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全国卷理综第31题-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解析版).docx
《押全国卷理综第31题-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押全国卷理综第31题-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押第31题命题探究课标卷非选择第31题主要考察生态模块,主要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部分。种群部分常考种群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部分常考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常考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有时也会涉及能量传递的计算。生态模块考察图像图表较多,但整体难度不大。真题回顾1.(2021乙卷)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
2、所遵循的原则是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答案】(1)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有限的 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 (2)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 (3)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
3、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 【解析】(1)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
4、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2.(2021甲卷)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答出1点即可)。(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
5、研究成果是以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答案】(1)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 (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赛达伯格湖)湖泊 【解析】(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对捕食者而言,不会导致没有猎物可以捕食而饿死,无法生存下去;(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3)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
6、得出能量流动特点。3.(2020新课标)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 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 (答出2 点即可)。(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_。(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 (2) (3)竞争 【解析】本题中A是唯一的生产者,B是唯一的消费者,所以存在AB的食物链。(1)A是蓝藻,是该湖泊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其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能有该水域污染,水体
7、富营养化,造成蓝藻爆发和缺少其他生产者竞争。(2)该生态系统存在唯一一条食物链AB,所以能量流动关系如图:(3)C和B都以A为食,所以二者是竞争关系。4.(2019全国卷)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_。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_。(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_。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_,导致_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答案】(1)果树AC C(2)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
8、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化学信息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解析】(1)由题意可知,害虫A是果园害虫,故与果树之间为捕食关系,又因为鸟C与害虫是捕食关系,故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为:果树害虫A鸟C。其中鸟C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2)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的现象,如害虫A、B均以果树为食,二者之间为竞争关系。(3)性引诱剂Y是人工合成的,类似于害虫分泌的性引诱剂,即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其传递给害虫的信息为化学信息。Y可以诱杀害虫B中的雄性个体,破坏B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进而降低B的种群密度,减轻其危害。5.(20
9、19全国卷II)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_,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流向_(答出2点即可)。(2)通常,对于一个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可根据水体中含氧量的变化计算出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若要测定某一水生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可在该水生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水深处取水样,将水样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测定O2含量(A);另两份分别装入不透光(甲)和透光(乙)的两个玻璃瓶中,密闭后放回取样处,若干小时后测定甲瓶中的O2含量(B)和乙瓶中的O2含量(C)。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在甲、乙瓶中生产者呼吸作用相同且瓶中只有生产者
10、的条件下,本实验中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_。【答案】(1)太阳能 初级消费者、分解者(2)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 生产者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 生产者呼吸作用的耗氧量【解析】(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来自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产者的能量可以直接随着初级消费者的摄食作用而流入初级消费者,也可以随残枝败叶流向分解者。(2)依题意可知:甲、乙两瓶中只有生产者,A值表示甲、乙两瓶中水样的初始O2含量;甲瓶O2含量的变化反映的是呼吸作用耗氧量,因此BA呼吸作用耗氧量;乙瓶O2含量变化反映的是净光合作用放氧量,所以CA光
