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PM_2_5_暴露评价研究进展_王春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PM_2_5_暴露评价研究进展_王春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I: 10.13421 /j .cnki .hj wsxzz.2014.01 015 环境 _IJ.生学杂志 2014 年 2 Jj 第 4 卷笫 1 期 Journal of Envimnmental Hygiene Feb. 2014, Vol. 4 No. 1 85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 ( Z121100000312007) 作者简介:王春梅,陴士,主要从事环境卫生研宂 作者单位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所 联系方式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 16 号:邮编: 100013;电话 :01064407159;Email: 通信作者:马彦,从事预防医学研宂 ;Email:
2、 Ma_40 163. com 【综述】 室内 PM15暴露评价研究进展 王 春 梅 魏 建 荣 马 彦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室内 PMu 的主要来源与分布特征,从浓度监测、时间一活动模式参数、暴露量估算和 潜在剂量估算 4 个方面对国内外室内 PM2.5 暴露评价的研宄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比较国内外研宄进展的基 础上,对我国室内 PM2 5暴露评价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PM2 5 :室内空气;暴露评价 Progress on Exposure Assessment of Indoor PM2 s Wang Chunmei. Wei Jianrong. Ma Yan Abstract:
3、 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main 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properties of indoor PM2 5. and reviewed the progress on the research of indoor PM, 5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detection of concentration, time-behavioral activity patterns estimation of exposure and potential dosage. Based on comparing
4、the development of situation domestic and abroad, research issues for future studies on indoor PM, 5 exposure in China were recommended. Keywords: PM2 5, indoor air, exposure assessment空气中可吸入 颗粒物特别是其中的细粒子 (PM2 5)的污染已引起公众和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 2. 5 (JU11 的大气 颗粒物,其可被人体吸入到达肺泡并沉积,进而进入 血液循环。与较粗的颗
5、粒物相比 ,PM2.5 的比表面积 较大,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滞 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1。 长期暴露于大气颗粒物尤其是 PM15中将严重危及 人体健康,造成人体呼吸、心血管等系统的损伤并诱 发癌症。由于现代社会人们 80%以上的时间都在 室内度过,因此开展室内 PM2.5 污染及其健康效应研 究具有重要意义。 暴露评价综合考虑污染物浓度、暴露时间和人 体暴露参数等影响,能较好地反映污染物和人体健 康效应之间的关系。而目前我国室内 PM15的监测 研究才刚起步,在室内 PM2 5 暴露评价方面的研究较少,还没有系统性的评价结果报道。本文着眼于室 内PM2
6、.5 的暴露评价,从室内来源和评价方法两方面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求推动我国室 内PM2.5 暴露评价的系统性研宄进程。 1 室内 PM2S的来源与分布 1.1 室内 PM2 5的来源 室内空气中 PM25的主要来源一般包括 :室外污 染源、室内污染源以及室内活动引起的粒子再悬浮。 从室外进入室内的颗粒物是室内? 125 的主要来 源 在机械通风、门窗开启、房屋有漏缝的情况 下,室外空气的进入将室外源的 PM25带入室内。室 外 PM25对室内浓度的贡献率常以室内室外的浓度 相关性来衡量。 1/0 比值 ( 室内质量浓度 /室外质量 浓度)是评价质量浓度室内、室外关系的主要指标。环
