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9 精准辨析选择题——聚焦诗意洞悉陷阱.pptx
《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9 精准辨析选择题——聚焦诗意洞悉陷阱.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6 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课时59 精准辨析选择题——聚焦诗意洞悉陷阱.ppt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阅读与鉴赏板块六精准辨析选择题聚焦诗意,洞悉陷阱学案59复习复习任务任务了解古诗选择题设误的手段,遵循答题步骤,做到精准选择。考情微观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提问方式选项对应诗(词)句设误方式命题特点20202021年全国、卷2022年全国甲、乙卷20202022年新高考、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22全国乙第14题A项)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句意理解有误(原句为反问句,表示肯定意思)(1)考查内容: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诗的内容,尤其是,是否读懂了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含意。(2)设题特点:题干均是要求选“非
2、”型(不正确的一项)。选项的顺序与原诗诗句顺序保持一致。设误细微。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2021全国乙第14题D项)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关键词“听”词义理解有误(应为“听凭”)考情微观考情微观20202021年全国、卷2022年全国甲、乙卷20202022年新高考、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18全国第14题B项)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男儿屈穷心不
3、穷,枯荣不等嗔天公。“穷”字古今异义理解有误(应为“不得志”)(1)考查内容: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诗的内容,尤其是,是否读懂了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含意。(2)设题特点:题干均是要求选“非”型(不正确的一项)。选项的顺序与原诗诗句顺序保持一致。设误细微。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20182019年全国、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21全国甲第14题C项)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句意中陈述对象有误(应为诗人不如僧人
4、)考情微观考情微观20182019年全国、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020全国第14题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句子因果关系理解有误(“勿多取”的原因是想让苦笋成长)(1)考查内容: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诗的内容,尤其是,是否读懂了关键字词和句子的含意。(2)设题特点:题干均是要求选“非”型(不正确的一项)。选项的顺序与原诗诗句顺序保持一致。设误细微。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
5、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2021新高考第15题B项)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该句没有使用典故,只是说湓浦“似衣带”)知识图要知识图要活动一遵循答题步骤和方法答好选择题,应遵循以下步骤和方法:第一步,细读选项,看清指向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看清其指向:有的选项是针对诗歌局部,有的是针对整首诗歌;有的是针对词句理解,有的是针对情感主旨,有的是针对语言、手法等。第二步:定位诗句,逐一比对答题时,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依据选项内容来定位其所对应的诗句,对比原诗句在意象、意境、
6、语言、手法、情感、主题以及涉及的文化常识等方面的赏读解析是否正确。要做到细心、逐一地比对,同时要学会综合分析、辩证思考。第三步:聚焦词句,排除陷阱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巧妙地设置若干陷阱,以此来干扰考生。常见的陷阱集中在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手法、情感以及文化常识等要素上。但是,考生最应关注的是选项中对关键词句、重要句子的理解,看看选项有无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是命题者最常用的干扰手段)。应全力应对词句理解问题,全力排除曲解文意这一陷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吴中书事杨乘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
7、谁与同。注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香径:苏州香山旁的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鉴赏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或怀古咏史诗。杨乘为晚唐诗人,因此诗歌中可能含有国势衰颓之叹。首联中,“天堑”指长江,“天堑东”交代了吴中的地理位置;“十万人家”极写吴中的繁华,“管弦”为借代,代指音乐;“台榭”为泛指,意为亭台楼阁;“满春风”指满面春风之意,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首联以景写古,写出了当年吴国歌舞升平,一片繁华的景象。颔联用典,用范蠡助越灭吴,后携西施归隐的典故。范蠡历来为中国的知识分
8、子所推崇,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是功成名就又急流勇退的典范。因此,运用范蠡的典故,蕴含着诗人对他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有自身不能自主的无奈。颈联写景。怀古咏史诗多为“怀古事,写现景”,景色应为诗人眼前所见。本联着重于“自”“空”二字,“自”,独自;“空”,徒劳的,“自”“空”二字写尽了景色虽好,可无人赏识之意。香径自生,回廊空响,当年的繁华已成往事,让人陡生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之感。尾联中,“尊”为樽,酒器;“暇”,空闲;“但”,只,只能。前句意为多有空闲时间,只能喝喝酒,怀怀古,空闲苦闷、无人赏识、无可奈何之感油然而生。后句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点出了“愁”字,“谁与
9、同”意为“与谁同”,这份悲愁有谁能够理解呢?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全诗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以及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精读这一篇,会读这一类1.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美景虽在,无人欣赏2.怀古诗(见学案58“活动一”)练透这一群,会做这一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了当年吴中(江苏苏州)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 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 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
10、,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 渲染响廊空寂无人。D.尾联写诗人神游历史之后,最终由古人联系到今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 如今每日无所事事,无人能理解自己的忧愁心情。颈联描写的并非想象之景,而是实景,写出了吴中如今的荒凉破败。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B.诗中引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 了诗人的羡慕之情。C.诗中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D.尾联“谁与同”和范
11、仲淹的“吾谁与归”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 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尾联“谁与同”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意蕴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范文意为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能和谁一道归去呢?蕴含归隐之意。活动二聚焦诗意,洞悉陷阱古诗选择题是考生考场上极易失分的题目。很多考生由于文本阅读能力不强,只能过度依靠选择题的文字信息来读诗,做题时极易掉入命题者所设陷阱。要提升选择题的准确率,就必须在认真仔细阅读文本和选项的基础上,对选项进行合乎阅读规律的科学辨析。在阅读选项后,针对选项涉及的文本区间、说话对象、关键用词、前后逻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