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年高三四调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年高三四调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年高三四调考试生物word版含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衡水中学2023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四调考试生物一、选择题1. 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抗体酶将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功能巧妙结合,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特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酶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 该酶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 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一系列温度梯度下保温D. 低温和高温均会使该酶失活【答案】C【解析】【分析】1、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高温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是酶的结构完整。【详解】A、酶的作用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B、该酶是一种具有催化
2、功能的抗体分子,本质为蛋白质,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是氨基酸,B错误;C、探究该酶的最适温度时,应先将酶和底物分别在一系列温度梯度下保温,然后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C正确;D、低温不会使该酶失活,D错误。故选C。2. 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下图1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为了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地记录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中基底前脑(BF)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腺苷传感器,并使之表达在BF区的细胞膜上,其工作原理如下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储存在囊泡中的ATP通过主动运输转运至胞外B. ATP可被膜上的水解酶水解,脱去2个磷酸产生腺苷C. 腺
3、苷与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从而使绿色荧光蛋白发出荧光D. 满足实验要求的传感器数量随着睡眠-觉醒周期而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1、ATP的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式中A代表腺苷(腺苷-腺嘌呤+核糖),T代表3个,P代表磷酸基团。 2、题图分析:图l表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囊泡中的ATP通过胞吐出来被利用,转化为腺苷,而腺苷又通过核苷转运体进入囊泡转化为ATP。图2表示腺苷传感器,当腺苷与受体结合,导致受体一侧的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并发出荧光。【详解】A、由图1可知,储存在囊泡中的ATP通过胞吐方式转运至胞外,A错误;B、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A为腺苷,所以ATP需要被膜
4、外或膜内的水解酶分解,脱去3个磷酸才能产生腺苷,B错误;C、由图2可知,腺苷与相应受体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从而使绿色荧光蛋白发出荧光,C正确;D、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腺苷传感器是记录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中基底前脑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所以,胞外腺苷水平的变化随着睡眠-觉醒周期而变化,而不是传感器数量随着睡眠-觉醒周期而变化,D错误。故选C。3. 如图是“探究有活性的水稻种子呼吸作用”实验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将种子浸透的目的是增加种子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作用B. 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0点,在适宜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红色小液滴将向右移动C. 红色小液滴停止
5、移动后,种子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D. 为证明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放置煮熟种子的对照实验装置【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大,代谢越旺盛。2、种子呼吸作用相关的气体变化: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可产生二氧化碳。【详解】A、将种子浸透的目的是增加种子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从而增强种子的代谢作用,提高其呼吸作用,A正确;B、实验开始时,红色小液滴位于0点,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由于种子呼吸会消耗氧气,而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KOH溶液吸收,故红色小液滴将向左移动,B错误;C、红色小液滴停止移动后,说明种子不再消耗氧气,即只进行无
6、氧呼吸,C正确;D、为证明红色小液滴的移动仅由种子的生理活动引起,需另设放置煮熟种子的对照实验装置,观察红色小液滴是否移动,D正确。故选B。4. 大豆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如图为大豆叶片及根瘤中部分物质的代谢、运输过程。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色素分布于叶肉细胞的甲中,可用纸层析法进行提取B. TP是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的有机物,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C. 根瘤菌中合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D. 根瘤菌中的固氮酶是在大豆根细胞的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合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CO2进入叶绿体经固定形成PGA,PGA还原成TP,TP分进入细胞质基质合
7、成蔗糖,蔗糖在维管束中可以向上或向下运输。根瘤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在固氮酶的催化下,固定成NH3,NH3直接参与豆科植物细胞中氨基酸的合成,豆科植物产生的糖类可以供给根瘤菌利用。【详解】A、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提取光合色素采用无水乙醇,A错误;B、据图可知,CO2进入叶绿体基质形成PGA,然后PGA被还原形成TP,TP被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B正确;C、根瘤菌细胞为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错误;D、根瘤菌中的固氮酶是在根瘤菌细胞的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合成的,D错误。故选B。5. 细胞凋亡过程大致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的正常生命历程,对
8、生物体是有利的B. 细胞中与凋亡相关的基因不是机体固有的C. 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膜的流动性有关D. 细胞凋亡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凋亡贯穿生物体整个生命历程,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对生物体是有利的,A正确;B、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与凋亡相关的基因是机体固有的
9、,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B错误;C、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D、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与凋亡相关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故选B。6. 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受粉植物,果实有刺(A)对果实无刺(a)为显性。现有一批杂合果实有刺黄瓜,分别进行如下处理,方案:单独种植管理(植株间不能相互传粉),得到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方案: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方案中F2果实有刺植株中杂合子占2/3B. 方案中,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植株比例逐渐增高C. 方案中F3果实无刺植株占1/4D.
