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德州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分离定律的发现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B. 孟德尔提出性状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因子控制C. 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详解】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2、A正确;B、孟德尔提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并未提及染色体,B错误;C、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C正确;D、假说演绎中,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F1能产生比例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D正确。故选B。2. 凤仙花的花瓣有单瓣和重瓣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且单瓣对重瓣为显性,在开花时含有显性基因的精子不育而含隐性基因的精子可育,卵细胞不论含显性还是隐性基因都可育。现取自然情况下多株单瓣凤仙花自交得F1,让F1再相互交配产生F2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F1中单瓣与重瓣的比例为21B. 亲本单瓣凤仙花的基因型为AA或AaC. F2中单瓣与重瓣的
3、比例为13D. F2的单瓣中纯合子占1/2【答案】C【解析】【分析】多株单瓣凤仙花自交得F1,单瓣(A)对重瓣(a)为显性,在开花时含有显性基因(A)的精子不育而含隐性基因(a)的精子可育,因此自然状态下没有AA的单瓣(需要A的精子和A的卵细胞结合),故单瓣凤仙花的基因型为Aa,自交得F1,F1为Aaaa=11。【详解】A、单瓣凤仙花的基因型为Aa,精子为a,卵细胞为Aa=11,自交得F1,F1为Aaaa=11,单瓣与重瓣的比值为11,A错误;B、由于A的精子不育,因此亲本单瓣凤仙花的基因型为Aa,B错误;C、F1为1/2Aa、1/2aa,精子为a,卵细胞为Aa=13,因此F2为Aaaa=13
4、,单瓣与重瓣的比值为13,C正确;D、F2的单瓣全为Aa,无纯合子,D错误。故选C3. 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能够在海水中生长。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全国十地启动海水稻万亩种植示范,拟用8至10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推测“海水稻”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于普通水稻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B. 两株不耐盐碱植株杂交的后代F1均耐盐碱,自交后F2中约有901株耐盐碱,699株不耐盐碱,说明该对相对性状至少由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控制C. 培育具有杂种优势的高产抗倒伏 “海水稻”,操作最简便的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D. 对海水稻(2n=24
5、)基因组测序,需测定12条染色体上全部DNA的碱基序列【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海水稻是耐盐碱性水稻,能够在海水中生长,说明“海水稻”根细胞细胞液浓度高于普通水稻,A正确;B、两株不耐盐碱植株杂交的后代F1均耐盐碱,自交后F2中约有901株耐盐碱,699株不耐盐碱,株耐盐碱:不耐盐碱约等于9:7,一共9+7=16种组合方式,说明该对相对性状至少由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C、培育海水稻操作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该方法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通过
6、杂交集中在一起,培育具有杂种优势的高产抗倒伏 “海水稻”,C错误;D、海水稻是没有性别之分的植物,所以基因组测序,需测定12条染色体上全部DNA的碱基序列,D正确。故选C。4. 一个染色体(质)中的DNA数可以随DNA的复制和着丝粒的分裂而发生改变。若一条染色体(质)中只含有一个DNA时,则该细胞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A.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B. 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C. 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答案】C【解析】【分析】当一条染色体(质)中只含有一个DNA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或者是有丝分裂后期
7、和末期。【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该过程中细胞的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这与题干不相符,A错误;B、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时期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这与题干不相符,B错误;C、纺锤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可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这与题干相符,C正确;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这与题干不相符,D正确。故选C。5. 图1表示细胞分裂及分裂前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
8、2表示某一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2中的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是卵细胞B. 图2中的甲和乙处于图1中的DE段C. 图1中D点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A点时期染色体数目一定相等D. 图1中BC段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图2中丙图所示细胞将可以发生CD段的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中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
9、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表示的是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处于赤道板上,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图2中的信息不足以判断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否一定是卵细胞,因为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看不出此后的分裂过程是否均等,A正确;B、图2中的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均不含染色单体,处于图1中的DE段,B错误;C、图1中D点时期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染色体数与A点时期染色体数目一定相等,若为有丝分裂后期,则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A点时期的二倍,C错误
10、;D、图1中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全过程,此时细胞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时BC段还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但此时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图2中丙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将可以发生CD段的变化,D错误。故选A。6.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片段)和非同源区段(-1、-2片段)。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关果蝇眼形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P:圆眼()棒眼()F1全圆眼杂交组合二P:棒眼()圆眼()F1圆眼()棒眼()=11杂交组合三P:棒眼()圆眼()F1棒眼()圆眼()=1
11、1A. 通过杂交组合一,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2片段B. 位于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可能会出现性别差异C. 杂交组合二和组合三的亲本中圆眼()基因型相同D. 通过三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答案】C【解析】【分析】杂交组合一可知,圆眼为显性。组合二可知,F1由于性别不同,表现型不同,因此相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假设基因为B/b,则组合二为P:棒眼(XbXb)圆眼(XBYb)F1圆眼(XBXb)棒眼(XbYb)=11。杂交组合三为P:棒眼(XbXb)圆眼(XbYB)F1棒眼(XbXb)圆眼(XbYB)=11。【详解】A、-2片段为Y的
12、非同源区段,若基因位于该区段,则雌性不可能有相应性状,杂交组合一F1全圆眼,因此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不可能位于-2片段,A正确;B、片段为X、Y的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随着性染色体遗传给后代,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如XbXbXbYB,后代雌雄性状不同,B正确;C、杂交组合二的亲本中圆眼()基因型为XBYb,组合三的亲本中圆眼()基因型为XbYB,C错误;D、通过三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判断控制眼形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否则后代不会出现圆眼雄性,D正确。故选C。7. 图甲中4号为某遗传病患者,对1、2、3、4进行关于该病的基因检测,并将各自含有的该致病基因或正常基因(数字代表长度)用相应技
