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7课酶和atp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7课酶和atp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7课酶和atp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7课酶和ATP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通过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和学习,认识酶的化学本质,总结出酶的作用,并能设计实验证明酶的作用及化学本质。(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2通过分析与综合,明确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的含义,并学会设计实验,探究酶的专一性和温度、pH等对酶促反应的影响,进而明确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社会责任)3基于对细胞生命活动实例的分析,结合ATP的结构特点,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考点一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1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连线)答案:facd、eb2酶的本质及作用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
2、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细胞核(真核细胞)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作用场所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生理功能催化作用3酶的作用机理分析(如下图)为有酶催化的反应曲线;为没有催化剂的反应曲线;为有无机催化剂催化的反应曲线。4酶的催化特性(连线)答案:bac5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过程。步骤相同处理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 过氧化氢溶液不同处理不处理放在9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滴入2滴FeCl3溶液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现象气泡基本无少较多很多带火星卫生香无复燃有复燃复燃性较强复燃性很强(2)变量分析。(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
3、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6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1)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糖。斐林试剂能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不能催化蔗糖水解。(2)实验步骤。序号操作步骤试管1试管2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2注入蔗糖溶液2 mL3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2 mL2 mL4振荡混匀,将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 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 min5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斐林试剂,振荡摇匀6将两支试管的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煮沸1 min,观察颜色变化砖红色沉淀淡蓝色(3)实验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这说明酶具
4、有专一性。1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2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3酶提供了反应过程中所必需的活化能。()4酶活性的发挥离不开其特定的结构。()5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6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7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都是37 。()【教材细节命题】1(必修1 P82“探究实践”)已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小肠液的pH为7.6,胃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还能发挥作用吗?不能。为什么?因为没有了适宜的pH,胃蛋白酶活性大大下降甚至失活,不再发挥作用。2(必修1 P85“科学技
5、术社会”)溶菌酶为什么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抗菌消炎的作用。细菌性溶菌酶不能(填“能”或“不能”)用于真菌感染。为什么?由于真菌和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不同和酶具有专一性等原因,细菌性溶菌酶不能用于真菌感染。1酶相关模型的构建与解读(1)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酶和无机催化剂一样,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酶的专一性。加入酶B的反应速率和无酶条件下的反应速率相同,说明酶B对此反应无催化作用。加入酶A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大明显加快,说明酶A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图甲曲线分析:在一定
6、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的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图乙曲线分析:纵坐标为反应物剩余量,剩余量越多,生成物越少,反应速率越慢;图示pH7时,反应物剩余量最少,应为最适pH;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图甲: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先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图乙: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7、。2影响因素制约酶活性的机理(1)高温、过酸、过碱可破坏酶分子的空间结构而导致酶永久性失活(不可逆转)。(2)低温仅抑制酶活性,并不破坏酶分子的空间结构,当温度适当升高时活性可恢复。(3)酶活性还受某些激活剂或抑制剂的影响,前者可提升酶活性,后者则降低酶活性。考向1|酶的本质、作用和特性1(2022湖南卷)洗涤剂中的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此外,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B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不可逆的C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
8、效果D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B解析:由题“部分解折叠后可被正常碱性蛋白酶特异性识别并降解(自溶)失活”可知,碱性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自溶失活,A正确;由图可知,加热导致碱性蛋白酶由天然状态变为部分解折叠,部分解折叠的碱性蛋白酶降温后可恢复到天然状态,因此部分加热导致的碱性蛋白酶构象改变是可逆的,B错误;碱性蛋白酶受到其他成分的影响而改变构象,而且加热也能使碱性蛋白酶失活,会降低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添加酶稳定剂可提高加碱性蛋白酶洗涤剂的去污效果,C正确;酶具有高效性,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具有很强的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可有效地清除汗渍、奶渍、
9、酱油渍等污渍,添加碱性蛋白酶可降低洗涤剂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是因为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但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条件下,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作用最强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D解析:酶和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A错误;酶不都在核糖体上合成,如某些化学本质是RNA的酶,蛋白质类酶的合成也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B错误;酶在细胞代谢中有催化作用,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条件
10、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C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D正确。考向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高效性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B解析: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不会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也不会导致酶变性失活,A错误;酶具有高效性,故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B正确;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在一
11、定pH范围内,随着pH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pH后,随pH增加,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C错误;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淀粉酶会被水解,则淀粉的水解速率会变慢,D错误。4下图表示改变某一因素前后,淀粉溶液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还原糖的结果。请据此分析,改变下列哪种因素才能获得改变后的结果?()A淀粉溶液量 BpHC温度D唾液量A解析:改变底物的量,产物的量则会减少,图中对照组的还原糖生成量一直多于实验组的还原糖生成量,故改变的是淀粉溶液量,即降低了底物的量,A正确;改变pH或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及改变唾液淀粉酶的量,都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反
