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四川省遂宁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遂宁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高二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 微博上曾爆料,在可可西里保护区有越野车追逐藏羚羊的事件发生。当初人们将藏羚羊的栖息地建成藏羚羊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A. 易地保护B. 就地保护C. 恢复生态环境D. 防止滩涂被破坏【答案】B【解析】【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 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易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详解】由题意分析可知,将藏羚羊的栖息地建成藏羚羊自然保护区的措施属于就地保护,B符合题意,ACD不符
2、合题意。故选B。【点睛】2. 面对“新冠”病毒英国政府采取了群体免疫政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新冠”病毒的感染对人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 若病毒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人的寄生关系C. 在存活的人群体中对病毒的抗性基因频率有所下降D. 人和病毒之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病毒是专性寄生物,是非细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在人体寄生的过程中实现了人与病毒的共同进化。【详解】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没有抗性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抗性的个体能生存下来,A正确;B、毒性过强会导致宿主(人)死亡,宿主死亡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场所,故病毒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人的寄生关系,B正确;C、由于病毒的选择,存活的人群具有对病毒的抗性而生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存活的人群体中对病毒的抗性基因频率逐渐上升,C错误;D、病毒对人有寄生关系,通过寄生关系,人和病毒之间在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C。【点睛】3. “稻鱼共
4、生系统”是我国南方的特色农业生态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在水稻田中养鱼。下面是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箭头和字母分别表示碳元素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调查丁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抽样检测法B. 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C. 该生态系统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D. “稻鱼共生系统”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能减少农药使用,从而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a表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b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c为生产者向消费者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d表示消费者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e、f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流向分解
5、者的物质和能量,g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详解】A、调查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水稻生长是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水稻生长期,水稻光合作用利用的碳元素大输出的碳元素,表现为有机物的积累,所以该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量为a(b+c+e),B正确; C、该生态系统通过稻田养鱼,调整了能量流动的关系,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C正确;D、“稻鱼共生系统”通过养鱼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幼嫩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减少农药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D正确。故选A。4.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传递信息的是( )A. 雌蛾分泌性激素B. 工蜂跳8字舞C. 蟑螂昼伏
6、夜出D. 鸟类的鸣叫【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概念:信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2、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详解】A、雌蛾分泌性激素吸引雄性属于化学信息,A不符合题意;B、工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B不符合题意;C、蟑螂昼伏夜出为行为习惯,没有信息的传
7、递,C符合题意;D、鸟类的鸣叫属于物理信息,D不符合题意。故选C。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顶级的消费者的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B. 某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C. 某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D. 分解者消费者总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指的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详解】A、最顶部的消费者的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n-1(n指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目),A错误;B、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B正确;C、上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
8、被下一营养级同化,C错误;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指的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B。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正确处理人、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下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应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B. 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分析,洞庭湖湿地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等直接价值C. 常有人将从市场上买来的动物放归自然环境,这种“放生”行为一定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 温室效应可能导致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融化,从而导致南极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答案】D【解析】【分析
9、】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常见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和立法保护。【详解】A、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而不是接纳各地迁移来的濒危野生物种,A错误;B、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等生态价值属于间接价值,B错误;C、“放生”行为不一定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如所“放生”生物为入侵生物,C错误;D、温室效应可能导致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融化,从而导致南极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D正确。故选D。7.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
10、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j、k、m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正确的是()A. 图中存在4条食物链,d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 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c=f+i+mC. 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c/a106kJD. d和m的总和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占其能量的10%-20%【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a表示草固定的能量,b表示兔子同化的能量,c表示狼同化的能量;g、h、i是呼吸散失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j、k、m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详解】A、图中只有1条
11、食物链,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食物链的组成,A错误;B、狼同化的能量是c,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i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f,可表示为c=f+i,B错误;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1106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1106b/ac/b=c/a106kJ,C正确;D、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分解者不占营养级,D错误;故选C。8. 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物繁衍的基本单位B. 群落的丰富度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D.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12、,彼此有利【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物繁衍的基本单位;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详解】A、种群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物繁衍的基本单位,A正确;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最重要特征,B错误;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等因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往返,C正确;D、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
