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十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堰市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下列反应属于细胞代谢的是()A. 希尔反应B. 卡尔文循环C. 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D. 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答案】B【解析】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希尔反应指的是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因而不属于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A错误;B、卡尔文循环 指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
2、叶绿体基质中,属于细胞代谢过程,B正确;C、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的过程没有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细胞代谢,C错误;D、猪肝研磨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分解的过程发生在体外,不属于细胞代谢,D错误。故选B。2. 某动物驱动蛋白能沿细胞骨架定向“行走”,并且能将“货物”转运到指定位置,“货物”结合在驱动蛋白的“尾部”,驱动蛋白通过“头部”与ATP结合并催化ATP水解,为“行走”供能,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驱动蛋白对ATP水解、“货物”转运都有催化功能B. 驱动蛋白能催化ATP水解是因为它能提供活化能C. 一个ATP分子含有三个储存大量能量的特殊化学键D. 为驱动蛋白“行走”过程
3、供能的ATP来自细胞呼吸【答案】D【解析】1、能产生ATP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特有的。A、根据题干“驱动蛋白通过头结合和水解ATP“和“将尾部结合的“货物”(运输泡或细胞器)转运到指定位置”,可知驱动蛋白既能转运“货物”又能催化ATP水解供能,A错误;B、驱动蛋白能催化ATP水解是因为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C、一个ATP分子含有两个储存大量能量的特殊化学键,C错误;D、驱动蛋白“行走”过程消耗能量,细胞呼吸为驱动蛋白“行走”过程供能,D正确。故选D。3. 某兴趣小组探究了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下图
4、是探究酵母菌细胞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锥形瓶封口后应放置一段时间再与锥形瓶连通B. 澄清的石灰水可以换成蓝色的溴麝香草酚蓝溶C. 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锥形瓶中的酒精,则酵母菌的培养时间应适当延长D. 仅根据测定出的酒精和CO2的量,不能推测出酵母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的强度【答案】D【解析】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A、锥形瓶封口后应放置一段时间再与锥形瓶连通,目的是消耗锥形瓶中的氧气,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5、所产生的,A正确;B、澄清的石灰水是用来检测CO2,除此之外,CO2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正确;C、酸性重铬酸钾既能将酒精中的羟基氧化成羧基,也能将葡萄糖中的醛基氧化成羧基,故应适当延长酵母菌培养时间,充分耗尽葡萄糖后再进行鉴定酒精的产生,C正确;D、根据测定出的酒精就可推测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再根据总体产生的CO2减去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则可推测出有氧呼吸产生的CO2,进而可推测出酵母菌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的强度,D错误。故选D。4. 研究者测定了某植物的普通品种(P0)与变异品种(P1)处于发育期时,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单位:mgg),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
6、叙述错误的是()品种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P00117005801751019P10245013703821241A.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B.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对红光的吸收能力相同C. 据表可知,品种P1的果皮绿色程度更深些D. 据表可知,适宜光照条件下品种P1果皮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强【答案】B【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而叶绿体利用光能,先由色素吸收光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用来制造有机物,绿色光几乎不吸收,所以绿叶反射绿色光,所以叶子在人眼看来是绿色的。A、叶绿素含有镁,类胡萝卜素不含有镁,两者的组成
7、元素不完全相同,A正确;B、叶绿素对红光的吸收能力强,类胡萝卜素几乎不吸收红光,B错误;C、品种P1总叶绿素含量占比为0382(0382+1241)23.5%,品种P0总叶绿素含量占比为0175(0175+1019)14.6%,叶绿素相对含量占比更大,则颜色更绿,C正确;D、品种P1的光合色素含量更多,则适宜光照条件下品种P1果皮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强,D正确。故选B。5. 分裂间期每条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部分。常染色质一般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异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凝集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一般转录不活跃或无转录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
8、的主要组成成分相同B. 碱性染料可以是醋酸洋红液或甲紫溶液C. ATP合成酶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质上D. 异染色质不能进行复制和转录【答案】D【解析】1、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2、分裂间期每条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部分。常染色质是进行活跃转录的部位,呈疏松的环状;异染色质无转录活性,处于凝缩状态,是遗传惰性区。A、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B、染色体可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常用的碱性染
9、料为醋酸洋红液或甲紫溶液,B正确;C、常染色质一般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易转录,ATP合成酶基因用于合成ATP需为细胞代谢供能,因此ATP合成酶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质上,C正确;D、分裂间期每条染色质可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部分,两者都能复制,D错误。故选D。6. ARC基因在心肌细胞内能特异性表达,表达产物ARC蛋白参与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miR223(链状RNA)能与ARC基因的mRNA形成杂交链,阻止ARC蛋白的合成,一个HRCR(环状RNA)能吸附多个miR223,从而抑制miR223的作用。研究发现,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会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力衰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10、的是()A. 细胞凋亡过程受严格的遗传机制调控,因此不受外界因素影响B. HRCR和miR223共同调控ARC基因的转录和心肌细胞的凋亡C. 缺血、缺氧时,心肌细胞内HRCR的含量可能减少D. ARC基因、miR223、HRCR彻底水解后的产物相同【答案】C【解析】当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细胞会产生过多的 miR-223,抑制ARC的表达,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最终引起心力衰竭。HRCR(环状)是细胞质中存在的小分子RNA,miR-223可与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这样miR-223分子减少,就减弱了对ARC表达的抑制,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缓减心力衰竭。A、细胞凋亡过程受严格的遗传机制调控,但
11、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A错误;B、HRCR和miR223共同调控ARC基因的翻译,而不是调控ARC基因的转录,B错误;C、缺血、缺氧时会导致心肌细胞凋亡,HRCR的含量减少,使更多miR223(链状RNA)能与ARC基因的mRNA形成杂交链,阻止ARC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细胞凋亡,C正确;D、基因彻底水解的产物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有核糖和尿嘧啶,D错误。故选C。7. 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说,其中遗传决定学说认为,细胞衰老的决定因素是基因组,控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基因都在特定时期有序地开启或关闭。早年衰老综合征,又称儿童早老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下列相关叙