7、境卫生学获志 2014 年 2 月第 4 卷第 1 期 Journal of Environmen 丨 al Hygiene Feb. 2014, Vol. 4 No. 1 i9- -c - -n ffso_?dsn I- fo ts *CK-ssi2 ffso sfc&ff .1 icf r- MUMS -a-la8srlv0vis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4 年 2 月第 4 卷笫 I 期 JoiimaUf Enviromnmlal Hygiene Feb. 2014, Vol. 4 No. I 87 式中:潜在剂量, mg/d+g/d 或其它; IR (150 150 刘阳生, 2004
8、M 北京 直读 计算机房室 16.7 r 办公室 19. 1 学生宿舍 66.2 教室 44. 1 餐馆 136.6 图书馆 5.6 超市 19.6 地下室 38.6 实验室 24. 1 复印室 5.7 注 :H从文献中无法获得相关信息 2. 2 室内 PM2.5 暴露的时间一活动模式参数 取受试者在不同场所中的停留时间的数据。时间一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4 年 2 月第 4 卷笫 I 期 JoiimaUf Enviromnmlal Hygiene Feb. 2014, Vol. 4 No. I 89 间及在各类地点进行各类活动所花费的时间等,是 空气污染健康风险评价中的主要暴露参数 D5。
9、 目 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己开展过行为活动 模式调查,我国鲜见有相关的研宄和调查,难以找到 符合我国居民的时间一活动模式数据。 时间一活动模式数据一般是通过回忆问卷和日 志记录人的活动、时间和微环境来获取。在室内 PM2.5暴露参数的研宄中,调查问卷和日志的设计主 要参考美国 NHEXAS ( national human exposure assessment survey, 1995 - 1998) M 和欧洲 EXPOLIS (air pollution exposure in european cities, 1996 - 2000) D7研 宄 。 如 在 美 国 进 行
10、的 R10PA (relationship of indoor, outdoor and personal air)研究 中 36,根据 NHEXAS 设计的活动问卷用于收集受 试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事情:问卷中将 一天 24 h 分为上午 ( 5:00 11:00)、下午 ( 12:00 17:00)、傍晚 ( 18:00 23:00)和夜晚 ( 24:00 4: );将一天中停留的场所分为住宅、工作场所、学 和EXP0L1S 分别要求受试者每隔 30 min 和 15 min 进行记录,这样虽然详尽但操作繁琐,且有很多重复 记录。有研究者根据受试者的活动变化进行日志记 录,如表3
11、中给出的 1 份日志例子 D9,受试者在 02:05 10:40期间在睡觉,其所处的环境和活动不 变,只记录 1次即可;而在 : 02:00 期间,受试 者的活动为玩牌,对期间可能的 其它活动如吃零食、 走动等没有进行记录。这样的日志记录虽然简便, 但详实度不够。 表 3 名 19 岁男学生周末一天的日志摘录 M 时间、在家吃饭时间、在家的另外时间、非家里的室 内 时间、室外时间。在活动日志记录方面 , NHEXAS 估场所 开始时间结朿时间 活动 吸烟人数(人) 朋友家 00:00 02:00 玩扑克牌 3 回家路上 02:00 02:05 骑自行车 / 家里 02:05 10:40 睡觉
12、/ 家里的浴室 10:40 11:00 洗涤 / 去商店的路上 11:00 11:05 开车 / 商店 11:05 12:25 购物 3 回家路上 12:25 12:30 开车 / 环境卫生学获志 2014 年 2 月第 4 卷第 1 期 Journal of Environmen 丨 al Hygiene Feb. 2014, Vol. 4 No. 1 90 算,暴露频率和持续时间一般是通过时间一活动 模式数据来间接估算。 采用测量方式估算微环境浓度,适用于特定污 染源和特定地区内的人群暴露量评估。但测量方式 操作费用高、工作量大,不适用于大量人群的暴露评 估,且无法反映受试者以外的人群暴露
13、情况。采用 模型估算微环境浓度可用于大量人群和未受试人群 的暴露评估,是人群总体暴露评估的有效手段 M。 在室内 PM2 5&度的模型估算方面, EPA 推荐 的人群暴露与剂量估算随机模型 ( SHEDSTM) 43 给出了室内微环境中 PM2.5 浓度的计算方法。其中 非住宅室内 ( 办公室、学校、商店、餐馆、酒吧、交通 ) PM2,浓度的计算方法为 :非住宅室内的浓度 =室内 来源的浓度 +室内室外浓度相关性 x 室外大气浓 度。而住宅室内 PM2 5的浓度计算则如公式 ( 3)所 示: 住宅室内的浓度 =室内来源的浓度 +室外来源 的浓度 =ach + k ach + k) VT 式 中
14、 : 室 外 大 气 中 的 PM 浓度,叫 /m1; P 渗透因子; ac/i 空气交换率, IT1 ; 灸一沉降率, IT1; Esmk_吸烟的扩散率 , mg /cig; 在模型时段所抽香烟的数量,支; Ecook一烹妊的扩散率, mg/min; 在模型时段烹饪所花的时间 , min ; 其他 PM 源的扩散率 ,mg/h; r 一模型时段, h; V 一住宅容积, m3 由公式 ( 3)可知, SHEDSPM 模型对室内来源 重点考虑吸烟和烹饪,对其它室内来源则以合并数 据输入。随着模型评价研宂的深入,更细化的影响 因素被 引 入 到 室 内 PM2 5 的 浓 度 估 算 中 。 如
15、 C0NTAM 模型 44(一种经过验证的多区域室内空 气质量评估模型)同时引入 11 种因素,包括烹饪、 吸烟、清扫、使用吸尘器、除尘、洗衣机、淋浴、天气、 通风方式、渗透性及室外浓度。基于 C0NTAM 模 型 ,Shmbsole 等 44对 2010 年伦敦住宅室内的 PM2.5 暴露情况进行了评估,并通过与其它相关模型和实 际监测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可信 度。在此基础上 ,Shmbsole 等 44还运用该模型评估 了 2050年伦敦住宅大范围改型后的室内 PM2 5水 平,从而对该住宅改型政策 ( 为达到减少温室气体 排放的目的,增加房屋密封性、装上机械通风和热回 收系