11、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综上分析,本实验中,CA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即 C与A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净光合作用的放氧量;CB光合作用总放氧量,即 C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的总放氧量;AB呼吸作用耗氧量,即 A与B的差值表示这段时间内生产者的呼吸作用耗氧量。6.(2019全国卷III)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型,且种群数量为时_,种群增长最快。(2)若将
12、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答案】(1)S a/2(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1)J型曲线中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峰值。S型曲线中,由于环境阻力(培养液有限、试管体积有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不变,该单细胞菌数量达到a不变,即为K值,故该种群的增长曲线为S型,种群数量为K/2即a/2时,增长速率最快;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2)若把上述单细胞
13、菌接种到含5 mL培养基的试管中,由于培养液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故该菌的K值会出现下降。若该菌的接种量增大一倍,则会较快达到K值,但由于培养液量不变,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故K值不变。7.(2017年新课标卷)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
14、害,如引入天地。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解析】(1)理想环境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2)药物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8.(2016新课
15、标卷)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来源:学科网【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由于冻原生态系统中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即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所以与热带森林
16、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不会很长。押题冲关1.(2022年哈三中模考)研究人员长期跟踪调查某地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并绘制如下曲线,请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了种群数量变化中的_、稳定、_以及在不利条件下数量的下降。在没有敌害、气候适宜的条件下,限制棉铃虫种群数量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因素是_。(2)在t1-t2时间段内,农民大量使用杀虫剂,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原因是在使用杀虫剂前,种群中就有_个体存在。t2时用性引诱剂来破坏害虫的正常的_,它可以
17、影响种群的_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其中性引诱剂属于_信息。(3)某草原生活着许多动物种群,其中蛇的食物来源有蛙和鼠,蛙捕食食草昆虫,食草昆虫和鼠吃草。若将蛇的食物比例由2/3的鼠、1/3的蛙调整为1/3的鼠、2/3的蛙,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调整食物比例后该地的蛇的承载力是原来的_倍。【答案】(1)增长 波动 食物和空间 (2)抗药(变异) 性别比例 出生 化学 (3)4/7【解析】据图可知,t0-t1段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t1-t2段表现为下降后并稳定在K2附近,t2-t3段表现为下降后并稳定在K4附近。(1)该图反映了种群数量变化中的增长、稳定、波动以及在不利条件
18、下数量的下降。在没有敌害、气候适宜的条件下,限制棉铃虫种群数量进一步增加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空间。(2)在使用杀虫剂前,种群中就有抗药个体的存在,杀虫剂只是起了选择的作用。性引诱剂可吸引某一性别的害虫从而集中杀死,因此t2时用性引诱剂来破坏害虫的正常的性别比例,可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3)设调整前蛇获得的能量为a,则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需要的草增长的量为2/3a10%10%+1/3a10%10%10%=400a,设调整后蛇获得的能量为b,则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需要的草增长的量为1/3b10%10%+2/3b10%10%10%=700b,调整前后草的增长量不变,因
19、此400a=700b,ba=400700=4/7,即调整食物比例后该地的蛇的承载力是原来的4/7倍。2.(2022重庆八中模考)海水池塘生态养殖利用不同营养级生物的生活习性,使系统中投饵性养殖单元(如鱼、虾类)产生的残饵、粪便、营养盐等有机或无机物质成为其他类型养殖单元(如滤食性贝类)的食物或营养物质来源,将系统内多余的营养物质转化到养殖生物体内,达到系统内营养物质的高效循环利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投喂鱼、虾的残余饵料可以肥水,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浮游生物反之又成为鱼、虾的天然饵料被有效利用。残余饵料促进浮游生物中的浮游植物繁殖的原因是_。在水体表层养殖海带后,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从生
20、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2)滤食性贝类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调查其种群密度宜采用_。从取食粪便的角度看,滤食性贝类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3)科研人员利用科学仪器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养殖池进行水质测定分析,以研究池塘的无机环境。现有以鱼、虾、蟹混养为主的池塘(简称“混养”)和以贝类养殖为主的池塘(简称“贝养”),调查的水质指标有:水温()、溶解氧(mgL1)、盐度()、pH。请设计出合理的表格,对两种池塘水质指标的调查数据记录_。【答案】(1)饵料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N、P等无机盐供浮游植物利用,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殖 海带与浮游植物竞争光照、无机盐等资源,导致浮游植物减少(2)样方法 分
21、解者(3)池塘水温()溶解氧(mgL1)盐度()pH混养贝养【解析】(1)分析题意可知,投喂鱼、虾的残余饵料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N、P等无机盐供浮游植物利用,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殖。海带与浮游植物之间的关系为种间竞争,在水体表面养殖海带后,海带与浮游植物竞争光照、无机盐等资源,导致浮游植物减少。(2)滤食性贝类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滤食性贝类取食的粪便是消费者的排遗物,属于被其捕食的生物的遗体残骸,因此滤食性贝类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3)根据题意可知,该调查的目的是分析“混养”和“贝养”的水质区别,其指标有水温()、溶解氧(mgL1)、盐度()、pH。因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卷 理综第 31 2023 年高 生物 考题 押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