10、不管种植多少代,方案中每代A、a的基因频率均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黄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植物,果实有刺对果实无刺为显性,杂合有刺黄瓜基因型为Aa。【详解】A、方案为单独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再分别单独种植,该方案相当于自交,Aa自交,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再单独种植,则F2中AA和aa均占3/8,Aa占1/4,F2中果实有刺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3:2,其中杂合子占2/5,A错误;B、方案相当于自交,自交情况下杂合子的比例会逐代降低,即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比例会逐渐减少,而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与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比例相等,基因型为
11、aa的植株的比例会增加,果实有刺植株的比例=1基因型为aa的植株的比例,因此随种植代数的增加果实有刺植株的比例逐渐降低,B错误;C、方案为常规种植管理,得到的每代种子均常规种植,相当于自由交配,每一代中配子A与a所占的比例都为1/2,果实无刺植株(aa)所占的比例为1/4,C正确;D、没有淘汰和自然选择的情况下,不管种植多少代,自交和自由交配方案A、a的基因频率始终不变,D错误。故选C。7. 枯草杆菌有噬菌体M敏感型菌株(S型)和噬菌体M不敏感型菌株(R型)两种类型,噬菌体M能特异性地侵染S型菌。实验小组用三组培养基分别培养S型菌株、R型菌株和混合培养S型+R型菌株,一段时间后,向三组培养基中
12、接入噬菌体M,枯草杆菌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S型菌能为噬菌体M的增殖提供模板、原料和相关的酶B. 混合培养后,R型菌能使S型菌转化为R型菌C. 混合培养过程中,S型菌诱导R型菌发生了定向突变D. S型枯草杆菌细胞膜上含有能被噬菌体M识别的受体【答案】D【解析】【分析】1、病毒只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需要寄主细胞提供增殖所需的酶、原料和能量,自身的核酸提供模板。2、图中R型细菌单独培养时,因为为M不敏感型,则噬菌体不能侵入R型细菌,R型细菌数量增加,S型细菌因被侵染而数量减少,混合培养两种细菌数量均减少,则可能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详解】A
13、、噬菌体是病毒,由DNA和蛋白质构成,需要寄生于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寄主为病毒提供原料、相关的酶和能量,模板由病毒提供,A错误;B、混合培养后S菌和R菌数量均降低,且趋势和S型细菌相近,与R型细菌不同,说明S型菌没有转化成R型菌,B错误;C、突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D、噬菌体M能特异性地侵染S型菌,说明S型枯草杆菌细胞膜上含有能被噬菌体M识别的受体,D正确。故选D。8. 真核生物的DNA分子中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可以大大提高DNA复制速率。某科研团队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种精细的DNA复制起始位点的识别调控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DNA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DNA的初始结合位点B. DNA的两
14、条链在复制起始位点解旋后都可以作为转录的模板C. DNA复制时只能是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进行D. 将外源的尿嘧啶类似物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可鉴定复制起始位点【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详解】A、DNA解旋成为单链之后才能开始复制,而解旋酶的作用是使DNA双链中氢键打开,因此,DNA复制起始位点是解旋酶与DNA的初始结合位点,A正确;B、转录是以
15、DNA的模板链为模板进行的,B错误;C、DNA复制时可能是从复制起始位点开始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而且表现为多起点复制,进而提高了DNA分子的合成效率,C错误;D、尿嘧啶不是组成DNA的碱基,故不能将其类似物掺入新合成的DNA链中鉴定复制起始位点,D错误。故选A。9. 羟胺可使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从而与腺嘌呤配对。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了羟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细胞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一个或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B. 该细胞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C. 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测突变位点的位置D. 胞嘧啶发生羟化的
16、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相等【答案】B【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羟化,若这两个发
17、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DNA分子的一条链上,则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只有一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若这两个发生羟化的胞嘧啶位于DNA分子的两条链上,则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后,有两个子细胞中含有羟化胞嘧啶,A正确;B、由于DNA分子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若一个精原细胞在进行DNA复制时,一个DNA分子中有两个胞嘧啶发生羟化,则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可能有一条或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不可能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含有羟化胞嘧啶,B错误;C、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C正确;D、由于羟化胞嘧啶依然是与嘌呤配对,因此胞嘧啶发生羟化的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的含量相等,D正确。故选B。10. 真核生物转录形
