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2-【备战2022】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新课标专用)(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卷02-【备战2022】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新课标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02-【备战2022】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新课标专用)(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2】高考生物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2月卷第二模拟(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90分)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21年1月湖北省联考)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B.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 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 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含有大量以
2、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详解】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且理化性质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A正确;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错误;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增加,水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则组织液增多,D正确。故选B。2.(2021年1月广东省联考) 下列所述生产与生活中的做法,合理的是( )A. 做面包时
3、加入酵母菌并维持密闭状态B. 水稻田适时排水晒田以保证根系通气C. 白天定时给栽培大棚通风以保证氧气供应D. 用不透气的消毒材料包扎伤口以避免感染【答案】B【解析】【分析】常考的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3、做馒头或面包时,加入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4、食醋、味精制作: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醋酸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有氧呼
4、吸。5、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6、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7、提倡慢跑:促进肌细胞有氧呼吸,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详解】A、做面包时加入酵母菌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暄软多孔,由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故不能维持密闭状态,A错误;B、水稻田适时排水晒田的目的是保证根系通气,防止根系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造成毒害,B正确;C、白天定时给栽培大棚通风的目的是保证二氧化碳的供应,C错误;D、用透气的消毒材料包扎伤口以抑制厌氧菌大量繁殖,避免感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
5、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3.(2021年1月湖南省联考) 细胞通过跨膜运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依赖载体蛋白的跨膜转运是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B. 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运输是主动运输的特点C. 自由扩散可以通过消耗能量加快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D. 葡萄糖分子既能通过自由扩散也能借助载体蛋白进出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详解】A.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也包括自由扩散和胞吞胞吐,不依赖载体蛋白,A错
6、误;B.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运输是主动运输的特点,B正确;C.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而是由膜两侧的浓度差决定物质进出细胞的速度,C错误;D.葡萄糖分子既能通过主动运输也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但不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D错误故选B。4.(2021年1月江苏省联考)多细胞生物要经历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B. 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C. 凋亡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膜破裂D. 细胞的长大会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的限制【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细胞衰老特征:1)细胞
7、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2)细胞内酶活性降低3)细胞内色素积累4)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5)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3.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详解】A、细胞分化本质上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B、呼吸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是衰老细胞的特征,B正确;C、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其细胞核体积不一定变小,细胞膜也不一定破裂,有可能是细胞内部的溶酶体裂解,细胞从内部被自噬,C错误;D、细胞的长大会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的限制,所以细胞要通过分裂增殖减小这个比例,D正确。故选C。5.(2021年1月辽宁省联
8、考)下列实验中,有关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实验名称注意事项A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装片中的叶片随时保持有水状态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使用新鲜肝脏的研磨液C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研磨应充分而迅速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从静置试管的中部吸取培养液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分析】1、观察叶绿体、线粒体和原生质的流动需要保持细胞活性。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过程中,为了使研磨的更加充分,可加入二氧化硅。【详解】A、用高倍镜观察藓类叶片的叶绿体时,临时装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保持细胞活性,A正确;B、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数量较多,故应使用新鲜肝脏的研磨