16、统 ) 的效果进行了预评价。此外,通过定量化 研宄各因素对室内 PM25浓度的贡献率 , Shmbsole 等 M 建议在评价模型中还需要引入建筑物几何形 状、温度状况、居住者的行为、颗粒渗入、季节 /昼夜 变化等因素对 PM2.5的浓度影响情况。 2. 4 人 体 对 室 内 PM2 5 的潜在剂量估算 由公式 ( 1)和 ( 2)可 知,人体对室内 PM2.5 的潜 在剂量 =暴露量 x 呼吸速率。呼吸速率分为长期和 短期两种,受年龄、身体条件、生理状况和活动强度 的影响,不同人群在不同活动下的呼吸速率各异。 如针对长期暴露, EPA 提供了 18 个年龄段人群的平 均呼吸速率;而针对短期
17、暴露, EPA 分别提供了 14 个年龄段人群在休息、坐、轻微活动、中等体力活动、 重体力活动下的呼吸速率 45。目前针对我国居民 的呼吸速率调查研宄较少,对我国居民的呼吸暴露 评价都是采用美国 EPA 的呼吸速率参数 46,这样 在评估我国居民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时势必会 造成 一定的误差。而针对我国室内 PM2.5 的暴露评价,迄 今我国尚未公布室内 PM25 浓度监测的相关标准,也 没有针对我国居民的时间一活动模式参数和呼吸速 率数据,因此我国室内 PM2.5 的暴露评价研宄才刚刚 起步,任重而道远。 3 研究展望 室内 PM25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美国、欧洲等 发达国家早在 20 世纪
18、90 年代就开展了室内 PM2.5 的系统性研宄,但迄今我国对室内 PM2.5 的研宄较 少,尚未形成高层次、大规模的系统性研究。接下去 我国室内 PM2.5 的研究虽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 功案例,但由于暴露参数具有地区特性和人群差异 性,因此建立和使用我国居民自身的暴露参数才能 准确评价我国居民室内 PM25的暴露情况。 开展我国室内 PM2.5 的暴露评价,在借鉴他国经 验的同时应综合考虑如下一些问题: 3.1 室内 PM2 5的浓度监测 目前市场上 PM2.5 的监测仪器主要针对大气环 境监测,采样流量和噪声较大,用于室内浓度监测时 会对室内人员造成一定影响,且这些仪器大都是国 外进口
19、,价格昂贵,因此迫切需要一些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高性能的 PM25 监测仪来充实我国市场。在 监测方案方面,目前我国对室内 PM15 的浓度监测还 没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4 年 2 月第 4 卷笫 I 期 JoiimaUf Enviromnmlal Hygiene Feb. 2014, Vol. 4 No. I 91 有相关的国家标准。由于室内环境的大小、布局、 功能、室内人员数量、活动及个人习惯等千差万别, 因此室内 PM 2+ 5 的监测场所、各场所的监测时间和监 测布点等应根据我国居民的时间一活动模式参数来 制订相关标准。另外在实际监测过程中,监测布点 应与实际环境情况相结合,在不扰
20、民、不成障碍的情 况下室内室外同时监测;监测过程中应严格进行质 量控制,除监测仪器自身校准外,监测数据与实验室 或权威机构的数据也应进行校准;必要情况下,在监 测过程中对室内活动适当控制,如适时通风、不吸 烟、使用清洁燃料等。 3.2 暴露参数研宄 呼吸速率和时间一活动模式是空气污染健康风 险评价中的主要暴露参数。当前我国暴露参数方面 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在空气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中引用国外的参数,容易因居住条件、生活习惯、体 质指数之间的差异造成较大的偏差。中国环境科学 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 国家环境保护 “ 十二 五 ” 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 从 2011年起进行
21、“ 中国人群暴露参数调查 ” 项目研 究,通过调查拟形成我国首部中国人群暴露参数 手册 ( 成人卷、儿童卷)该研宄成果将为我国 室内 PM25 的暴露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3 源解析与安全性评价 室外来源是室内 PM2 5 的主要组成部分,不同地 区及城市功能区的 PM25 化学组成各异。室内来源 也是室内? 12 5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微环境中 PM 25的室内来源各异。我国的饮食以煎炒烹炸为 主,因此烹饪是居民住宅和饭店中 PM2.5 的主要室内 来源。而教室、禁烟办公室及禁烟公共场所中,因没 有烹饪和吸烟,室内来源的 PM25 主要是人类活动引 起的粒子再悬浮。基于不同来源的 P
