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怀宁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种群在0t2段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 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 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 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答案】B【解析】【分析】比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比值等于1,种群数量稳定,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小,据此答题。【详解】A、甲种群在0t2段,比值小于1,种群数
2、量减小,故甲种群在0t2段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A错误;B、乙种群在0t1段,比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C、乙种群t3后等于1,种群数量不再变化,此时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D、甲种群在t3后,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D错误。故选B。点睛】2. 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A. 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 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 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D. 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答案】C【解析】【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
3、用,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大;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小。【详解】在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A错误;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影响,因此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B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于指导生产实际,C正确;在K值时种群的数量最大,此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D错误。故选:C。3. 某生物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B. ab段,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不再发生变化C. 若该生物种群为农
4、业害虫种群,则在a点时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D. 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答案】D【解析】【分析】1、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K/2时,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2K时,增长速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速率为0。2、题图分析:乙中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甲、丙分别表示在不同环境下,种群数
5、量的可能变化情况。其中丙曲线表示环境变化有利于该种群的增长,从而使环境容纳量增大。【详解】A、曲线乙表示该生物的种群数量呈S增长,不是种群数量呈指数形式增长,A错误;B、ab段,种群数量处于波动状态,故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在不断变化,B错误;C、若该生物种群为农业害虫种群,则在K/2点之前(低密度时期)对其进行捕杀效果较好,而a点表示K值时,C错误;D、一般K值越大,相应的环境越适合种群生物生存,所以若b点时环境发生变化,则形成丙曲线的环境更适合该生物种群生存,导致K值增大,D正确。故选D。【点睛】4. 图中甲、乙为同一群落中的两个种群,曲线表示(=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A. t1和 t4时刻乙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B. t2时刻甲、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C. 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一定相同D. t2t4甲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的相关知识。据图分析,曲线标志(=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当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当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当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详解】t1和t4时刻乙种群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但t1之后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则t4时刻种群密度大于t1时刻,A错误;t2时刻,甲、乙种群的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比值,B错误;t2和t3时刻,乙种群的相等,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7、,并不是比值,C错误; t2t4时段内,甲种群先大于1后减少到小于1,则种群密度先上升后减少,D正确,所以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出生率/死亡率,而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5. 如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3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的生物体型一定最大B. 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是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的唯一原因C. 种群B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衰退型D. 在该生态系统中,最好让能量多流向C种群内【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根据种间关系的数量曲线判断,C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A
8、是次级消费者。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生物的体型与营养级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A错误;B、种群B在甲丙段时间内个体数大幅下降,除了种群A个体数大增,使种群B个体被大量捕食引起,还有个原因是种群C个体数减少,使种群B食物不足,B错误;C、种群B在丙之后种群数量增加,故在丙处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属增长型,C错误;D、该草原生态系统,人们需要获得较多的绿色植物C,供牧民所需,所以最好让能量多流向C种群,D正确。故选D。6. 下图 1、2、3 是某森林中喜鹊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 4 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图 1 中A
9、 点和图 3 中E 点的增长率与图 2 中的 C 点对应B. 图 1、2 中的 B、D 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 图 4 中第 4 年和第 8 年种群数量相等D. 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在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表示喜鹊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其中A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点达到K值;图2表示喜鹊种群增长速率曲线,C点对应的种群数量与图1A点相同;图3表示喜鹊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关系曲线,其中E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F点达到K值;图4表示该森林大山雀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0-4年,1,种群数量增加;4-8年1,种群数量下降。8-10年=1,
10、种群数量不变。【详解】A、据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A正确;B、由图示可知,图1、2中的B、D点(种群增长速率为0),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B正确;C、图4中第4年种群数量最多,第8年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D、森林中随着各个种群的变化,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也随之变化,D正确。故选C。7. 科学家把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称为候鸟。候鸟往往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鸟类迁徙过程中可能靠视觉、听觉及地球磁场定位,这些信息都属于物理信息B. 大型的鸟类和猛禽常在白天迁徙,这可能和它们的天敌少,白天
11、食物充足有关C. 候鸟迁徙到目的地,能够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导致种群性别比例发生改变D. 引起迁徙的因素和光照、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也和鸟类自身的生理变化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类型主要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候鸟依靠太阳、星星的方位及地球磁场等来定位,这些信息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大型的鸟类和猛禽常在白天迁徙,这可能和它们的天敌少,白天食物充足有关,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候鸟迁徙到目