12、述正确的是()A. 衰老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升高,导致细胞内黑色素等积累B. 遗传决定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衰老C. 遗传决定学说认为,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端粒截短受损,从而导致细胞衰老D. 儿童早老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说明细胞衰老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答案】D【解析】1、端粒学说: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逐渐缩短,从而导致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 DNA 序列受到损伤,使细胞活动趋于异常。2、衰老细胞的特征包括:多种酶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等。A、衰老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内黑色素减少,A错误;B、自
13、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细胞衰老,B错误;C、遗传学说认为细胞衰老的决定因素是控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基因在特定时期有序地开启或关闭,端粒截短受损是端粒学说的内容,C错误;D、儿童早老症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控制衰老的基因在儿童时期就开启,表现出衰老的特征,故说明细胞衰老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D正确。故选D。8. 曲线图常用来分析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生命规律。下列有关曲线图纵轴含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核DNA数量的变化B. 精子形成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C. 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D. 卵细胞形成过程中
14、,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答案】B【解析】1、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1)分裂间期: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2)分裂期:主要变化:1)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
15、从中部凹陷)。2、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A、根据曲线有斜线
16、,且终点和起点含量相同,可知该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核DNA数量的变化,A正确;B、精子形成过程中核DNA数量的变化应减半,与曲线违背,B错误;CD、若n=1,则该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也可表示件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的变化,CD正确。故选B。9.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其推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性状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B. 对母本去雄、人工传粉后都进行了套袋处理C. 对F2中不同表型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D. 假设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而在其配子中单个出现【答案】A【解析】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
17、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不能根据表现型判断亲本是否纯合,因为(完全显性时)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表现型一样,A错误;B、豌豆是两性花,对母本豌豆去雄和人工授粉后都需要套袋处理,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B正确;C、孟德尔对F2中的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C正确;D、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认为,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D正确。故选A。10. 某同学用3个面标有字母A、另3个面标有字母a的正方体甲和乙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进行性状分离比的
18、模拟实验:将甲、乙掷下,统计两个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母组合,并多次重复上述步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统计甲和乙朝上一面的字母组合,模拟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 朝上一面的字母组合有AA、Aa、aa,重复次数越多,三者的比例越接近1:2:1C. 重复多次后,甲朝上一面为A、乙朝上一面为a的组合数量约占总组合数量的一半D. 若要模拟实验中含A雄配子成活率为1/2,则应将乙的4个面标a、另2个面标A【答案】C【解析】据题可知,甲乙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分别都有两种字母,代表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统计甲乙字母组合,模拟受精过程。A、甲乙分别代表的雌雄生殖器官,掷下甲乙一面的字
19、母代表产生的雌雄配子,统计甲和乙朝上一面的字母组合,模拟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A正确;B、朝上一面的字母组合有AA、Aa、aa,重复次数越多,三者的比例越接近1:2:1,重复的次数少,有可能三者的比例不符合1:2:1,B正确;C、重复多次后,字母组合有Aa占总组合数量的一半,甲朝上一面为A、乙朝上一面为a的组合数量约占总组合数量的1/4,C错误;D、正常情况下,乙中A:a=1:1,三个面标A,三个面标a,若含A雄配子成活率为1/2,A:a=1:2,应将乙的4个面标a、另2个面标A,D正确。故选C。11. 下图表示雌果蝇进行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中遗传物质及其载体的
20、数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加倍B. 发生了细胞质均等分裂C. 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 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图中为染色体,为染色单体,为核 DNA 。 I 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 DNA =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II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 =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 =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IV 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核
21、 DNA =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A、据图可知,代表染色体,中,染色体数目都8,没有加倍,A错误;B、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了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B错误;C、中无姐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的过程中染色单体并没有消失,C错误;D、 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 DNA =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IV 中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故选D。12.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谷类作物。玉米的有茸毛对无茸毛为
22、显性,有茸毛植株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但纯合有茸毛植株在幼苗期就会死亡;杂合宽叶植株表现为高产,且产量明显高于纯合宽叶植株和纯合窄叶植株。已知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让高产抗病玉米植株自交产生F1种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F1种子有9种基因型B. F1种子发育成的宽叶植株中,高产植株占1/2C. F1种子发育成的成熟植株中,抗病植株占2/3D. F1种子发育成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植株占1/3【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设玉米的宽叶A窄叶a,玉米
23、有茸毛D无茸毛d,杂合宽叶植株表现为高产,即Dd,纯合有茸毛植株在幼苗期就会死亡,则抗病为Aa,则高产抗病基因型为AaDd,高产抗病玉米植株自交产生F1种子的基因型为33=9种,A正确;B、宽叶高产植株为AA:Aa=1:2,Aa高产,则高产植株占2/3,B错误;C、有茸毛植株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但纯合有茸毛植株在幼苗期就会死亡,则F1种子发育成的成熟植株中Aa:aa=2:1,抗病植株占2/3,C正确;D、由于有茸毛植株在幼苗期就会死亡,则不会出现AA的植株,F1种子发育成的成熟植株中,高产抗病植株占2/31/2=1/3,D正确。故选B。13. 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家庭中夫妇均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 十堰市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 调研 考试 生物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