18、成前体RNA,再通过剪接将其中不需要的片段去除,最后形成具有正常功能的mRNA。如图是S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参与解旋和连接B. 过程中,均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C. 过程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蛋白质的合成速率D. 过程为分解异常的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该过程需要RNA酶的参与【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过程表示转录,过程表示前体RNA的加工,过程表示翻译,过程表示异常mRNA的降解。【详解】A、过程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参与,A正确;B、过程没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19、过程表示前体RNA的加工,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表示异常mRNA的降解,没有磷酸二酯键的形成,B错误;C、过程中一条mRNA链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多条肽链,以提高蛋白质合成速率,C正确;D、过程为利用RNA酶分解异常mRNA以阻止异常蛋白的合成,D正确。故选B。11. “13三体综合征”患者头小且患先天性心脏病,智力远低于常人,该病患者的体细胞中13号染色体有3条,而并非1对。某家庭正常父母亲生了一个“13三体综合征”患者。有关该患者产生的原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可通过遗传咨询或产前诊断确定胎儿是否患“13三体综合征”B. 可能由患者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
20、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C. 可能由患者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D. 可能由患者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离导致【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文:“13三体综合征”的病人13号染色体有3条,其原因可能是父亲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13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与正常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异常的受精卵所致;也可能是母亲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13号染色体多了一条,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形成异常的受精卵所致。【详解】A、“13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引起的遗传病,通过遗传咨询不能确定胎儿是否患“13三体综合征”,可经
21、过产前诊断进行初步确定,A错误;BC、若患者母亲的初级卵母细胞或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则可能产生含有两条13号染色体的卵细胞或精子,其与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结合,会导致胎儿患病,BC正确;D、若患者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离,则可能产生含有两条13号染色体的卵细胞或精子,其与正常的精子或卵细胞结合,会导致胎儿患病,D正确。故选A。12. 科研人员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wt(野生型水稻)得到mp和ac两个矮秆突变型植株,再利用其进行下列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mp与ac突变基因分别位于
22、1号和11号染色体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杂交组合F1是否表现突变性状F2突变型植株数F2野生型植株数 wt + mp否102310 mp wt否95290 wt ac否74208 ac + wt否85260A. 两对矮秆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 两个矮秆突变型植株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C. mp与ac杂交,F1的表型为突变型D. mp与ac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中突变型植株占7/16【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表格分析,mp与ac的突变基因分别位于1号和11号染色体上,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组合wt和mp无论正交还是反交,F2的性状分离比突变型
23、:野生型都接近1:3,说明野生型是显性性状,mp突变型是隐性性状,同理可得野生型是显性性状,ac突变型是隐性性状。【详解】A、据题意可知,mp与ac的突变基因分别位于1号和11号染色体上,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矮秆突变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表中wt和mp不管正交还是反交,F2的性状分离比突变型:野生型都接近1:3,说明野生型是显性性状,mp突变型是隐性性状,同理wt和ac正反交,F2中突变型:野生型都接近1:3,说明野生型是显性性状,ac突变型是隐性性状,综上所述,两个矮秆突变型植株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B正确;C、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则wt的基因型为AA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衡水 中学 2023 年高 三四 考试 生物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