22、M15具有不同 的化学组 成,其毒性和危害性也各异,因此仅以暴露 量进行安全性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进一步的成分分 析、源解析及毒理学评价将为室内 PM2.5 的暴露评价 提供更充分、更客观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1 Andei-son J0 Thundiyil JG Stolbach A. Clearing the air: 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pailiculate matter air pollution on human health D. J Med Toxicol, 2012, 8(2) : 166-175. 2 Lim JM, Jeong JH, L
23、ee JH, el al. The analysis of PMi5 and associated elements and (heir indoor/ouldoor pollution status in an urban area D Indoor Air 2011 21 (2) : 145 - 155. 3 Lazaridis M Aleksandropoulou V Hanssen JE et al. Inoianic and carlwnaceous components in indoor/outdoor particulate matter in two residential
24、houses in Oslo Norway j . J Air Waste Manag Assoc, 2008 58(3) :346 -356. 4 Slezakova K Alvim-Ferraz Mda C Pereira Mdo C. Ele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indoor breathable particles at a Portuguese urian hospital D J Toxicol Environ Health A. 2012. 75 (13 - 15) :909 -919. 5 Chen C Zhao B. Review of rel
25、ationship letween ind(Kr and (ut(lcH)r particles: I/O ratio* infiltration factor und penetration factor (j . Atmos Environ, 2011, 45 (2) :275 -288. 6 Gaidajis G Angelakoglou K. Indoor air quality in university classrooms and relative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mass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26、D . J Environ Sci Health A Tox Hazanl Suhst Environ Eng, 2009, 44(12) :1227 -1232. 7 Nafees AA Taj T, Kadir MMt et al. Indoor air pollution (PM2.5) due to secondhand smoke in selected hospitality and entertainment venues of Karachi* Pakistan j . Tob Control 2012, 21(5) :460 - 464. 8 Idling SC* Wu MJ
27、 Lin CC. Customersex|Ksure lo PM2 5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lr (aH) ns in smoking/nonsmoking sections of 24 - li coffee shops in Taiwan J . J Expo Anal Environ Epidemiol, 2004, 14(7) :529-535. 9 He C Morawska Hitchins J et al. Contribution fn)in ind(K)r sources to particle number and mass concent
28、rations in residential houses Q . Almos Envinn 2004 38(21) :3405 -3415. 10 He C, Morawska Lt Taplin L. Particl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office printers j . Environ Sci Technol. 2007 41 (17): 6039 -6045. 11 刘阳生,陈样,沈兴兴,等 .北京冬季室内空气中 TSP, PMiq, 剛和 PM, 污染研究 J.应 用 基 础 与 工 程 科 学 学 报 , 2003,11 (3) :255
29、-265. 12 Massey D Kulshrestha A Masih J et al. Seasonal trends of PMI0 PM5 , PM2 5& PM, 0 in indoor and outdoor environments of residential homes located in North-Central India DD Build Environ, 2012, 47:223 -231. 13 黄虹 .广州市住宅室内外大气 PM2.5 的化学组成特征、来源 及暴露评价 D.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8 -10. 14 Monn C. Exposure
