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
《山西省长治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近年来,RNA分子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下列关于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mRNA、rRNA、tRNA都是基因转录的产物B. mRNA、rRNA、tRNA 都不含氢键C. rRNA的合成都是在核仁中完成的D. 酶都是以mRNA为直接模板合成的【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中的RNA是基因转录形成的,包括mRNA、rRNA、tRNA三种,其中mRNA是翻译的模板,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tRNA是运输氨基酸的工具。【详解】mRNA、rRNA、tRNA都是基因转录的产物,A正确;tRNA含有少量的氢键,B错误;核仁与rRNA的
2、形成有关,但是rRNA的合成不是在核仁中进行的,C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形成酶的模板是mRNA或DNA,D错误。2. 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阴阳蝶的出现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 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过程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C. 由图可推断,Z和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 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次级卵母细胞比次级精母细胞多1或2条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
3、。据图分析,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为雌性;经过多次分裂产生两种细胞,一种细胞性染色体仍然是是ZW,通过过程发育为雌性一半;另一种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Z(W染色体丢失),经过过程发育为雄性一半,最终雄性一半和雌性一半结合发育为阴阳蝶。【详解】A、阴阳蝶的出现是由于部分细胞丢失了W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A正确;B、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过程为细胞分化过程,两个过程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因此表达的基因是不完全相同的,B错误;C、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故
4、决定蝴蝶雌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基因可能位于W染色体上,C错误;D、若不考虑常染色体,阴阳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有1或2条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染色体,因此其次级卵母细胞比次级精母细胞多1或0条染色体,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弄清楚图中阴阳蝶的形成过程,明确图中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并能够准确判断阴阳蝶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3. 小鼠毛皮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显性基因R、C(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都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将黑色纯种和白色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1雌雄交配,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
5、A. 黑色:白色=2:1B. 黑色:棕色:白色=1:2:1C. 无法确定D. 黑色:棕色:白色=9:3:4【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和图示可知:由“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可知:小鼠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黑色为C_R_,棕色为C_rr,白色为ccR_、ccrr。【详解】黑色的纯种小鼠的基因型为CCRR,白色的纯种小鼠的基因型为ccRR或ccrr。现将黑色和白色的纯种小鼠进行杂交,Fl的基因型为CcRR或CcRr,Fl雌雄交配,F2的表现型比例为黑色(C_RR)白色(ccRR)=31或黑色(C_R_)棕色(C_rr)白色(ccR_ccrr)=934。综上分析,F2的表
6、现型比例不确定。C正确。故选C。4. 下图甲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质)的系列变化过程,图乙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图甲中d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 图甲可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C. 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2D. 图乙ab段可表示图甲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甲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染色质)的系列变化过程。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则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间期;表示染色质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发生在前期;表
7、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发生在后期。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则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乙:图2表示细胞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片段。【详解】A、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而d中两条染色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因此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错误;B、图甲不能表示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完整的染色体形态变化,因为染色体还要解螺旋化形成染色质,B错误;C、若图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C错误;D、图乙ab段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可表示图甲过程,D正确
8、。故选D。【点睛】5.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系谱图如下,一家庭不带有另一家庭致病基因。其中隐性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如图所示的同源区段存在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II2和II3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C. II3与II4生男孩正常概率为0D. 甲病在子代中不出现性别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甲病为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的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1和2甲病患者生出不患病的女性后代,则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根据题意知甲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9、,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父亲患病女性后代必患病,故甲病为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的显性遗传病,A选项错误;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记甲病的致病基因为A,则1的基因型为XaYA,2的基因型为XAXa,故2的致病基因来源与母亲,3的致病基因一定来源于父亲,母亲有可能也遗传了致病基因,B选项错误;由于3必然能产生患甲病的YA配子,所以3和4生男孩必患甲病,故生男孩正常的概率为0,C选项正确;甲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故甲病在子代中会出现性别差异,D选项错误。【点睛】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遗传病同样都是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遗传病,但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在遗传时,父亲一
10、旦患病,女儿会必然患病,但性染色体上同源区段的显性遗传病不一定遵循该规律。6. 雄性果蝇体内含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记为X和Y,某同学观察了雄性果蝇精巢中的下列4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在正常分裂的情况下,上述4个细胞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A【解析】【分析】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Y,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只有当复制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时,才会形成两个Y染色体。【详解】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着丝点没有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11、,只有1个Y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可能含有0条、1条或2条Y染色体,故A正确。7. 如图是某种遗传病的调查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患病的概率是1/4C.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3均为杂合子D.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7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答案】B【解析】【分析】1、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