12、应的平衡点,即产物的最终产量不变,B、C、D错误。考点二(探究实践)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淀粉的水解,滴加碘液,根据是否出现蓝色及蓝色的深浅来判断酶的活性。(2)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酶溶液、体积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热水、蒸馏水、冰块、碘液(相关用具省略)。(3)实验步骤。序号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1加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 mL2 mL2 mL2控制不同的温度条件冰块(5 min)60 温水(5 min)沸水(5 min)3加入等量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1 mL(5 min)1 mL(5 min)1 mL
13、(5 min)4加入等量的碘液2滴2滴2滴5观察实验现象蓝色无蓝色出现蓝色(4)实验结论: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2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1)实验原理:2H2O22H2OO2。pH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O2的生成速率,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来检验O2的生成速率。(2)实验材料。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的H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0.01 mol/L的NaOH溶液、蒸馏水等。(3)实验步骤。序号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1加入等量的过氧化氢酶溶液2滴2滴2滴2加入等量的不同pH的溶液
14、1 mL蒸馏水1 mL 0.01 mol/L的HCl溶液1 mL 0.01 mol/L的NaOH溶液3加入等量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2 mL2 mL2 mL4观察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无气泡产生5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插入试管内液面的上方燃烧剧烈不燃烧不燃烧(4)实验结论: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适宜pH下酶的活性最高。1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酶的保存。()2温度和pH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底物浓度和酶浓度也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未改变酶活性。()3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4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为底物。
15、()5温度过高、低温都能使酶活性降低,二者的作用原理不同。()1实验材料选择时的注意事项(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选择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就能分解,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2)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宜选用淀粉和淀粉酶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淀粉分解也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2实验步骤和结果检测的注意事项(1)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底物和酶溶液应先分别在预设的温度中保温一段时间后再混合,保证反应从一开始就是预设的温度。(2)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宜先保证酶的最适温度(排除温度干扰),且将
16、酶溶液的pH调至实验要求的pH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不宜在未达到预设pH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3)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检测底物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碘液,不能选用斐林试剂,因为用斐林试剂鉴定时需要水浴加热,而该实验需严格控制温度。考向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基础实验分析1(2023广东深圳模拟)红平菇对纤维素的降解是菌丝分泌纤维素酶作用的结果,纤维素酶活性影响菌株对培养基质的降解能力,影响红平菇的生产周期。某研究团队研究了温度对红平菇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纤维素的降解量表示B该实验结果表明40 为红平菇纤
17、维素酶的最适温度C高温或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机理不同D为指导生产,还可在此实验基础上测定pH等因素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B解析:酶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的降解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A正确;该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在30 到50 之间,不一定是40 ,B错误;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低温没有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了酶活性,C正确;为指导生产,还需要在此实验基础上测定pH等因素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才能确定适合红平菇生长的最适条件,D正确。2(2021海南卷)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酶可耐受一定的高温B在t1时,该酶催化
18、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时所需时间不同D相同温度下,在不同反应时间该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D解析:由题图可知,该酶在70 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活性,故该酶可以耐受一定的高温,A正确;由图可知,在t1时,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正确;由题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该酶达到最大催化反应速率(曲线变平缓)时所需时间不同,其中70 达到该温度下的最大反应速率时间最短,C正确;相同温度下,不同反应时间内该酶的反应速率可能相同,如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曲线平缓)之后的反应速率相同,D错误。考向2|实验的拓展和应用3某同学欲通过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
19、正确的是()A若不同滤纸片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则该装置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B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C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烧杯液面的时间(t3t1)来表示D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C解析:若滤纸片上分别附有过氧化氢酶、Fe3+,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可用来探究酶的高效性,A错误;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分解会加快,故不能选择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该装置可以用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4(2021湖北卷)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的抑制剂。酶的抑制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可逆抑制剂(与酶可逆结合,酶的
20、活性能恢复);另一类是不可逆抑制剂(与酶不可逆结合,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已知甲、乙两种物质(能通过透析袋)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实验材料和用具:蒸馏水,酶A溶液,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透析袋(人工合成半透膜),试管,烧杯等。为了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提出以下实验设计思路。请完善该实验设计思路,并写出实验预期结果。(1)实验设计思路取_支试管(每支试管代表一个组),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_,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再测定各自的酶活性。(2)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若出现结
21、果:_。结论: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若出现结果:_。结论: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若出现结果:_。结论: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若出现结果:_。结论: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解析:(1)由题可知,实验目的是探究甲、乙两种物质对酶A的抑制作用类型,则实验的自变量为甲、乙物质的有无,因变量为酶A的活性,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取2支试管各加入等量的酶A溶液,再分别加等量甲物质溶液、乙物质溶液(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一段时间后,测定各试管中酶的活性。然后将各试管中的溶液分别装入透析袋,放入蒸馏水中进行透析处理;透析后,从透析袋中取出酶液,测定各自的酶活
22、性。(2)由题可知,物质甲和物质乙对酶A的活性有抑制,但作用机理未知,且透析前有物质甲和乙的作用,透析后无物质甲和物质乙的作用,前后对照可推测两种物质的作用机理,可能的情况有:甲、乙均为可逆抑制剂,则酶的活性能恢复,故透析后,两组的酶活性均比透析前酶的活性高。甲、乙均为不可逆抑制剂,则两组中酶的活性均不能恢复,故透析前后,两组的酶活性均不变。甲为可逆抑制剂,乙为不可逆抑制剂,则甲组中酶活性可以恢复,而乙组不能恢复,故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后酶活性比透析前高;加乙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不变。甲为不可逆抑制剂,乙为可逆抑制剂,则甲组中酶活性不能恢复,而乙组能恢复,故加甲物质溶液组,透析前后酶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单元 atp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