30、 assessment of air pollutants : a review on spatial helerogeneily and indoor/outdoor/personal exposure to 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 nitrogen dioxide and ozone j. Almos Environ 2001 35(1) :1 -32. 15 Kinghani S, Briggs D Elliott P, et al.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raffic-related
31、 pollutants in indoor and outdoor air in Huddersfield* Kngland j3 - Almos Environ 2000 34 (6) :905 -916. 16 白志鹕,贾纯荣,王宗爽,等 .人体对室内外空气污染物的秘 谣M 与潜在剂傾 :的关系 D.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2,19(6): 425 -428.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部 .HJ 618-2011.环境空气 PMI(PM2.5的测定 1E 量法 S.北京沖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 2011. 18 Borgini A. Tittarelli A. Ricci C et
32、al. Personal ex|xsure to PM2 5 among high-school students in Milan and background measurements: The EuroUfeNet study J . Atmos Environ* 2011, 45(25) :4147 -4151. 19 Halios C, Santamouris M, Helmi A, et al. Exposure U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 ten niglit clubs in Athens Greece : studying the effect
33、of ventilation* cigarette smoking and resuspension D1 Sci Total Environ, 2009, 407(17) :4894 -4901. 环境卫生学获志 2014 年 2 月第 4 卷第 1 期 Journal of Environmen 丨 al Hygiene Feb. 2014, Vol. 4 No. 1 92 2 Lini S Kim J Kim Tt et ul. Personal exposures to 12$ an(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microenvinuimental concen
34、trations j. Atmos Environ,2012, 47:407 -412. 21 Stranger M Potgieter-Vennaak SS, Van Grieken R. Particulate matter and gaseous pollutants in residences in Anlveq) Belgium D . Sci Total Envimn, 2009, 407 (3) : 1182 - 1192. 22 Pai-kDU, HaKC. Characteristics of PM , , PM2 5, C02 and CO monitored ill in
35、teriors and platforms of subway train in Seoul Korea j . Environ Ini, 2008, 34(5) :629 -634. 23 王晓舜 .北京市居民室内丨暴露水平调查 .安全, 2012, 33(3) :58 -59. C24崔小波,牛丕业,郭伟,等 .北京市丨 0 家医院室内空气 PMi5 监测报告 D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1,30(1) :67 - 70. C25柯钊跃,王佳,郑君瑜,等 .广州市学龄儿童在校期间 PM25 铋踮水平评价 J.屮 W 环境科学 ,20丨丨, 3丨 ( 10):丨 6丨 8 - 1624. 0
36、26徐亚,赵金平,陈进生,等 .室内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特征研宂 D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1,33(1) :52-60. C27刘波,邓芙蓉,郭新彪,等 .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 水平影响因岽的研究 D.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9,43 (8): 664 -668. C28王嫒,黄薇,汪彤,等 .患心血管痫老年人 H 季 PM2 5和 C()的 暴露特征及评价 J.中国环境科学, 2009,29(9) : 1005 - 1008. C29李恝,邵龙义,孙珍全,等 .公共场所室内可吸入颗粒物的污 染特征 D.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2:53 -55. 130赖森潮,苏广宁,邹世春,
