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宿迁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一生物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两次B.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C.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B正确;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故选B。2. 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三个生理过程如图所示,则、分别为 ( )A.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B.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C. 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减数分裂D. 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
3、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2、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详解】精子与卵细胞经过过程融合成为受精卵,故过程表示受精作用。成熟生物体的细胞经过过程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故过程表示减数分裂。受精卵经过过程发育形成生物体,故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因此,分别为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理清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受精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 白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有36个着丝点,该植物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染色体( )A. 9条B. 18条C. 36条D. 72条【答案】B【解析】【分析】1、有丝分
4、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2n2n2nnnn2nn【详解】着丝点数目变化规律与染色体相同。(1)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白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有36个着丝点,说明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8个着丝点。(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着丝点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18个,所以有染色体数18条。故选B。4. 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相比,精子形成过程特有的是A. 染色体数目减半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C. 精子细胞的变形D.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答案】C
5、【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1.形成部位不同;2. 精子有变形期,卵子无变形期;3. 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4. 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卵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相同点: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详解】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数目的减半,A错误;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错误;精子形成过程需要变形,而卵细胞不需要,C正确;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有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现象,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
6、减数分裂,重点考查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并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5. 下列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A、A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A正确;B、B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B错误;C、C曲线图DNA含量变化错误,C错误;D、D曲线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与纵
7、坐标不符,D错误;故选A。6. 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遗传学中常用“ ”、“ ”表示杂交和自交B.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 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D. 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F1代显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显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详解】表示自交,表示杂交,A错误;隐性性状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F1未显现出的性状,B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C错误;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
8、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同时出现的现象,D正确。故选D。7.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传粉应A. 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B. 采集另一植株花粉C. 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D. 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答案】C【解析】【分析】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其异花授粉的过程为: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在套上纸袋。【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说明雌蕊已经成熟,此时已经完成了自花传粉,A错误;B.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不能阻止其自花传粉,B错误;C.花蕾期,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可以防止自花传粉,C正确;D
9、.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可以防止异花传粉,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豌豆的传粉方式的特殊性,明确豌豆严格进行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在花未开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授粉。8. 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实验,产生的F1是黄色圆粒。将F1自交得到F2,F2中表现型为黄色皱粒的比例为( )A. 9/16B. 3/16C. 1/16D. 3/8【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为黄色圆粒,所以黄色和圆粒为显性,用A表示黄色,B表示圆粒,所以亲本为AABBaabb,据此答题。【详解】根据题意,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
10、色皱粒豌豆杂交,F1为黄色圆粒,所以黄色和圆粒为显性,用A表示黄色,B表示圆粒,所以亲本为AABBaabb,子一代为AaBb,将F1自交得到F2,F2中表现型为黄色皱粒(A bb)的比例=3/41/4=3/16,B正确。故选B。9. 豌豆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A. GGhh ggHHB. GgHh GGHHC. GGHh gghhD. GgHH GGHh【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豌豆豆荚绿色与黄色、花腋生与顶生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由于
11、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所以GG、Gg表现为绿色、gg表现为黄色;HH、Hh表现为腋生、hh表现为顶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表现型只有一种,为绿色腋生,A错误;B、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GGHh、GgHH、GgHh,但表现型只有一种,均为绿色腋生,B错误;C、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Gghh,表现型有两种,分别是绿色腋生和绿色顶生,C正确;D、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GGHh、GgHH、GgHh,但表现型
12、只有一种,均为绿色腋生,D错误。故选C。10. 下列关于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C. 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D.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表现型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可能不同,据此分析。【详解】A.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A正确;B. 相同环境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B正确;C. 相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相同,C正确;D
13、.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由于环境不同而不同,D错误。11.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不能产生的配子是A. AaB. ABC. abD. aB【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产生的配子为AB、Ab、aB、ab。可见,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不能产生Aa的配子,A正确,B、C、D均错误。【点睛】在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豌豆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A和B组合、A和b
14、组合、a和B 组合、a和b组合。12.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白化病患者,则他们第二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是( )A. 50B. 75C. 25D. 125【答案】B【解析】【分析】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A_),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为白化病患者(aa),则这对夫妇基因型是Aa。【详解】根据分析,这对夫妇基因是Aa,所以生下正常孩子A_的概率为3/4。故选B。13. 已知某生物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E、F 、G、H、I五个基因(如下图所示),下列变化中属于染色体结构缺失的是 ( )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
15、结构、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图示染色体中少了H、I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缺失,A正确;B、图示染色体中多了I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重复,B错误;C、图示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倒位,C错误;D、图示染色体中I基因变成i基因,属于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A。14. 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注射R型活细菌
16、,小鼠死亡B. 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C. 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D. 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亡【答案】B【解析】【分析】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的区别是前者没有荚膜(菌落表现粗糙),后者有荚膜(菌落表现光滑)。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可知,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的DNA才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注射R型细菌小鼠存活;注射S型细菌小鼠死亡;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R型细菌小鼠死亡。【详解】A、由于R型肺炎双球菌没有荚膜,不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所以注射R型活细菌,会被消灭,因
17、而小鼠不会死亡,A错误;B、由于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能抵抗吞噬作用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所以注射S型活细菌,不会被消灭,导致小鼠死亡,B正确;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S型细菌会失去活性,因而不会导致小鼠死亡,C错误;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S型细菌的DNA能使R型活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因而能导致小鼠死亡,D错误。故选B。15. 有关35S标记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使用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的B. 35S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C. 采用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再分别检
18、测其放射性D. 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营寄生生活,所以标记噬菌体必须先标记大肠杆菌;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详解】A、噬菌体属于病毒,必须寄生于活细胞才能生存,A错误;B、由于只有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且蛋白质不能进入大肠杆菌,所以35S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如果实验中搅拌不充分,沉淀物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B正确;C、搅拌和离心是为了把噬菌体和细菌分离,C错误;D、由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蛋白质外壳没有进
19、入细菌体内,所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不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16.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 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A. 20%B. 40%C. 60%D. 80%【答案】C【解析】【详解】果蝇的长翅为显性基因,残翅为隐性基因,根据题意,残翅果蝇所占比例为40%,杂合子所占比例为40%,则v基因的基因频率为:vv的基因型频率+1/2Vv的基因型频率=40%+1/240%=60%,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
20、基因频率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7. 某DNA片段的碱基组成中,若A占32.8,则C和T之和应占A. 50B. 17.2C. 67.2D. 65.6【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由于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DNA分子中A+G=T+C=50%。故选A。18.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和RNA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B. 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样的C
21、. AGCTGA既可能是DNA的碱基序列,也可能是RNA的碱基序列D. mRNA的碱基序列,取决于DNA的碱基序列,同时又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的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基因是通过控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控制蛋白质合成的。整个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2、DNA和RNA的比较:DNA :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包括脱氧核糖、碱基(A、C、G、T)和磷酸基;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叶绿
22、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包括核糖、碱基(A、C、G、U)和磷酸基;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详解】A、DNA和RNA是不同物质,A错误;B、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同,其中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错误;C、AGCTGA只能是DNA的碱基序列,不可能是RNA的碱基序列,因为T是DNA特有的碱基,C错误;D、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同时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mRNA的碱基序列,取决于DNA的碱基序列,同时又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D正确。故选D。19. 豌豆的高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宿迁市 2019 2020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