13、术分离,结果如图乙(字母对应图甲中的不同个体)。下列有关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通过比较甲乙两图,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 系谱图中3号个体的基因型与2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C. 正常基因的长度为7.0,致病基因的长度为9.7D. 若3号与一该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正常女孩概率为3/4【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甲中的“1、2、4的表现型”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乙中代表基因检测结果编号的字母a、b、c、d分别对应图甲中的1、2、3、4,据此分析图乙呈现的信息可知:长度为7.0的DNA片段为致病基因,长度为9.7的DNA片段为正常基因,1、2、3均为杂合子,4
14、为隐性纯合子(某遗传病患者)。【详解】A、系谱图甲显示,1和2均正常,其女儿4患病,据此可推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图乙中代表基因检测结果编号的字母a、b、c、d分别对应于图甲中的1、2、3、4,而4号个体患病,说明长度为7.0的DNA片段为致病基因,长度为9.7的DNA片段为正常基因,系谱图中2号个体与3号个体都含有正常基因与致病基因,即二者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B正确;C、结合对B选项的分析可知,致病基因的长度为7.0,正常基因的长度为9.7,C错误;D、3号个体为杂合子,是该病基因携带者,若3号个体与一该病基因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3/41/23/8,D错
15、误。故选B。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两组实验:甲组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乙组用无放射性的T2噬菌体去侵染用3H、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若保温时间过长,甲组的沉淀物中放射性会增强B. 若搅拌不充分,乙组的上清液中放射性会增强C. 甲组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可检测到32PD. 乙组部分子代的噬菌体的外壳中可检测到3H、35S【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甲组
16、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若保温时过长,会导致噬菌体颗粒释放出来进入上清液中,进而是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增加,而沉淀物中放射性会减弱,A错误;B、乙组用无放射性的T2噬菌体去侵染用3H、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沉淀物中是大肠杆菌,而大肠杆菌具有放射性,因而沉淀物放射性很强,若搅拌不充分,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进入上清液中有影响,但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无放射性,因而不会导致乙组的上清液放射性增强,B错误;C、甲组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去侵染无放射性的大肠杆菌,由于侵染过程中进入子代噬菌体的是噬菌体的DNA,而亲代DNA分子带有放射性,又由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而
17、产生的子代噬菌体能检测到32P,C正确;D、乙组用无放射性的T2噬菌体去侵染用3H、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噬菌体增殖所用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而大肠杆菌提供的原料具有放射性,且组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元素是C、H、O、N、S,因此乙组产生的子代的噬菌体的外壳中均可检测到3H、35S,D错误。故选C。9. 下图为DNA的复制方式模式图,图中“”表示复制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DNA复制形成的两条子链都是连续合成的B.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是相同的C. 由图示可知,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 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分析
18、:图示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根据箭头方向可知DNA复制是双向复制;DNA复制需要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所以首先需要解旋酶断裂两条链间的氢键,还需要DNA聚合酶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片段,此外还需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和能量。【详解】A、DNA复制形成的两条子链不都是连续合成的,只是其中的一条链连续合成,A错误;B、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双向复制的特点,且生成的两条子链的方向相同,即53,B正确;C、图中显示,复制后产生的子代DNA分子均保留了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因此,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正确;D、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使氢键断裂,该过程中需要消耗ATP,D
19、正确。故选A。10.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链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两者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具外套膜的正链单股RNA 病毒,其遗传物质是目前所有RNA 病毒中最大的,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过程为逆转录过程,需要RNA复制酶和核糖核苷酸的参与B. 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均需利用人体细胞内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翻译过程所需的rRNA、tRNA 均由病毒的+RNA转录形成D. 新冠病毒的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答案】D【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正常的
20、生命活动。肺炎链球菌为原核生物。【详解】A、图中的、过程为RNA复制过程,A错误;B、肺炎链球菌为原核生物,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由增殖过程图分析可知,新冠病毒翻译过程所需的rRNA、tRNA均由宿主细胞提供,无需+RNA的转录,C错误;D、新冠病毒的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因复制过程涉及-RNA链,其与+RNA链互补配对,故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D正确。故选D。11. DNA 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CH3”,称为DNA 甲基化。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和胚胎发育的早期,某些基因通过大规模的去甲基化和再甲基化过程进行重新编辑,从而产生具有发育潜
21、能的细胞。下列有关甲基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甲基化修饰不会遗传给后代B. 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的改变C. DNA甲基化不会影响基因的表达D. 特定阶段的细胞基因基因甲基化程度与细胞全能性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全能性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指生物的细胞或组织,可以分化成该物种的所有组织或器官,形成完整的个体的能力。【详解】A、DNA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A错误;B、DNA 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CH3”,称为DNA 甲基化,DNA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的碱基序列的改变,B错误;C、DNA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如启
22、动部位甲基化会导致RNA聚合酶没法与启动部位结合,无法转录,基因无法表达,C错误;D、某些基因通过大规模的去甲基化和再甲基化过程进行重新编辑,从而产生具有发育潜能的细胞,特定阶段的细胞基因基因甲基化程度与细胞全能性有关,D正确。故选D。12. 如图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在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基因a最可能来源于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B. 甲和乙时期细胞通常不能进行转录过程C. 甲、乙细胞通过基因重组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D. 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
23、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图中两细胞都没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都处于减数第二分裂后期,该细胞正常复制后的基因型为AAaaBBbb,图是该细胞在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图像,两细胞中A基因只有1个,而a基因有3个,因此基因a最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A错误;B、甲和乙时期细胞内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双链难解旋,通常不能进行转录过程,B正确;C、甲、乙细胞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不能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德州市 一中 2021 2022 学年 月考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