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提升作业十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提升作业十七我们的中华文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七我们的中华文化(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江苏冲刺模拟)在20世纪的甲骨文研究历程中,时代风云变幻,学者们始终守护和传承着甲骨文研究,使这门古老的“新”学问绝学不绝。深入研究、传承甲骨文旨在()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以促进文化传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甲骨文对人类文明的标志性作用发掘甲骨文蕴含的历史思想和价值以坚定文化自信A. B. C. D.【解析】选D。深入研究、传承甲骨文旨在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引导人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故选;学者们始终守护和传承着甲骨文研究,使这
2、门古老的“新”学问绝学不绝,体现了题肢;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材料未涉及文化传播的手段,故不选。2.(2020连云港模拟)据现有史料证明,中国文字早在八千多年前的陶文中就已出现,随着人们交往的复杂性和审美要求不断提高,字体发生了自然演变,形成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等多样字体。材料中的多样字体()A.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标志B.展现中国书法魅力,传承中华文明C.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解析】选B。材料中的多样字体展现出中国书法的魅力,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故B项入选;A错误,文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标志;C错误,汉字和史
3、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D错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达42项。其中,少数民族的项目有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侗族大歌、藏族格萨尔史诗等17项,占总数的40%以上。这表明()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选入非遗名录的项目才属于优秀文化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应得到保护和传承成功申遗增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包容性A.B.C.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题眼是“少数民族的项目占总数的40%以上”。从材料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
4、录的项目有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侗族大歌、藏族格萨尔史诗等17项,占总数的40%以上,这说明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应得到保护和传承,故正确;并非选入非遗名录的项目才属于优秀文化,错误;民族文化的包容性是其自身具有的,成功申遗不会增强这一包容性,错误。4.吴韵汉风是形象表达江苏文化的一种说法。江南以苏州为代表,吴侬软语,苏州评弹、昆曲是最典型的文化表现形式;江北以徐州为代表,语言和人文环境完全不同,京剧霸王别姬、琵琶曲十面埋伏,别具一格。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A.源远流长,绵延不绝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5、解析】选D。材料强调江苏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故D项入选;A、B、C与材料无关。5.习近平最新用典中习近平主席引用了礼记中庸中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展望中法关系的未来。这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平等交流,充分吸收对方文化 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 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A. B.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差异。“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告诉我们处理中法关系要求同存异,两种文化相互包容,理解个性,互相尊重文化差异,故符合题意;错误,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要吸收对方文化的积极成分;错误,错在“彰显文化优越
6、地位”,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6.(2020江苏七市模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千里同好,坚于金石”有3 000多年历史的捐赠“寄语文化”,让诗词以一种富有温情的形式与世界进行交流。材料表明()A.捐赠是当代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手段 B.诗词是展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C.文化交流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诗词对展现人们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解析】选D。 捐赠“寄语文化”让诗词以一种富有温情的形式与世界进行交流,体现了诗词作为文艺作品有利于展现人们的精神世界,故D项入选;A错误,捐赠是文化传播的途径;B错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
7、C与材料无关。7.安徽省戏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20个本土剧种。其中,流行于安庆一带的黄梅戏,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委婉流畅,长于抒情,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流传青阳、贵池一带的徽剧,唱腔高亢激越,擅长舞剧,被视为京剧的前身。盛行于怀远、凤阳地区的花鼓戏,熔舞蹈、灯歌、锣鼓、小戏于一炉,被誉为世界歌舞艺术宝库中的“东方芭蕾”。它们对研究我国古代戏曲、文化、风土人情等都有一定的价值。这体现安徽戏曲文化 ()具有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A. B. C. D.【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地
8、域性。流行安庆一带的黄梅戏,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委婉流畅,长于抒情,被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流传青阳、贵池一带的徽剧,唱腔高亢激越,擅长舞剧,被视为京剧的前身。盛行于怀远、凤阳地区的花鼓戏,熔舞蹈、灯歌、锣鼓、小戏于一炉,被誉为世界歌舞艺术宝库中的“东方芭蕾”,这说明安徽戏曲文化具有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特点,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特点,错误;材料反映安徽戏曲文化的地域性,没有涉及民族性,不符合题意。8.我国保存较好的古村落的选址,往往是顺应自然地理气候环境、资源状况和中华传统自然人文理念的产物。但其规划结构、建筑格局都注重因地制宜
9、形成浓厚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同时,选址还依据藏风聚水的传统理念,体现出崇尚自然、人与山水亲和的生态智慧,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见,我国的古村落选址()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自身的鲜明特色既体现文化的多样性,也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既展示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也体现中华文化生命力既体现地理因素决定文化,也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B.C.D.【解析】选A。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保存较好的古村落选址,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的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入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材料与文化包容性无关,不选;地理因素影响文化,不选。9.在中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
10、央的时候,作为中华民族传承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熏陶的民族盛典春节,正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与风情的“活化石”,行进在成为“世界节日”的路上。不少外国人也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挂中国结、贴“福”字,以求新的一年有好运。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 ()其内涵在对外交流中融入多元因素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影响力日益扩大蕴含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普世性A. B. C. D.【解析】选D。材料未涉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融入了外国优秀文化的因素,不选;材料未涉及彰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不选;“在中国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说明我国综合国力提高,“
