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生物试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 1. 太空环境中,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们提供了一个类似于地面的环境,以维持机体的稳态。下列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CO2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D. 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细胞外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维持pH的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主要与蛋白质和
2、无机盐有关。【详解】A、CO2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可以调节人的呼吸频率,维持内环境中气体的相对稳定,A错误;B、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的现象,如个体的内环境稳态、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群落的各个种群之间数量上的相互制约从而达到稳定状态等等,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属于理化性质,C错误;D、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D错误。故选B。2. 神经科医生常对患者做如下检查:手持钝物自足底外侧从后向前快速轻划至小趾根部,再转向拇趾侧。成年人的正常表现是足趾向跖面屈曲,称巴宾斯基
3、征阴性。如出现趾背屈,其余足趾呈扇形展开,称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婴儿以及成年人在深睡状态下,也都可出现巴宾斯基征阳性。下列有关推理分析错误的是( )来源:中*教网A. 巴宾斯基征的初级控制中枢位于下丘脑,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B. 巴宾斯基征阴性和巴宾斯基征阳性都有完整的反射弧中国&教育出%版网C. 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D. 推测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答案】A【解析】【分析】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彼此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骨髓中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
4、的调控,这样相应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够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巴宾斯基征是一种非条件反射,其初级控制中枢位于脊髓,但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错误;B、巴宾斯基征阳性是一种病理性反射,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以巴宾斯基征阴性和阳性都具有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C、正常人巴宾斯基征阴性是在大脑皮层控制下形成的反射,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特点,C正确;D、巴宾斯基征阳性成年人患者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关区域有损伤,不能对脊髓中的控制中枢做出调控作用的反应,D正确。故选A。3. 已知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则该反射的
5、类型及其神经中枢分别是( )A. 条件反射、脊髓B. 条件反射、大脑皮层中国教育出#版网&*%C. 非条件反射、脊髓D. 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来源:zzstep.&com*【答案】C【解析】【分析】1、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性的反应活动。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详解】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只
6、经过了一次突触传递,体现不出分级调节,故该反射的类型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ABD错误,C正确。故选C。4. 电影长津湖中的画面和声音信息会使人们心跳加速且久久不能平静,其原因一方面是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另一方面是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电影中的惊险画面使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机体呼吸加快、心率加速B. 肾上腺素和神经递质都可以进入内环境,经体液运输与靶器官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C. 心跳加速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 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的过程,需要钠离子通道的开放,需要消耗
7、ATP【答案】D【解析】【分析】肾上腺素是由人体分泌出的一种激素。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和神经传送体,由肾上腺释放。【详解】A、眼睛看到的画面而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从而使肾上腺产生并分泌肾上腺素,其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A正确;来%源#:中教&网B、肾上腺素是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神经递质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的化学物质,二者均可以进入内环境,并经过体液运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发挥调节作用,B正确;C、结合题干可
8、知,兴奋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心脏、兴奋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均为神经调节,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D、神经纤维上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的过程,需要钠离子通道的开放,不需要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D。5. 许多年轻人喜欢熬夜,长此以往,有的人出现失眠的症状。为了加速睡眠,开始口服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已知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B.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C. 该过程褪
9、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 褪黑素可能是一类不被消化酶水解的小分子物质【答案】A【解析】中国*教育出%版#网&【分析】据图分析: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该过程中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错误;B、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
10、增多,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因此,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来源:中教&网%D、含有褪黑素的保健品开始口服,推测可能是一类不被消化酶水解的小分子物质,D正确。来源%:中教网#&故选A。6. 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就会引发哮喘B. 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C. 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D.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释放来治疗哮喘来#*源:&中教网【答案】C【解析】【分析
11、】过敏反应属于一种免疫能力过高即过于敏感的免疫失调病,它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过敏原与附着于某些细胞(如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上的抗体结合,引起该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由分析可知,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不会引发哮喘,A错误;B、浆细胞没有识别功能,B错误;来&源#:中*教网C、过敏原首次引起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肥大细胞表面,C正确;D、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抑制过敏介质释放,D错误。故选C7. 人体内某种肿瘤细胞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ADH),使该激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水平,致人患上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下
12、列关于SIADH肿瘤患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患者体内ADH可由下丘脑和某些肿瘤合成分泌B. 患者肾小管和集合管会加强重吸收水而减少尿量C. 患者体内超量ADH会反馈抑制肿瘤的分泌活动D. 患者SIADH消失可作为该肿瘤治疗治愈的依据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C【解析】【分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由题意可知,某些肿瘤也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据此答题。【详解】A、人体的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再据题意,某些肿瘤也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A正确;B、ADH作用于