13、有利,如豆科植物和根瘤菌,D正确。故选B。9. “燕燕于飞,颉(xi)之颃(hng)之”、“燕燕于飞,上下其音(诗经国风),燕子表达的分别是哪一类信息( )A. 生物信息 物理信息B. 行为信息 物理信息C. 化学信息 物理信息D. 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答案】B【解析】【分析】1、自然界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称为物理信息。物理信息可以来源于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2、动物的特殊行为主要指各种动作,这些动作也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即动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3、在生命活动中,生物还产生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
14、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这就是化学信息。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上忽下”、“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燕子通过翅膀的扇动和声音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详解】A、燕子表达的不属于生物信息,有物理信息,A 不符合题意;B、由分析知,燕子表达的属于行为信息和物理信息,B符合题意;C、燕子表达的不属于化学信息,有物理信息 ,C不符合题意;D、燕子表达的有物理信息,没有生物信息,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 下列关于硝化细菌和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都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 都与豆科植物共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C. 都能进行生物固氮,为植
15、物的生长提供氮素D. 都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答案】D【解析】【分析】硝化细菌能利用无机物氧化时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变形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上属于生产者;根瘤菌是异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将氨气转化为含氨化合物,属于固氮微生物。【详解】AB、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能固氮,无需与豆科植物共生,AB错误;C、硝化细菌不能固氮,根瘤菌是异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能固氮,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是指将氨气转化为含氨化合物,C错误;D、硝化细菌和根瘤菌都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正确。故选D。11. 下
16、表是某城市公园内的部分湿生植物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已知湿生植物可通过通气组织将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运输至根部,进而释放到根际土壤或水体中,该过程有助于去除水体污染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名适应水深/cm主要生态修复作用芦苇3060有助于硫化物、石油类等污染物的去除睡莲30根吸收水中的铅、汞及苯酚有害物质黑藻90250对某些金属有吸收作用A. 芦苇有助于去除石油类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 表中湿生植物在同一区域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 湿生植物根部释放的氧气可被微生物用来分解有机物D. 湿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修复水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A【解析】【分析】多样性
17、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芦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错误;B、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表中湿生植物在同一区域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正确;C、湿生植物根部释放的氧气会被需氧微生物利用,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C正确;D、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湿生植物可以净化水质、修复水体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故选A。12. 下列叙
18、述与图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A 表示迁入率,表示迁出率,X表示种群密度B. 表示空间和资源充裕,表示引入某种动物的天敌,X表示该动物的环境容纳量C. 表示土壤腐殖质增多,表示长期干旱,X表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D. 表示复杂的食物网,表示人类活动,X表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与X关系是正相关,与X的关系是负相关;【详解】A、表示迁入率,增加种群密度,表示迁出率,减小种群密度,与模型相符,A错误;B、空间和资源充裕,则X环境容纳量增加,引入某种动物的天敌,则动物的环境容纳量减小,与模型相符,B错误;C、土壤腐殖质增多,则X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增加,长期干旱下,
19、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减小,与模型相符,C错误;D、食物网越复杂,则X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人类活动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可能降低自我调节能力,与模型不符,D正确。故选D。13. 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果酒制作时,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B. 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C. 果醋制作过程中打开发酵瓶是因为果酒产生果醋时会生成二氧化碳D. 变酸的果酒表面形成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繁殖形成的【答案】D【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菌种主要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的
20、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产生酒精。【详解】A、果酒制作时,发酵瓶需留有1/3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液溢出,A错误;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并注意无菌操作,B错误;C、果醋制作过程中打开发酵瓶是因为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存活,C错误;D、变酸的果酒表面形成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繁殖形成的,D正确;故选D。14. 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如下图所示,据此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中反映了该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B. 和、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和之间则没有C. 若图中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的数量会减少D. 各营养级的生物数量绘制成数量金字塔,
21、不一定呈正金字塔型【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营养结构,则是生产者,和是消费者,生态系统的能量只能由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详解】A、图示为营养结构,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态系统反复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所以该图可反映能量流动,A错误;B、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所以和、和、和之间存在信息交流,B错误;C、若图中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因缩短食物链,降低了的营养级,所以若图中由于某种原因而灭绝,则的数量会先逐渐增多后趋于动态平衡,C错误;D、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金字塔可能是倒置的,不一定呈正金字塔型,D正确;故选D。15. 某农田弃耕一段时间后,
22、逐渐出现杂草、灌木及小型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经过漫长的演替过程,该地必然能形成森林群落B. 由于灌木丛较高,灌木遮挡草本植物,导致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减少C. 为加速群落演替,可构建人工林以缩短演替时间,对生物多样性形成有积极作用D. 群落演替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演替的特点可描述为:(1)群落发展有顺序、有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群落引起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即演替是由群落控制的。(3)演替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顶点,即形成顶极群落。【详解】A、
23、除演替时间外,该农田能否演替至森林阶段还取决于环境,如果是在干旱的地方,很难演替至森林阶段,或许只能演替至草本植物阶段或者灌木阶段,A错误;B、随着草本植物阶段演替至灌木阶段,群落结构变得复杂,所以群落对光的利用率增加,B错误;C、人工林生物种类简单,不利于提高物种丰富度,C错误;D、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等,所以各影响因素常处于动态变化中,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增长或维持,不适应变化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D正确。故选D。16. 下图是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影响b处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强度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四川省 遂宁 学校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生物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