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1. 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基因。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B. 此动物体细胞基因型一定是AaBbCcDdC. 此细胞发生的一定是显性突变D. 此细胞既发生了基因突变又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D2. 某些癌细胞常常具有免疫逃逸现象,能躲避NK细胞(一种淋巴细胞)的攻击,其机理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癌细胞形成过程中,核酸不发生改变,蛋白质发生改变B. 致癌因子是癌细胞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定期检查、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
2、症的有效措施C. 逃逸癌细胞与正常细胞表面都有与PD-1蛋白识别的物质,从而不被攻击D. PD-1抑制剂类药物会使NK细胞清除癌细胞,不会有副作用【答案】C3. 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如图)出现,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F1个体体色的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B. 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 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D. 甲基化是引起基因结构改变的常见方式【答案】D4. 图a
3、、b、c所示均为真核细胞及其所含的染色体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示细胞中,DNA分子数量最多的肯定是图a所示细胞B. 若图b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卵细胞,则由其发育成的个体是三倍体C. 若图c所示为某动物的体细胞,则该个体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异D. 3幅图所示细胞内依次有2、1、3个染色体组【答案】C5. 在自然条件下,某自花受粉二倍体植物(2n=20)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只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的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属于不同的物种B. 图示四倍体植物的形成并未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过程C. 若要测定四倍体植物的基因组DNA序列,
4、则需要测定10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D. 减数分裂失败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答案】D6. 下图是某家系中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人群中甲病致病基因频率为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号致病基因可能来自I1和I3B. 1和2号再生一个孩子,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1/16C. 1与表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代不患甲病的概率为100/101D. 若I3号不含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答案】D7. 某种蝇是家禽的毁灭性寄生虫,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蝇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电离辐射
5、使蝇发生基因突变导致雄性不育,该处理方法称为人工诱变B. 若对a组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预计群体7-14代数量变化曲线会与图中b曲线相似C. 用杀虫剂处理1代后数量逐渐回升,是具抗药性的个体在定向的自然选择中得到保存并继续繁殖的结果D. 用电离辐射的方法比用杀虫剂灭虫效果好,还可避免污染保护环境【答案】B8.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是( )A. 某种群A有100个个体,80种基因型,种群B有500个个体50种基因型,则A种群的基因库比B种群的大B. 某桦尺蠖种群黑色(S基因控制)对浅色(ss)为显性,基因型频率如下:SS10%,Ss20%,ss70%。由于树干变黑,使浅
6、色个体每年减少10%,深色个体每年增加10%,则第二年SS基因型变为115%,Ss基因型频率变为229%C. 某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分别为30、60和10个,随机交配一代后,相应的基因型频率变为36%、48%和16%,说明种群进化了D. 一个山谷中,由于山洪暴发使得某鼠群的个体被河流一分为二,这样过了很多年,结果两个鼠群大不相同,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B9. 下列有关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真核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组会改变基因频率B. 在基因突变基础上发生基因重组可使子代具有多样性,有利于进化C. 生物的突变是偶然
7、的、随机的、不定向的,但进化却是定向的D. 生物进化离不开可遗传变异,但生物体发生可遗传变异不一定发生进化【答案】A10. 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依次为R、r+和r,且R对r+、r为显性,r+对r为显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黄花植株初次调查64%36%0二次调查38%16%46%该种群基因库由种群中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R、r+和r基因构成初次调查时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为60%,二次调查时为40%基因重组导致三种花色的出现,为该植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调查期间,花色基因频率的变化导致
8、了物种多样性的形成A. 3项B. 2项C. 1项D. 0项【答案】D11. 将基因型为Aa的水稻均分4组,分别进行不同的遗传实验,;各组子代的Aa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第一组为连续自交B. 第二组为连续随机交配C. 第三组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D. 第四组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答案】C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研究温度对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至少设置3 组实验由A、U、T、C 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 种,T2噬菌体的碱基最多有5 种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元素含量占比例最多的是C过氧化氢在加热和加肝脏研磨液条件下分解的实验原理相同b 条
9、由 c 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至少为 b+c,最多需要c 个转运核糖核酸参与运输甘油、脂肪酸、磷酸等合成为磷脂的场所在内质网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A. 一项B. 二项C. 三项D. 四项【答案】C13. 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B. 水螅的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 外部环境经常变化,但机体的内环境不会变化D. 内环境稳态是体内细胞酶促反应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答案】D14. 如图为人体内环境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 若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
10、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 人体剧烈运动时,的PH仍保持在7.357.45D. 与相比蛋白质的含量很多【答案】D15. 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毛细血管管壁破损长期坚持素食小蛔虫进入淋巴管花粉海鲜等引起过敏反应时肾小球肾炎导致血尿A. 只有B. 只有C. 只有D. 【答案】D16.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有氧呼吸速率加快造成的B. BC段下降的原因即被血液中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或造血功能增强使红细胞数量增多C
11、. 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 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答案】B17. 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 通过三种调节方式即可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 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18. 某同学在完成“探究血浆对pH值变化的调节作用”活动中,采用下表步骤完成。步骤1号烧杯2号烧杯3号烧杯4号烧杯5号烧杯6号烧杯等量缓冲溶液等量血浆等量缓冲
12、溶液等量血浆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滴加适量的0.1mol/L HCl滴加等量的0.1mol/L NaOH检测各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预期结果结论预期结果结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步骤中向1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清水B. 1号和4号烧杯pH变化明显C. 2号和5号烧杯pH变化不明显D. 由实验可知动物血浆不具有缓冲作用【答案】D1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有( )内环境占体液的2/3,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人体血浆pH维持在745左右严重腹泻、呕吐,需要补充足够的水,还需要补充N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
13、系统的协调作用,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与人不同,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答案】B20. 下列关于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只有神经元B.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数量多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C. 神经元的树突可以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导到细胞体D. 神经纤维的结构中没有神经胶质细胞的成分【答案】C21.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I(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侧)、(电极分别在R、S点的细胞外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表
14、I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B. 刺激P点,电表I和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C. 刺激P点,电表记录到处电位值时,Q点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 若S点电极移至膜内,再刺激P点,电表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相似【答案】D22. 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如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4、3、4B. 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C. 在a、b两点中央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1、4D. 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4、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六安市 舒城县 2021 2022 学年 生物 上学 第四 月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