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气压带和风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麦哲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麦哲伦带领的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困难?情景导入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第二二节节 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Airpressurebeltandwindbelt31课程标准23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征。2运用示意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运用示意图,掌握气压带的分布特征。2运用
2、示意图掌握海陆气压中心的分布及影响。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教学分析教学分析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实例运用)。2.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目录|CONTENTS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季节性移动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0 1气气压带和和风带的形成的形成知识回顾:热力环流热冷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低压高压地面受冷,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两地之间产生气压梯度促使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表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风)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知识回顾:近地面的风向10101008100610041002(hP
3、a)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1)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近地面摩擦力影响。(2)近地面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成一定夹角(3045)。知识回顾:高空的风向(hPa)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500498496494492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1)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影响。(2)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垂直,与等压线平行。知识回顾热力环流-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山谷山顶山顶描绘出山谷之间的大气运动模式图知识回顾山谷山顶山顶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高低纬之间热量差异大气的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环流空气水平运动大气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1.概念:2.形成过程全球性有规
4、律的大气运动。促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促进了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3.意义:4.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热量差异。5.特点:全球性、规律性、长期性大气环流是大气环流是放大版放大版的热力环流的热力环流单圈环流理想模式下的大气环流地球表面什么地方受热最多?什么地方受热最少?赤道地区受热多两极地区受热少地球不自转(不产生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1.假设条件:赤道南极北极高压低压高压高压热冷低压低压冷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单圈环流赤
5、道南极北极高压低压高压高压热冷低压低压冷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垂直方向水平方向赤道地区:上升气流两极地区:下沉气流北半球:北风南半球:南风单圈环流因为地球是不停自转的而且地球的表面不是均匀的,单圈环流是不存在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思考:当单圈环流中的假设发生变化,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则单圈环流的大气运动会如何发生改变?地球不自转(不产生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假设条件: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长期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赤道上空300N高空高空300N
6、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南风赤道上空300N高空高空300N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高空向南北分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流的一支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高空时偏转成了西风。西南风西风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上空被迫下沉300N高空高空300N西风无法继续北上,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堆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赤道低气压带偏转成东北风偏转成东北风赤道上空被迫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300N高空高空300N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右偏转成
7、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低纬环流-课堂活动参照刚才我们所分析的北半球低纬环流圈,画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圈北风偏转成东南风偏转成东南风赤道上空被迫下沉300S高空高空赤道低气赤道低气压带副副热带高气高气压气气压带300S高空南上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成西北风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出的气流,一部分向北流向赤道低压带,逐渐向左偏转成东南风,称为东南信风。NS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副热带高气压带(副高)00300N300S东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大气环流-三圈环流-高纬环流冷却下沉极地高压带600N900N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少,终年寒冷,空气
8、堆积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大气环流-三圈环流-高纬环流冷却下沉极地高压带600N900N从极地高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东北风(南半球向左偏转成东南风),称为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压带向北流出的气流,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被迫下沉600N300N600N高空300N高空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被迫下沉极地冷气团南下被迫爬升副极地低气压带600N300N600N高空300N高空极锋: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之间的半永久性的锋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气流爬升到
9、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在极地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锋030N60N90N30S60S90S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气压带的形成 成因:1、热力因素:使大气热胀冷缩而引起上升和下沉的因素2、动力因素:使大气被动产生上升和下沉的因素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锋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南信风带030N60N90N30S60S90S受热膨胀上升重力堆积下
10、沉相互碰撞抬升寒冷堆积下沉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风带的形成 风带的形成: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带指向低压带,接着受地转偏向力(与纬度成正比)影响,地球上高低压带间隔分布,最终形成了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间分布;同一半球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一样,与西风带风向相反。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每个气压带约占10个纬度,每个风带约占20个纬度大气环流-气压带与风带00300N600N900N300S600S900S大气环流-气压带与风带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思考:当三圈环流中的假设发生变化,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则三圈环流
11、的大气运动会如何发生改变?地球不自转(不产生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不移动)地表均匀(无海陆之别、地势高低之分)假设条件:只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23。26,N23。26,S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热量在全球的分布也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A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气压带、风带会跟随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原因:规律:现象: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气压带、风带移动幅度约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麦哲
12、伦带领的帆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经过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风大浪高。船队进入30S附近海域时,平静无风,炎热少雨。离开该海域后,沿途一直吹着东南风。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进入赤道附近海域时,风平浪静。麦哲伦带领的船队哪段航程是逆风航行?哪段航程最为轻松?为什么船队在经过30S附近海域时十分困难?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由此可以知道,麦哲伦船队航行至南美洲南端的海峡时受盛行西风影响,船队逆风航行船队航行至东南信风带时,顺风航行,这段航程最为轻松航行至30S附近海域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平静无风,加之天气炎热,航行十分艰难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 气压 和风 高中地理 人教版 2019 选择性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