(2)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018全国,5)()(3)在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甲、乙两个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开展了连续4年的跟踪调查,计算其L值(L当年末种群个体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则第3年末乙种群数量达到了最大值,而这4年中甲种群每年增加的数量是相等的(2018浙江4月选考,18)()(4)(2021山东,11)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鼠的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 39 只鼠,第二次捕获 34 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 15 只。标记物不影响鼠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鼠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鼠在重捕前有 5
14、 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该段时间内有鼠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该种鼠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于77只/公顷。(5)(2019全国,31节选)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减小(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不变(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3(2020
15、山东,19改编)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答案A解析样方法取样的原则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是错误的,A项错误;群
16、落演替的实质是物种间的优势取代,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B项正确;无瓣海桑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因无瓣海桑的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故幼年个体数量逐渐下降,那么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项正确;外来物种在入侵地可能会因缺少天敌,且资源相对充足、气候适宜等条件下,呈“J”形增长,而对本地物种造成危害,故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时,需警惕其潜在的入侵性,D项正确。思维延伸判断与填充(1)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2020江苏,15)()(2)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2015全国,
17、4)()(3)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经典高考题)()(4)(2019海南,29节选)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5)(2018海南,29节选)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答出两点即可)。题组一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1.(2021济南一模)种群增长率为现有个体数与原有个体数的差值占原有个体数的比率。如图为某草原上一段时间内兔子种群死亡率和出生率比值的变化曲线图,下列
18、叙述正确的是()A死亡率和出生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也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图中d点和f点时的种群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Cb点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e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加,e点达到最大值D死亡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减少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答案B解析死亡率和出生率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而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b点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比值小于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c段种群数量逐渐增加,ce段种群数量逐渐减少,c点达到最大值,C错误;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D错误。2(2021山东模拟)如图是
19、依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鼠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L值表示甲鼠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M值表示乙鼠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鼠种群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鼠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B第2年,甲鼠种群L值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乙鼠迁入后,与甲鼠竞争食物和栖息地C乙鼠种群的K值约为1.4103只,甲鼠种群的K值比乙鼠种群的K值低D乙鼠种群在第2年由于没有环境阻力,种群的增长符合“J”形曲线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鼠种群在第3年间的L值小于1,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因此甲鼠种群在第2年年末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种群数量在第3年年末达到最小值,A错误;乙鼠在
20、第1年年末迁入甲鼠生活的区域,乙鼠迁入后会与甲鼠竞争食物和栖息地,使甲鼠的种群数量下降,B正确;环境容纳量指的是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分析题图可知,乙鼠种群的K值约为1.4103只,L值表示甲鼠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无法得知甲鼠种群的K值,因此无法与乙鼠种群的K值进行比较,C错误;乙鼠种群迁入的是资源和空间有限的环境,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形曲线,第2年的时候是有环境阻力的(与甲鼠竞争食物和栖息地等),D错误。题组二群落的结构与演替3(2021辽宁模拟)生物群落的总体结构是对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在其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如图1表示A、B两种植
21、物竞争两种资源过程中的空间分布范围,如图2表示A、B、C、D、E五种植物竞争两种资源过程中的分布范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群落垂直结构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常呈镶嵌分布现象C图2中B植物可占据3个空间层次,森林中的多数鸟类也具有类似情况D分析图1、2,可推出多种植物在竞争少数资源时可以存在共存现象答案B解析垂直方向上,并非所有群落均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4(2021临沂一模)为研究退耕还林的群落演替规律,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原理,调查随退耕还林年限的变化,群落中不同植物类群的物种数变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B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C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D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推迟答案D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随着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形成提供了适宜条件,A正确;群落演替主要表现为植物的更替,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故动物也发生更替,B正确;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对光能等环境资源的利用更充分,C正确;若在第二年人工种植乔木,则草本植物的物种数的峰值会提前,D错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