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学案-第11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
《高考生物学案-第11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学案-第11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堂互动探究案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任务1完善与碳循环相关的内容(1)碳在非生物环境中的存在形式:_和碳酸盐。(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_(主要)。(3)循环过程:碳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作用、_作用实现的,而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则是通过_和_实现的。任务2观察碳循环过程图(见图文智连),回答相关问题(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_。(2)(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CO2。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_: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_:物质可以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
2、利用。任务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形式以有机物为载体_特点_全球性、循环性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_图示任务4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的判断方法判断的关键是找到具有双向箭头的两种成分,然后再逐步分析,得出答案。图示解读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为生产者或大气CO2库,再由多个内指箭头可判断B为大气CO2库(不能写“非生物环境”),再根据AD,CD,确定D为_,C为_根据A与C之间的双向箭头及C有多个内指箭头判断:A和C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CO2库。根据A、B、D的碳都流向E,可进一步判断:B是_,D是次级消费者,E是_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
3、和E,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所以A为大气CO2库,E为生产者。再根据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所以C是_,剩余的B、D、F则为_任务2图示1.与物质循环有关的几个易误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物质”并不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而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如C、H、O、N、P、S等。(2)碳在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只有生产者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其他各成分间的传递均是单向的。(3)物质循环流动,能量单向流动不循环,所以不能说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4)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统,而是指地
4、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联系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最终来自非生物环境。连接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某些生产者还可以利用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两者均开始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固定太阳能,然后沿共同的渠道食物链(网)一起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地循环往返。总体上来说,两者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考向一碳循环过程及特点分析1.原创题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
5、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考向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的应用实例分析2.2023江苏省无锡一中期末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提倡素食可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等的摄入,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考虑,对提倡素食的好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提倡素食能使人类的食物链缩短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提倡素食能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损耗D提倡素食能使人类从生产者体内获得更多的能量考
6、向三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稳定性的综合考查3.天津卷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题表,据表回答:碳量西黄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 7302 5605 330470440幼龄1 4603 2404 31036039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
7、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考点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任务1信息传递的作用及应用举例作用水平作用或应用举例个体有利于_海豚进行捕食、探路、定位和躲避天敌等行为几乎都依赖于超声波;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8、生长种群有利于生物种群的_植物开花需光信息刺激;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个体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_,维持生态系统的_草原上,草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森林中狼与兔相互依据对方的气味捕食或躲避;烟草释放化学物质调控害虫天敌应用提高农产品或者畜产品的产量;对_进行控制利用模拟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传粉效率和结实率;利用音响设备诱捕或驱赶有害动物任务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区别与联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特点_循环性、全球性往往是双向的范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_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途径_多种地位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基础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
9、向和状态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统一整体判断信息种类的两种方法及辨析(1)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等感觉上述信息,则判断为物理信息。(2)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如性外激素等)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3)凡涉及“肢体语言”者均属行为信息。如孔雀开屏。(4)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如深山密林),生物间多依靠“声音”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5)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如洪水瀑布旁),生物多以“肢体语言”这种行为信息进行交流。考向一信息传递的种类、特点及应用分析1.2023思南中学高三一模一种蛾类害虫(具有趋
10、光性)以蔬菜的叶片为食,成虫(蛾)夜晚活跃、交配产卵,白天藏匿于隐蔽处。该蛾类在交配季节会释放大量性外激素,人们通过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这种蛾类的密度,以进行监测和防治B施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属于化学防治,会引起环境污染C性外激素属于雌、雄蛾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化学信息D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2下列现象不能体现“信息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这个观点的是()A云杉根的分泌物使玫瑰不能很好地生长B当日照达到一定时长时植物才能够开花C狼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子D蝙蝠通过自身发出的声波,对被捕食者进行“回声定位”考
11、向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的比较3.2023江苏省淮安一中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考向三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及功能的综合考查4.海南卷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
12、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之间进行传递。(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和_。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考点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任务1生态系统稳定性两种类型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区别实质_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_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_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_,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_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_,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
13、_二者联系一般情况下二者呈负相关,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任务2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任务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控制对生态系统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_。(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保证生态系统_的协调。任务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完善调节实例河流森林(2)由以上图示可以看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基础是_调节,该种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任务5设计和制作生态缸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
14、一般是_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_,成分_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_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生态缸内温度;便于观察生态缸宜_不宜_,缸中的水量应_,要留出一定的_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的采光用较强的_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1.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4个易错点(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再看生产者,生产者多的稳定程度高。(2)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
15、较低。(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4)负反馈调节并非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2巧辨反馈调节的种类比较项目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调节方式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机制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B湖水自净能力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适当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可有
16、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某池塘演变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随之大量繁殖,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因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负反馈调节B早期属于负反馈调节,后期属于正反馈调节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调节D早期、后期均属于正反馈调节考向二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分析3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在同时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a)后,其结构和功能的曲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同等强度的干扰下,乙生态
17、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甲高B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若乙生态系统干扰提前,则B点左移C若甲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增大,则C点右移D乙生态系统B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考向三生态缸稳定性的判断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生态缸、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缸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缸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缸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缸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缸不应放在黑暗中考向四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应用的考查5.经典高考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互动探究案 高考 生物学 11 单元 生态系统 环境保护 课堂 互动 探究 物质 循环 信息 传递 稳定性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44918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