13、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患者尿量减少,B正确;C、患者的某些肿瘤能够持续合成分泌额外的抗利尿激素,说明肿瘤的ADH分泌活动不受体内超量ADH的反馈调节,C错误;D、若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对该患者肿瘤进行彻底治疗,可消除肿瘤ADH超量分泌引起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IADH),即患者SIADH消失可作为该肿瘤治愈的依据,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以肿瘤组织抗利尿激素的额外超量分泌为情境考查水盐平衡调节及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考查稳态与平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素养,归纳概括和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思维素养。8. 人接触
14、辣椒后,往往会感觉“热辣烫口”。在口腔或皮肤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香草酸受体,它能被辣椒素或高温刺激激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辣椒素与香草酸受体结合后,兴奋以化学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B. 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的反射活动中,吃辣椒时喝热饮会加重疼痛C. 有人吃辣椒会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D. 吃辣椒后进入低温空调房降温,机体的散热量增加,产热量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所以人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香草酸受体结合,进行信息传递。来源:&z%zstep#.com2.炎热环
15、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神经纤维传导,A 错误;B、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还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算反射活动,B错误;C、吃辣椒大汗淋漓且面部发红,原因是产热增加,汗腺分泌加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C 正确;D、进入低温空调房后,机体的散热量和产热量均增加,且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进而维持机体体温恒定,D错误。故选C。9. 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乙烯B. 在调节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具有拮
16、抗作用C. 激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中国教育出#&版%网D. 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组控制的结果,同时还受植物激素和环境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促进细胞伸长生长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赤霉素,而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乙烯能抑制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可见,图中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多种植物激素间协调配合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详解】A、 根据分析,是赤霉素,是生长素,是乙烯,A错误;B、在调节幼苗生长过程中,赤霉素与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乙烯与都具有拮抗作用,B正确;C、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
17、生长,C正确;D、黄瓜幼苗的正常生长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同时还受植物激素和环境(光照、温度等)影响,D正确。故选A。来源*:zz#step.co&m10. 关于植物激素调节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错误的是( )A. 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B. “一个烂苹果会槽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脱落酸C. 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茄子产量影响不大D. 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生命活动【答案】B【解析】来%源:中教网#*【分
18、析】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中国教%育*出版#网2、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详解】A、尿液中含有生长素,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促进树枝生根,其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A正确;B、“一个烂苹果会槽蹋一筐好苹果”,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乙烯,B错误;中#国教育出&版*网C、生长素促进子房壁的发育,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授粉,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产量影响不大,C正确;来源:D
19、、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能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生命活动,被称为第六类植物激素,D正确。故选B。来*源:中教网11. 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角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优势种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来&源:*%B.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C. 种群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 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中国教育出版网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详解】A、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物种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A错误;B、习性相似的物种如果资源短缺,会发生竞争,
20、不利于资源的利用,B错误;C、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D、不同高度的喜鹊属于同一物种,不能反映动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D。12.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形曲线增长(如图中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呈“S”形曲线增长(如图中乙曲线)、结合题图分析,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e点B. 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来源:#zzstep&.c%o*mC. 若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D. 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
21、中可能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答案】B【解析】来&源:z*%【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J”型增长曲线,乙为“S”型增长曲线。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 K/2 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是 K/2 处,即c点,A错误;B、e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增长速率为0,B正确;C、防治蝗虫数量应在种群数量及增长率较低时,所以应在b点之前进行,C错误;D、
22、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高,因为其中可能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用稀释涂布平板阀计数是统计结果比实际的低,以为一个菌落可能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发育而来,D错误。故选B。13. 调查草原上某区域(10km2)内绵羊种群密度时,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第二次捕获40只,其中被标记的绵羊有21只。标记物不影响绵羊的生存和活动,并且可用于探测绵羊的状态,若探测到第一次标记的绵羊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种间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因为该段时间内有绵羊的出生而种群总数量保持稳定,则该区域绵羊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 )w%w#w.zz*A. 10只/km2B. 12只/km2C. 15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新高 联考 协作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考试 生物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