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优练2-细胞代谢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通用版)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优练2-细胞代谢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优练2-细胞代谢及其应用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大题优练2:细胞代谢及其应用优选例题例1:下图为某运动员剧烈运动时,肌肉收缩过程中部分能量代谢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肌肉收缩最初的能量来自于细胞中的_,该物质的产生部位有_。(2)图中曲线B代表的细胞呼吸类型是_,判断依据是_,该反应产物是_。(3)足球运动员为提高运动能力,通常进行3到4周的高原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主要提高C的能力,原因是_。【答案】(1)(存量)ATP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 无氧呼吸 该过程可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能量,是在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能量,但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无法持续提供能量,说明这不是人体主要的呼吸类型 乳酸(3) 高
2、原环境下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人体内会通过增殖分化更多的红细胞,提高血液的运氧能力,使机体的有氧呼吸功能增加,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解析】(1)肌肉收缩最初的能量应来自于细胞中的存量ATP直接水解提供能量,人体细胞中ATP的产生部位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根据分析,曲线B代表的过程可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能量,是在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能量,但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无法持续提供能量,说明这不是人体主要的呼吸类型,应是无氧呼吸,人体内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3)运动员为提高运动能力,进行的高原训练,为的是提高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从而提高血液的运氧能力,使机体的有氧呼吸功能增加,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运动
3、能力。例2:下图1是某种猕猴桃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表示相关生理过程;图2是科研人员在某山区研究夏季遮阳对该种猕猴桃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结果。分析回答:(1)图1过程中,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有_(填序号),过程产生的H中的氢元素来源于_。(2)图2中实验的自变量为_,Q点的净光合速率比P点低,主要是由于_(环境因素)造成的。N点的净光合速率比M点低,主要是由于_导致图1中过程_(填序号)明显减慢所致。(3)根据研究结果,对该山区夏季猕猴桃园的管理提出合理建议:_。(4)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请完善实验设计验证推测:提取并分离35%遮阳和不遮阳条件下的猕猴桃绿叶中的色素,比较
4、_。【答案】(1) 葡萄糖和H2O (和丙酮酸)(2)遮阳情况(或光照强度)与时间 光照较弱部分气孔关闭 (3)在7:0017:00左右适度遮阳 (4)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解析】(1)分析图1可知:表示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表示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暗反应,表示依次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表示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综上分析,上述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有,过程产生的H中的氢元素来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H2O。(2)图2中实验的自变量为遮阳情况(或光照强度)与时间。与对照(不遮阳)条件下的P点相比,70%遮阳条件下的Q点,因光照较弱,限制了光合作
5、用的进行,因此其净光合速率比P点低。M点与N点对应的时刻分别是10:30与13:30左右;与10:30左右相比,13:30左右的光照强、温度高、蒸腾失水较多,导致部分气孔关闭,猕猴桃吸收的CO2减少,进而导致图1中过程所示的暗反应明显减慢,所以N点的净光合速率比M点低。(3)图2显示:在7:0017:00时段左右,70%遮阳条件下的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低于对照组,而35%遮阳条件下的实验组的净光合速率却高于的对照组,说明适当遮阳处理可促进猕猴桃的生长。据此可知,对该山区夏季猕猴桃园的管理提出的合理建议是:在7:0017:00左右适度遮阳。(4)叶绿素含量越多,纸层析结果分离得到的相应的色素带越宽
6、。因此,欲设计实验来验证“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的推测正确与否,可提取并分离35遮阳和不遮阳条件下的猕猴桃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模拟优练1光补偿点指同一叶片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增加,当达到某一光照强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表1为甲、乙两个水稻品种在灌浆期、蜡熟期的光合作用相关数据。表1 甲、乙两个水稻品种灌浆期和蜡熟期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比较生长期光补偿点(molm2s1)光饱和点(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molCO2m2s1)甲乙甲乙甲乙灌浆期685218531
7、97621.6727.26蜡熟期75721732136519.1712.63注: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谷粒内含物呈白色浆状;蜡熟期米粒已变硬,但谷壳仍呈绿色。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1中的数据推测,_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理由是_。(2)据表1分析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变化趋势。(3)根据该实验的结果推测,从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可能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有关。请设计实验验证该推测(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给出结论)。【答案】(1)乙 在灌浆期,乙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甲大,可积累的有机物多 (2) 下降 (3) 实验设计思路:取等量的同种水稻在灌浆期和蜡
