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23-2024学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生物】2023-2024学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2023-2024学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ppt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目目标标素素养养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建立生命建立生命的物质与能量观。的物质与能量观。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培养运用理性思维分培养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通过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培养关注环境培养关注环境问题及生物学社会议题等的社会责任感。问题及生物学社会议题等的社会责任感。4.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的现象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
2、食物链不断富集的现象,认同生物认同生物富集的成因和危害富集的成因和危害,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知知识识概概览览一、物质循环的实例一、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碳循环1.碳的存在形式碳的存在形式(1)非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以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和碳酸盐碳酸盐等形式存在。等形式存在。(2)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主要以主要以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形式存在。2.循环形式循环形式(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的形式进行的。(2)在生物群落内以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
3、的形式进行。的形式进行。3.过程图解过程图解(1)写出图中写出图中表示的过程。表示的过程。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捕食捕食,分解作用分解作用,燃烧燃烧。(2)写出写出A、B、C、D表示的生物类群。表示的生物类群。A.生产者生产者,B.分解者分解者,C.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D.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4.循环特点循环特点(1)二氧化碳能溶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水,因此可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因此可在大气和海洋、河流之间进行交换。交换。(2)由于二氧化碳能够随着由于二氧化碳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因此,
4、碳循环具有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全球性。此外。此外,海洋海洋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对于调节大气中的碳含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温室效应温室效应(1)原因原因:世界范围内世界范围内,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的开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了加剧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变化。(2)措施措施:我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我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另一方面大力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二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氧化碳方面发挥了
5、重要作用。微思考微思考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如果人们不按生态规律办事,对森林乱砍滥伐对森林乱砍滥伐,对生对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将会造成什么影响态系统的碳循环将会造成什么影响?提示提示:对森林乱砍滥伐对森林乱砍滥伐,会打破碳循环的平衡会打破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的二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过程受阻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过程受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会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就会明显增多明显增多,从而加剧温室效应。从而加剧温室效应。微微训练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的分析下列有关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的分析,错误的错误的是是()A.参与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过程的生物包括生
6、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过程增强后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来减少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在生物群落内在生物群落内,碳循环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碳循环的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作用)将二氧化碳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可以将二氧化碳释放到非生物环境中。可以通过植树种草等途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植树种草等途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
7、用,减少大气中的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氧化碳含量。二、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二、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等元素,都都在不断进行着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特点特点(1)全球性全球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循环往复运动循环往复运动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物质可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三、生物富集三、生物富集1.概念概念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
8、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环境浓度的现象。2.特点特点(1)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生物富集的某种物质浓度就越大越大。(2)具有具有全球全球性。性。3.举例举例:铅铅(Pb)、镉、镉(Cd)、汞、汞(Hg)等重金属等重金属,DDT、六六六等、六六六等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有机化合物以及一些放射性物质。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联系联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能量流动
9、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它们同时进行它们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1)物质作为能量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网)流动。流动。(2)能量作为能量作为动力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循环往返。2.区别区别(1)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反复利用。利用。(2)能
10、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流而且流动是动是单方向不循环单方向不循环的。的。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五、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微生物能分泌多种水解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机物,如纤维素酶、淀粉酶可将纤维素、淀粉水解成如纤维素酶、淀粉酶可将纤维素、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小分子有机物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小分子有机物被分解者吸收到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最终最终形成二氧化碳、水和各种无机盐形成二氧化碳、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释放能量。同时释放能量
11、。2.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微判断微判断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网,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所以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往复的。()4.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是同时进行的。同时进行的。()5.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可采用加热烘干的方法除去
12、实验组中的土壤微生物。()6.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种类的落叶进行实验。()一一碳循环碳循环问题探究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什么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什么?并简述判断的理由。并简述判断的理由。提示提示:甲为分解者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乙为消费者,丙为生产者。丙和大气中的二丙为生产者。丙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之间有双向箭头氧化碳库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大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同时丙
13、和乙都有箭头指向甲同时丙和乙都有箭头指向甲,所以丙为生所以丙为生产者产者,甲为分解者甲为分解者,乙为消费者。乙为消费者。2.图中的序号分别表示什么过程图中的序号分别表示什么过程?提示提示: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代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和代表呼吸作用代表呼吸作用,代表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代表捕食代表捕食,和和代表动植物的代表动植物的遗体、动物的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遗体、动物的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用图中用图中序号表示序号表示)?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主要是什么碳在甲、
14、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主要是什么?提示提示:。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4.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能否循环利用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能否循环利用?如何如何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解释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提示提示: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能。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为目的的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为目的的,农田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中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
15、都归还土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所以需要施加氮肥。归纳总结 2.碳循环的形式。碳循环的形式。比较项目比较项目进入生物群落进入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内部生物群落内部 返回非生物环境返回非生物环境形式形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方式方式光合作用和化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能合成作用通过食物链或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3.碳循环过程模式图碳循环过程模式图4.碳循环常见变式图解分析碳循环常见变式图解分析(1)图甲图甲先根据双向箭头和有三个箭头指向先
16、根据双向箭头和有三个箭头指向B判断判断,A和和B分别为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别为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再根据再根据A和和C均指向均指向D判断判断,D为分解者为分解者,C为消费者。为消费者。(2)图乙图乙根据根据A与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以及其他成分均有指之间的双向箭头以及其他成分均有指向向C的箭头判断的箭头判断,A是生产者是生产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根据根据A、B、D都有箭头指向都有箭头指向E,可进一步判断可进一步判断,B是初级消费者是初级消费者,D是是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是分解者。(3)图丙图丙根据根据A与与E之间的双向箭头以及其他成分均有指之
17、间的双向箭头以及其他成分均有指向向A的箭头判断的箭头判断,A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为生产者。然后为生产者。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各成分都有箭头指向其中各成分都有箭头指向C,所以所以C是分是分解者解者,剩余的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则为消费者。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食物链是EFDB。(4)图丁图丁根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与根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与A之间的双向箭头判之间的双向箭头判断断,A是生产者是生产者,A、B、C均有箭头指向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均有箭头指向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排遗物,其箭头又指向其箭头又指向D,说明说明D是分解者是分解者
18、,进一步判断进一步判断B为初级为初级消费者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为次级消费者。典例剖析典例剖析【例例1】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构成生物群落,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表示循环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的是()A.大气中的气体大气中的气体X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指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B.完成完成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的能量主要是由过程提供的过程提供的C.D经经过程获得的能量占过程获得的能量占A、B、C总能量的总能量的10%20%D.C处于第三营养级处于第三营养级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碳循环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2023-2024学年苏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课件 2023 2024 学年 苏教版 选择性 必修 生态系统 物质 循环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