12、的地后,可以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但不一定会导致种群性别比例发生改变,C错误;D、引起迁徙的因素和光照、气候、食物、天敌等有关,也和鸟类自身的生理变化有关,D正确。故选C。8. 在自然条件下,某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其中该种群的K值为100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K值又称为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达到的种群的最大数量B. 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环境阻力越大C. 种群数量大于500后,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D. 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该种群的K值为1000可知,该种群在种群数量为500时,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K值又
13、称为环境容纳量,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A错误;B、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种内斗争不断加剧,为争夺有限的食物等资源和空间,环境阻力越大,B正确;C、种群数量大于500后,出生率减小,死亡率增加,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正确;D、种群数量达K值以后,由于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还发生变化,进行进化,D正确。故选A。9. 现有如下食物链,、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种群,设每一种群个体数量依次为n1、n2、n3,每个个体所含平均能量依次为a1、a2、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1n2+n3B. a1a2+a3C. n1a1n2a2n3a3D. n1a1n2a
14、2 +n3a3【答案】C【解析】【详解】A、代表生产者,和代表消费者。每一种群个体数量依次为n1、n2、n3,但不能比较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数量,A错误;B、每个个体所含平均能量依次为a1、a2、a3,无法比较每个个体的能量,B错误;C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从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所拥有的能量应该是处于这个营养级的个体的能量乘以这个营养级的总个体数,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的,逐级递减的,且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故n1a1n2a2n3a3,即n1a1n2a2 +n3a3,C正确,D错误。故选C。10.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防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采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田鼠
15、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田鼠种群的K值B. 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通常要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C. 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估算数值会偏小D. 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应为NtN0t,为1.015【答案】D【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详解】A、自
16、然环境中增加田鼠的天敌数量会使田鼠种群的K值降低,A错误;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无法进行比较,B错误;C、由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得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物容易脱落,会使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变小,进而使得估算值偏大,C错误;D、由题干信息“在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因此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为1.015,D正确。故选D。11. 下列关于进化和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17、)A. 物种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竞争实现的B.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古至今都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C. 狼群内部为争夺狼王而斗争使狼发生了协同进化D.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它物种的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错误;B、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B错误;C、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
18、展,狼群内部为争夺狼王而斗争没有协同进化,C错误;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它物种的进化,D正确。故选D。12. 某农场中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营养级,三者的数量变化曲线(不都是消费者)如图1所示;该农场中的能量流动简图如图2所示,其中a2和b3分别为第二、第三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1和d2为摄入的饲料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构成了农场的营养结构,碳循环沿着甲、乙、丙进行B. 图1中丙、乙分别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且乙和丙的种间关系为捕食C. 图2中第二、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分别
19、属于a3+d1、b2+d2D. 该农场中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d1)/(a1+a2+a3)100【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粪便中能量为非同化量,来自食物,属于饲料中被该营养级摄入但未被同化的部分。【详解】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甲、乙、丙三种生物归属于三个营养级,三者不都是消费者,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丙为消费者。而碳循环发生于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碳元素主要以有机物为载体,沿食物链进行传
20、递,A错误;B、据图可知,甲为生产者,根据乙丙之间先升先降的为被捕食者,所以食物链为甲乙丙,乙为第二营养级,丙为第三营养级,B错误;C、某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没有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种流向分解者的一部分,由于d1和d2为摄入的饲料量,因此图2中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3+d1,同理,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b2+d2,C正确;D、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2/(a1+a2+a3)100%,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3. 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
21、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许多土壤小动物以动植物遗体为食,属于分解者B. 土壤小动物活动范围小,适合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C. 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使用灯光来诱捕D. 通过统计土壤小动物的个体数目来估算其丰富度【答案】A【解析】【分析】1、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2、土壤动物具有避光、趋湿和避高温的特性,可以用诱虫器采集样本中的小动物。【详解】A、许多土壤动
22、物以土壤中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粪便为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A正确;B、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而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B错误;C、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避光、趋湿和避高温的特性来诱捕,C错误;D、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A。【点睛】14. 常规区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如下,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 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C. 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起
23、着关键作用D. e中包括未利用的能量,能被土壤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b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c表示捕食关系、d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e和f表示动植物的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详解】A. 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B. 水稻在生长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多余消耗, B正确。C. 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即图中乙、丁两生物成分,C正确。D. e中不包括未利用的能量,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安庆市 怀宁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