8、熟期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处于灌浆期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造成的【解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灌浆期甲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小于乙品种;蜡熟期甲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乙品种。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甲、乙品种的净光合速率均在下降。(1)从表中的数据推测,灌浆期幼穗开始有机物积累,而乙品种在灌浆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甲植物,故乙品种可积累的有机物多,能获得较高产量。(2)据表分析可知,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甲、乙品种的光补偿点增大,光饱和点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在下降,即水稻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光合作
9、用下降。(3)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验证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减少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根据实验设计原则可知,实验设计思路如下:取等量的同种水稻在灌浆期和蜡熟期的叶片,分别测定其叶绿素含量。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处于灌浆期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说明植物由灌浆期到蜡熟期水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下降是由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导致的。2温室大棚种植番茄时,经常会遭遇白天持续高温现象,为研究此现象对番茄的影响,某科研小组测定了甲、乙两组番茄光合速率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组番茄除控制白天温度不同外,还要控制_(至少两个)等环境条件相同。(2)11:00之前,
10、两组番茄氧气释放速率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是_。(3)9:30时,甲、乙两组番茄的O2释放速率相等,此时两组番茄的O2生成速率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4)11:00和15:30时甲、乙两条曲线均出现峰值,经检测甲、乙两组叶片峰值时胞间CO2浓度相等,此时适当提高乙组大棚内CO2浓度,推测乙组番茄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_(填“上升”“基本不变”或“下降”)。【答案】(1)CO2浓度、光照强度(2)11:00之前,光照强度逐渐增大,光反应增强,氧气释放速率加快(3)不相等此时甲、乙两组细胞呼吸速率不同,氧气的消耗速率不同(4)基本不变【解析】(1)甲、乙两组番茄除控制白天温度不同外,还
11、要控制其他环境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相同,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2)11:00之前,光照强度逐渐增大,光合作用逐渐增强,两组番茄氧气释放速率不断增强。(3)9:30时,甲、乙两组番茄的O2释放速率相等,表明甲、乙两组番茄的净光合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但甲、乙两组番茄的呼吸速率不同,则二者真光合速率不同,O2生成速率不同。(4)11:00和15:30时甲、乙两组叶片胞间CO2浓度相等,说明此时的CO2浓度可以满足番茄进行高于乙的光合作用强度,所以此时限制乙光合作用的不是CO2浓度,因此此时适当提高乙组大棚内CO2浓度,乙组番茄叶绿体中C3的含量会基本不变。3叶绿体色素吸收
12、特定波长光的能量后,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但激发态不稳定,通过发射荧光回到基态,这些荧光组成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类胡萝卜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可传递给叶绿素分子,导致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遭强度减弱,能量传递效率与色素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图中A-D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分子同能量传递的光谱学分析的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图A与图B,图A中曲线b是_(填“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的_(填“发射”或“吸收”)光谱。(2)图C是以454 nm的激发光分别诱导1104 mol/L类胡萝卜素的苯溶液、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1104 mol/L类胡萝卜素+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产生
13、的发射光谱。图中曲线g对应_(填“类胡萝素”“叶绿素”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发射光谱:曲线g与e、f有差异,原因是_。(3)图C实验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混合液中,保持类胡萝卜素的浓度为1104 mol/L,依次增加叶绿素浓度,以454 nm的光对混合液进行激发,分别检测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得到图D中的曲线j(叶绿素)和曲线k(类胡萝卜素),据此可知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是_。【答案】(1)叶绿素 发射 (2) 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因为类胡萝卜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可以传递给叶绿素分子,但叶绿素的能量不能传给类胡萝卜素,导致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强度减弱,叶绿素分子的发射
14、光谱强度增强,所以图中发射光谱e为类胡萝卜素的、f为叶绿素的、g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 (3) 分子间距离越小,色素间能量传递效率越高【解析】(1)类胡萝卜素不吸收红光,b曲线吸光度大于d曲线,所以图A中曲线b是叶绿素的发射光谱。(2)图C是以454 nm的激发光分别诱导1104 mol/L类胡萝卜素的苯溶液、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1104 mol/L类胡萝卜素+5107 mol/L叶绿素的苯溶液产生的发射光谱,因类胡萝卜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可以传递给叶绿素分子,导致类胡萝卜素的发射光谱强度减弱,叶绿素分子的发射光谱强度增强,所以图中发射光谱e为叶绿素的、f为类胡萝卜素的、g为类胡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23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大题优练 细胞 代谢 及其 应用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