11、不少外国人也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挂中国结、贴福字,以求新的一年有好运”,说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影响力日益扩大,入选;行进在成为“世界节日”的路上,说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蕴含了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普世性,入选。10.(2020南师附中模拟)六朝金粉地,十代帝王都。南京有2 500年的建城史,450年建都史,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它也有1 800年的文学传统。2019年11月,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南京入选“文学之都”()见证了其文化的源远流长 增添了其更大的文化责任 保留了其文化的历史文脉 彰显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A. B. C. D.【解析】选
12、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主要是文字和史书典籍,材料与此都无关,不选;的观点与南京入选“文学之都”没有逻辑关联。南京入选“文学之都”的原因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增添了其文化责任,正确。11.2019年8月5日,中国与南非政府联合宣布将每年9月17日定为南非中文日。南非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们自此以后也有了自己的节日,这为深化两国民心相通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表明汉语教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表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有利于中非文明交流借鉴,相互取长补短A. B. C. D.【解析】选D。南非中文日使得南非中文学习者和爱好者们自此以后也
13、有了自己的节日,这为深化两国民心相通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利于中非文明交流借鉴,相互取长补短,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符合题意。南非中文日的设立表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但不能表明汉语教学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说法错误。南非中文日的设立表明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不强调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与题意不符。12.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
14、和谐统一的景观。这说明()A.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古代就大放异彩B.中国的科学技术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整体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解析】选D。 “福建土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尺度适当,功能齐全实用,与青山、绿水、田园组成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说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整体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15、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文化,丢掉了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解析】本题要求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从中华文化的特征、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力量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
16、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保持创新活力,成为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14.(32分)(2020淮安模拟)中华民族繁衍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中医和疫病的抗争从没有停止过。中医药学是一代代中华民族的行医者在与疾病的不懈斗争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的科学认识。它吸纳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树立
17、了“道法自然”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原则;倡导“仁心仁术”“大医精诚”的医德。中医药学护佑着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近百年来,随着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实际上,中医早已在吸收新知,近年来通过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已经建立了多个中药数据库,能够及时筛选有效药物,预测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处方优化及评价等。中医在SARS、新型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学在临床上的有效性是对中医学“历史虚无主义”“不科学”的有力反击。西医在探寻病源并努力发明疫苗,中医也在展其所长、持续发力。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中医药学
18、发展仍然举步维艰。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不健全,特别是中医药管理机构管理职能薄弱。而在中医的群体中也存在不懂中医,却打着中医幌子捞钱害人、败坏中医名声的人。全国大部分中药生产线还处于自动化水平,达到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线还很少。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医药为什么能在今天的抗疫中发挥重大作用。(12分)(2)围绕中西医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某班同学们就“中西医是对手还是战友”展开了讨论,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阐述你的观点。(10分)(3)请以“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题写一篇时事短评。(10分)要求: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
19、政治生活知识加以阐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解析】(1)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中医药能在今天的抗疫中发挥重大作用是因为中医药蕴含丰富思想、科学的治疗原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学是一代代中华民族的行医者在与疾病的不懈斗争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的科学认识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中医早已在吸收新知,近年来通过与生物信息学的结合,已经建立了多个中药数据库,能够及时筛选有效药物,预测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处方优化及评价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从辩证法角度看,“中西医是对手同时是战友”,因为矛盾即对立统一,“对手”是因为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中西医在医治疾病的过程各有自
20、己的特点,各有侧重,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战友”是因为中西医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优点,吸收改进对方的失误和教训。(3)“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为什么、怎么办两个层面上进行论述。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是由我国国体决定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要求。结合材料中有关中医发展存在的问题,考生从经济生活角度提出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等措施;从政治生活角度提出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职能等。答案:(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医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和“仁心
21、仁术”“大医精诚”的医德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在几千年与疫病的斗争中,中医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中医药发挥作用的源头活水。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中医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知,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这是它在当代抗疫中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原因。(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也可)(2)矛盾具有特殊性。中西医在医治疾病的过程各有自己的特点,各有侧重,对疾病防治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中西医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优点,吸收改进对方的失误和教训。因此,中西医不是对手,而是人类共同向疾病作战的战友。(3)示例: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民众健康的广泛需求;我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是强化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需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科技在中医药事业中的作用。针对当前中医药发展的现状,要推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整顿中医药市场,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政府要积极履行职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