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04-2022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全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
《模拟卷04-2022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全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卷04-2022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全真模拟卷(解析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理科综合全真模拟卷04生物(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含有
2、的磷脂分子结构相同,但蛋白质不同B盐酸能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健那绿结合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既参与物质加工,又参与物质运输【解析】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都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磷脂分子结构相同,但三种膜的功能不同,这与各种膜上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盐酸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甲基绿)结合,B错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C正确;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有关,D正确。故选B。【答案】B 2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
3、的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C一般来说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都可产生4种精子D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黄色:褐色9:4:3【解析】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图示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毛色而不是所有性状,B错误;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即一个基因型为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2种4个精子,C错误;基因型为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黑色:黄色:褐色9:4:3,D正确。【答案】D3.“引来繁华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长高B适当喷洒萘乙酸可延长“繁华缀满枝”的时间C适时打顶去心,可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D乙烯和脱落酸可协同调节“瓜熟蒂落”的过程【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因此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株生长,A错误;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跟生长素类似的功能,一定浓度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适时打顶去心,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现象,可使植株多开花多结果,C正确;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
5、了“瓜熟蒂落”的过程,D正确。【答案】A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B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可能不同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功能差异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D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解析】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正确;同种生物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可能不同,B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功能差异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成的,C错误;致癌因子会导致细胞中的DNA损伤,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进而导致癌变发生,D正确。故选C。【答案】C5科技工作者在广西发现了可能是现代栽培水稻祖
6、先的万年野生稻,它们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可与近缘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能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C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遗传物质可朝着一定方向突变D通过近缘杂交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不改变栽培水稻的基因频率【解析】万年野生稻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产生可育子代,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是现代栽培水稻进化的动力,决定了水稻进化的方向,B正确;通过持续的定向选择栽培水稻,其进化可朝着一定方向进行,但遗传物质的改变是不定向的,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
7、可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错误。【答案】B6.随着“蚂蚁森林”的推行和广大用户的积极参与,阿拉善、通辽、鄂尔多斯等地已经种上梭梭树等树木,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变绿洲属于群落演替的次生演替B沙漠变绿洲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C一般情况下,农田生态系统需要较多的物质输入D随着演替的进行,梭梭树的种群数量会呈“J”型曲线增长【解析】沙漠变绿洲属于群落演替的次生演替,A正确;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沙漠可以变绿洲,也可以让绿洲变成沙漠,B正确;由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粮食等农产品,导致生态系统中N、P、K等
8、元素减少,所以需要较多的物质输入,C正确;由于环境资源有限,梭梭树的种群数量不会呈“J”型曲线增长,D错误。【答案】D 第卷二、 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 必考题(共39分)29(8分)半叶法是总光合速率测定的常用方法,其一般实验步骤:用刀片将叶柄的外皮环割处理,切断韧皮部的物质(如有机物)运输,但不切断木质部的导管;选择对称性较好的叶片,沿中央叶脉一半遮光,另一半不做任何处理;经一段时间(T)适宜的光照后,剪下叶片并将两半对应部位叠在一起,用大小适当的打孔器在叶片的中部打下相同叶面积(
9、A)的叶片,经烘干后分别称重,遮光部分干重记为W1,曝光部分干重记为W2;计算总光合速率。(1)光照处理之前将叶柄的外皮环割处理,其目的是 。(2)根据半叶法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整理出用有机物表示总光合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叶面积的总光合速率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3)重复以上实验,同时将步骤改为将叶片剪下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染色,比较遮光部分与曝光部分是否变蓝。该实验_(填“能”或“不能”)说明叶片在光下生成了淀粉,理由是 。【解析】(1)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主要运输水和无机盐,而韧皮部中筛管主要运输糖类等有机物,将叶柄的外皮环割处理的目的是切断糖类(光合作用产物)等有机物的运输,不切断水
10、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外皮环割处理是防止光合产物输出而影响叶片的干重变化。(2)本小题需注意要求的是“单位叶面积的总光合速率”,此处需要分别得出总光合作用量(用有机物产生量表示)、叶面积和时间,即总光合作用量W2W1,因此,单位叶面积的总光合速率总光合作用量/(叶面积时间)(W2W1)/(AT)。(3)回顾教材实验,应先对植物进行暗处理(饥饿处理)后,再进行遮光和曝光处理,最后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本题中叶片事先没有经过暗处理,无法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影响。【答案】(8分,每空2分)(1)阻止韧皮部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运出叶片而影响实验结果(2)(W2W1)/(AT)(3)不能 叶片事先没有经过
11、暗处理,无法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影响30(9分)小白鼠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常用的实验对象,电刺激小白鼠会使之产生逃避反应。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小白鼠的脚趾受到电刺激时会迅速缩回,此过程中电刺激在神经纤维上_传导(填“单向”或“双向”)。下表是小白鼠神经纤维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b所代表的离子是_。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a515mol/L145 mol/Lb140 mol/L5 mol/L(2)在逃避过程中小白鼠体内明显增加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_,两者都可以通过_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其中,前者在饥饿时与_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后者在寒冷时受下丘脑垂体的作用增加分泌量,这体现了激
12、素分泌的_调节。(3)研究发现小白鼠在连续遭受多次电刺激后,其反应强度随电的刺激重复出现而减弱,已知其关键因素在于突触的信号传递,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与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量有关。据此推断,出现上述小白鼠反应减弱现象的原因是_。多次电刺激使小白鼠大脑皮层下某个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表现为日排尿量明显增多、饮水剧增,推测可能是脑内_区域受损,引起_缺乏所致。【解析】(1)小白鼠的脚趾受到电刺激时会迅速缩回,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神经元内钾离子的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依据表中a、b两种离子在神经元内外的浓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拟 04 2022 年高 理科 综合 生物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