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教学案-必修2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教学案-必修2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2022届高考政治一轮教学案-必修2第三单元第十二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1.消除民族差别有利于充分实现各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纠正:“消除民族差别”的说法是错误的,民族差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方面的差别不可能消除。2.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民族乡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纠正:民族自治地方设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团结,民族自治地方的国家机关都拥有自治权。纠正: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机关,即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拥有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其他国家机关(如司法机关)不是自治机关,不拥有自治权。
2、【速记卡片】把握一项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确两项政策:民族政策、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理解三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把握四个优越性: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考点一我国的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思维脉图】【硬核归纳】1.我国的民族关系:(1)内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原因: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原则含义原因注意点民族平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履行义务,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
3、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在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1)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已经完全实现了平等。(2)不能以民族差别的存在否认我国的民族平等,也不能以民族平等原则去消除民族差别。(3)对少数民族和地区给予特殊的扶持和照顾,不仅没有违反民族平等原则,恰恰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民族团结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
4、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不仅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括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得到发展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1)各民族共同繁荣并不意味着各民族同步繁荣,也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的发展程度已经相同。(2)各民族共同繁荣,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共同繁荣【名师点百变通】正确理解处理民族关系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解读前提国家统一领导 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地区各少数民族聚
5、居的地方是“各少数民族”而非“各民族”,是“聚居”而非“居住”地位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要分清制度、政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内容(1)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2)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3)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主要有以下权力:依法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依法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依法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1)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2)民族自治地方的法院、检察院、监察机关、军事机关不是自治机
6、关。(3)要分清村(居)民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必然性(1)历史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2)现实情况:“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3)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多元一体优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读原文悟原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
7、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理论、素养解读:简述我国高度重视民族团结的原因提示: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1.(2020全国卷T18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2019年,中央财政通过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以及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相关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设,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广
8、播电视事业发展。中央财政支持()旨在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凸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原则A.B.C.D.【命题意图】本题以中央财政支持文物保护等为切入点,考查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侧重考查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能力。【解析】选B。从材料中看,中央财政通过的相关财政转移支付,主要是支持加强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设,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其目的在于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这体现出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原则,故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我国
9、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未体现民族政策,不符合题意;中央财政支持不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错误。2.(2020江苏高考T17民族原则、民族政策)问冷暖,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话生产,与“亲戚”一起下农田忙春耕;谋发展,送去脱贫致富“金点子”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新疆各族干部职工奔赴南北疆乡村,共播发展的种子。这一活动()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保证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民族自治权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创新A.B.C
10、.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考查学生对我国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等知识的理解。侧重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解析】选B。本题考查各民族共同繁荣、怎样处理好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等考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民族自治权”,错误。“话生产”“谋发展”“共播发展的种子”等信息表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的传承创新”相关信息,错误。【对对碰同中鉴异】第1题第2题同处理民族关系的
11、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异主要考查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考查民族团结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点津1.民族原则民族政策。2.任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依靠本地人民群众结论排除题肢:答案:B排除题肢:答案:B【备选真题】1.(2019全国卷T17民族关系)某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在颁金节、古尔邦节等民族节日期间举行多民族的联谊活动,把少数民族风俗、民情等融入舞蹈、声乐剧目之中,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上述做法()促进了各民族的和睦共处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开创了经济文化融合发展的新局面是民族自治地方自
12、主管理教育文化事业的体现A. B. C.D.【解析】选A。本题考查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某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和睦共处,增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加强民族团结,没有体现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体是某市,不一定是民族自治地方,不符合题意。2.(2018江苏单科T16民族原则)毛南族人口较少,主要分布于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历经30年扶贫开发,该县贫困发生率已由77%减少到目前的15%,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是1987年的27倍和40倍。这表明()A.扶贫开发是解决民族问
13、题的关键B.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C.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D.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利益【命题意图】本题以毛南族扶贫开发的成就为背景,综合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信息的学科能力,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等知识。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科学发展,A项错误;材料中贫困发生率降低、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均指向各民族共同繁荣,B正确且符合题意;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与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无关,C不符合题意;题中材料未涉及民族区域自治,D不符合题意。1.(2021年江苏适应性测试民族原则)“找准杭黔协作最大公约数,
14、画出所需所能最大同心圆。”相隔1 500余公里的浙江省杭州市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结下“千里之缘”。3年来,杭州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124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85个。近年来,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杭黔两地的携手、交融、协作将()在深度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民族间的团结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逐步形成消除民族间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状况A.B.C.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解答本题的题眼或者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再加工。由材料“千里之缘”“帮扶资金”“扶贫项目”,可分析得出杭黔两地的
15、携手、交融、协作属于“深度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增进民族间的团结,正确;“最大公约数”“最大同心圆”说明杭黔两地的携手、交融、协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形成,认为“逐步形成”是错误的;杭黔两地的携手、交融、协作有利于两地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但民族间的不平衡发展是绝对的,认为“消除”是错误的。2.(民族原则和民族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深入农村、社区、扶贫车间等进行调研,对民族地区发展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作出新部署。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
16、键时刻,总书记再次宣示了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汇聚起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既意味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进步,也意味着覆盖的人口要全面。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各民族都是大家庭的一分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解读为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解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的原因。首先说明我国的国家性质,即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
17、义的本质要求;其次,从我国当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个方面来进行说明;再次,之所以“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是因为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材料中体现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故最后需要说明一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答案:(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各民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保障各民族都实现全面小康,人民才能更好当家作主,迈向共同富裕。(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亲如一家,各民族都是大家庭的一分
18、子,没有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3)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保障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有助于增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4)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成惠及全体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知识拓展】1.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政治基础)。(2)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
19、度,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4)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证)。(5)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思想和行为作斗争。2.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问题,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意义重大。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坚持和完善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2022 高考 政治 一轮 教学 必修 第三 单元 第十二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宗教 工作 基本方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3641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