9、液,B正确;C、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需要用到无水乙醇,无水乙醇具有挥发性,故研磨的要迅速;充分研磨可以增加提取液中的色素含量,使实验结果更明显,C正确;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不能直接从静置试管的中部吸取培养液,而应振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后再吸取,D错误。故选D。6. (2021年1月重庆市联考)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遗传性骨骼肌变性疾病,临床上以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肌肉萎缩、肌无力为主要表现。如图为Becker型进行性肌肉营养不良症的系谱图(图中黑色为患者),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个体致病基因的来源是()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分
10、析】根据题干信息“该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控制该病的基因,-1的基因型是XaY,-1是XAXa,-2是XaY,-1基因型是XAY,-2是XAXa,-3是XaY,-4是XaXa。【详解】由于-1是男性,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其母亲-2,由于-1的父亲-1不携带患病基因型,因此其致病基因也只能来自于-2,所以-1个体致病基因的来源是-2。B正确。故选B。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9分)29.(2021年1月河北省联考,11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被建筑物或冠层
11、叶片遮挡阳光情况,为了探究植物对遮阴的反应,研究人员首先测定了不同遮阴环境中光合有效辐射(P)以及蓝光(B)、红光(R)在光合有效辐射中所占的比例。然后,将生长一致的某种盆栽植物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生长数周,测定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结果如表所示。环境条件光合有效辐射(P)(molm-2s-1)蓝光比例(B/P)红光比例(R/P)叶绿素a含量(mgg-1)叶绿素b含量(mgg-1)阳光直射10500025039121028建筑遮阴1160036029145039冠层遮阴800033027158045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后ABC三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
12、含量变化趋势及其生理意义是_,B、C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比例更适应遮阴环境,原因是_。(2)将实验后的A、B、C组植物同时置于建筑遮阴环境中,三组植物叶绿体中生成ATP和NADPH最多的是_组。(3)将一定数量的实验后B组植物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进行同样时长的光合作用,取叶片做脱色处理,在碘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取出观察,着色最深的是处于_环境中的叶片。(4)植物体一些新生的嫩叶经常会遇到被其他叶片部分遮挡的情况。研究发现光照会引起植物细胞内生长素含量减少,一个叶片左、右两部分的叶肉细胞输出的生长素会分别沿着该侧的叶柄细胞向下运输(如图所示)。据此推测,图中被遮挡嫩叶叶
13、柄生长状态发生的变化是_,这种生理反应的意义在于_。【答案】(共11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 含量逐渐增多;增大光合速率 叶绿素a/b降低,捕获光能(蓝光)的能力上升 (2) . C (1分) (3). 阳光直射 (4). 生长快于未遮光部位(向光生长) 保证遮光部位的生长需求【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目的是为研究植物对遮阴的反应,故实验的自变量为有无遮阴及遮阴程度,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及光合辐射等指标。【详解】(1)据题干信息可知:A、B、C三组的环境条件分别为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据表格数据可知随着环境中光照减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多;通过叶绿素含量更
14、多,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捕光能力,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是植物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据表可知:因叶绿素b对蓝紫光的吸收能力更强,在遮光条件下,以蓝光为主的散光比例增加,故叶绿素b的含量增多,因此B、C组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b比例更适应遮阴环境。(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ATP和NADPH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一般而言,色素含量越高,则光反应越强,故三组植物叶绿体中生成ATP和NADPH最多的是叶绿素含量最高的C组。(3)将叶片做脱色处理后在碘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的目的是检测淀粉的产量,光合作用强度越大,则产物的量越多。若实验后将B组植物分别置于阳光直射、建筑遮阴和冠层遮阴环境中,则三组的叶绿素含量和比例相同
15、,此时光照强度越强,光合有效辐射越大,则光合作用越强,暗反应合成的(CH2O)等有机物越多,则着色更深,故着色最深的是处于阳光直射环境中的叶片。(4)由于植物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有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图示植物叶片左侧被遮挡,右侧能接受光照,则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故植物叶柄表现为遮光部位生长快于未遮光部位(向光生长);该生理意义在于保证植物即使在遮光条件下也可适度生长。【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与变量原则,并能结合图表信息分析作答。30. (2021年1月湖北省联考,8分)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胞内钾离子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而胞外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浓度分别约为胞内的10倍和
16、10000倍。(1)神经细胞遇到适当刺激后可产生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动作电位。其中,在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_。(2)实验发现,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_。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上所述,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_。(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突触是神经元之间
17、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经过了_(填“一次”或“多次”)突触传递,其神经中枢位于_。【答案】(共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 相反 (2) . 动作电位的传导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2分) 动作电位和钙离子跨膜运输都影响神经递质释放(2分) (3) 反射弧 一次 大脑皮层【解析】【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2022 02 备战 2022 高考 生物 名校 地市 好题必刷全真 模拟 新课 专用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4866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