37、等 .广州市部分居室空气中 PM25 污染特征 CD.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6,23(1) :39 -41. Bl 刘章现,王 W 贞,刘林 洪 .大中型商场空气中 P1VU 和 PM2 5污 染水平分析 1.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6,23(4):336 -338. C32张永,李心意,姜丽娟,等 .住宅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及 其与大气浓度关系的初探 U.卫生研宂, 2005,34 (7): 407 -409. B3 宋刚,王新明,张伯友,等 .温泉宾馆室内 PMIQ,PM2.5, C02 和 222RII 的研究 D.中 W 环境科学, 2004,24(6) :650 -653. 34
38、刘阳生,沈兴兴,毛小苓,等 .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 中 1?,111(),丨 125和丨 1|污染研宂 1.环境科学学报, 2004,24(2) : 190-196. 135段小丽,黄楠,王贝贝,等 .M 内外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的秘 露参数比较 J.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 , 29:99 -104. 36 Meng QY, Spector D Colome S, et al. Determinants of indoor and personal exposure to PM2 5 of indoor and outdoor origin during the RIOPA study
39、 D3 Atmos Environ* 2009 43 (36): 5750 -5758. 37 Jantunen M Hannincn () Katsouyanni K et al. Air pollution exposure in European cities: the “EXPOLIS” study j . J Expo Sci Environ Epidemiol* 1998 8(4) :495 -518. 38 Shimada Y Malsuoka Y. Analysis of ind(Hr PM2 5 exposure in asian countries using time u
40、se survey D . Sci Total Environ* 2011, 409(24) :5243 -5252. C39 Gerharz LE Kriiger A Klemm 0. Applying indoor and outdoor nuKleling techni(ues to estimate individual exposure to lM2.5 personal GPS profiles and diaries: A pilot study j . Sci Total Environ, 2009, 407(18) :5184-5193. 40 Du X. Kong Q Ge
41、 V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ersonal exposure concentration of fine particles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exposed to high ambient concentrations in Beijing China j . J Environ Sci (China) 2010 22(11) :1757 -1764. 41 Tovalin - Ahuniada H Whitehead L Blanco S. Personal exposure to PM2 5 and element comp
42、osition_a comparison belween outdoor and indoor workers from two Mexican cities Almos Environ 2007 41 (35) :7401 -7413. 42 Bravo MA Fuentes M, Zhang Y et al. Comparison of ex|xsure estimation methocls for air pollutants : ambient monitoring data and regional air quality simulation j . Environ Res 20
43、12, 116:1 -10. 43 Burke JM Zufull MJ* 0/kaynak H. A |Mpulation ex|Ksure model for particulate matter: case study results for PM2.5 in Philadelphia, PA D . J Expo Anal Environ Epidemiol, 2001, 11 (6) :470 -489. 44 Shruhsole Ct Ridley I* Biddulph P et al. Indoor ex|K)sure in London xs domestic stock: modelling current and future exposures following energy efficient refurbishment j . Atmos Environ, 2012, 62:336 -343. 45 EPA U. Exposure factors handlook: 2011 Edition S . EPA/ 600/R-090/052F, 2011,chapter6. 46 王佳,郑君瑜,柯钊跃,等 .典型工业源下风向居民住宅区 PM2 5暴露评价 |.环境科学研宂 ,2012,25 (7) 145 -75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