1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遗传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女性患者的儿子和父亲一定患病。(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2、根据系谱图分析可知:根据该系谱图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
13、式,1号父亲有病,其儿子有正常和患病的,说明不可能是伴Y遗传;其有正常的女儿,说明该病不可能伴X显性遗传。相关基因设为A、a。【详解】A、若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的基因型为XAY,2为XaXa,5为XAXa必患病,3为XaY必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为aa,则5号个体是携带者Aa,由于6号的基因型为A_,无法求出7患病的概率,B错误;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2、4、5正常为aa,1、3又表现患病,则1、3均为杂合子,C正确;D、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为XaY,则5的基因型为XAXa,6的基因型为XAY,故
14、7为患病男孩(XaY)的概率=1/4,D正确。故选B。8. 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两只性染色体正常的白眼果蝇产下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XrXrY),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A. 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B. 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C. 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D. 雌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两只性染色体正常的白眼果蝇产下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XrXrY),即基因型为XrXr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rY雄果
15、蝇杂交,后代出现了XrXrY。【详解】A、雄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会形成基因型为XrY的异常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r)结合产生白眼雌果蝇(XrXrY),A正确;B、雄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会形成基因型为XrXr或YY的异常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r)结合产生后代为XrXrXr或XrYY,不可能产生基因型为XrXrY的后代,B错误;C、雌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会形成基因型为XrXr的异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Y结合会产生白眼雌果蝇(XrXrY),C正确;D、雌果蝇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没有分离,会形成基因型为XrXr的异
16、常卵细胞,与正常精子Y结合会产生白眼雌果蝇(XrXrY),D正确。故选B。9.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需经过G1、S、G2期,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如图所示的调节过程,图中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完成过程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及核糖核苷酸等条件B. 与过程相比,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配对C. CDK2-cyclinE作用的正常发挥有利于DNA复制的发生D. DNA损伤的情况下细胞分裂暂停【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表示转录,表示翻译;当DNA正常时,p53蛋白被降解,而当DNA损伤时,p53蛋白被活化,并促进p21
17、基因转录;p21蛋白与CDK2-cyclinE结合,使其失活,进而使细胞周期停在G1期,不进入S期。【详解】A、表示转录,完成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及核糖核苷酸等条件,A错误;B、与过程相比,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配对,相同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G-C、C-G配对,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其作用的正常发挥有利于DNA复制的发生,C正确;D、DNA损伤的情况下复制受阻,导致细胞分裂暂停,D正确。故选A。【点睛】10. 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8、. 甲组的T2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白质B. 乙组的T2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C. 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含有放射性D. 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答案】D【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离心检测后35S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32P标记的一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
19、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由于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所以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DNA,A错误;由于乙组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所以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由质,B错误;甲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只有少部分含有放射性,C错误;由于蛋白质外壳不进入细菌,所以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D正确。故选D。11.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C. F1产生4种比例相
20、等雌配子和雄配子D. F2有4种表现型和6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不相融合,彼此独立;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详解】A. F2中每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A正确;B.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C. 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比例是1:1:1:1,C正确;D. 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D错误。12. 图为某生物的染色体组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物
21、无性染色体B. 染色体组型有物种的特异性C. 1号染色体有2个着丝粒D. 该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2、染色体组型:指一个生物体内所有染色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信息。这种组型技术可用来寻找染色体畸变与特定疾病的关系,比如: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增加、形状发生异常变化等。染色体组型一般是以处于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来表示。【详解】A、该生物可能有形态、大小相
22、同的两条性染色体,A错误;B、染色体组型又称染色体核型,体现了该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的全貌,有种的特异性,B正确;C、 据图可知,1号染色体有2个着丝粒,C正确;D、该生物共有20条染色体,其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A。13. 下图是百合(2n=24)的花药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显微照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制作以上装片需要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操作B. 以上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是C. 图过程的正常进行保证了花粉中含有亲代体细胞一半的DNAD. 图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是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
23、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其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要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操作,A正确;B、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分裂时序排序为,B正确;C、图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经过减数第一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核DNA数目减半,但花粉中还含有细胞质中DNA,故不一定含有亲代体细胞一半的DNA,C错误;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长治 第二 中学 2020 2021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