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三明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下学期五县联合质检考试高一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其中130题每题 1分,3140题每题2分,共50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最符合题意)1. 绝大多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蛋白质B. 核酸C. 氨基酸D. 核糖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有极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详解】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有极少数酶是RNA,因此绝大多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故选C。2. 米饭中的淀粉在口腔中能被唾液淀粉酶催化水解。下列关于唾液淀粉酶的叙述正确
2、的是( )A. 唾液淀粉酶能催化纤维素水解B. 唾液淀粉酶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起催化作用C. 低温会破坏唾液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D. 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酶具有不同于一般催化剂的显著特点: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催化效率。酶具有可调节性及不稳定性。【详解】A、唾液淀粉酶不能催化纤维素水解,只能催化淀粉水解,A错误;B、唾液淀粉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B错误;C、低温不会破坏唾液
3、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活,C错误;D、酶是生物催化剂,催化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发生,D正确。故选D。3. 如图所示为ATP的分子结构图,a、b、c表示相应的结构,、表示化学键。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1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molB. a表示腺嘌呤,是一种含氮碱基,P表示磷酸基团C. b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D. 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b表示腺苷一磷酸,又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
4、A的基本单位;c表示腺苷三磷酸(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表示特殊化学键,其中很容易断裂与重新合成。【详解】A、化学键为特殊的化学键,该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合成,其断开时所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mol,即1mol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mol,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图中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B错误;C、b包括一分子的腺嘌呤、一分子的核糖和一分子的磷酸,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C正确;D、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末端的磷酸基团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因此化学键中有较高能量,易断裂也已形成,D正确。故选B。4. 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概括地分
5、为三个阶段,其中有氧气参与的阶段是( )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一、二、三阶段【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详解】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H,第三阶段是前两阶段的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5. 下列细胞中,其呼吸过程会产生乙醇的是A. 缺氧条件下的马铃薯块茎细胞B. 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C. 酸奶生产中的乳酸菌D. 受涝的植物根细胞【答案】D【解析
6、】【详解】A、马铃薯块茎缺氧条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A错误;B、剧烈运动时的人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也是乳酸,B错误;C、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C错误;D、受涝的植物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D。6. 图甲、乙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装置甲中A瓶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 B、D两瓶中应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装置C、E用于检测CO2C. 该实验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D. 实验中澄清的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来代替【答案】C【解析】【分析】装置甲是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其中A瓶中的质量
7、分数为10%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瓶是酵母菌的培养液;C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装置乙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方式,D瓶是酵母菌的培养液,E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A、装置甲A瓶中放置NaOH的目的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正确;B、控制无关变量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个装置中应该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装置C、E中澄清石灰水可以检测CO2,B正确;C、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和乙都是实验组,C错误;D、二氧化碳遇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可用来检测二氧化碳,D正确。故选C。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
8、,在滤纸条上随层析液扩散最慢的色素是( )A. 叶黄素B. 叶绿素aC. 胡萝卜素D. 叶绿素b【答案】D【解析】【分析】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所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溶解度最高,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溶解度最低,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慢的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故选D。8.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光照由强变弱,则短时间内C5的含量(
9、 )A. 增多B. 减少C. 不变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分析】环境变化与C3、C5、H和ATP的变化的关系:【详解】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还原减少,则C3剩余量增加,C5减少,B正确。故选B。9. 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mol)是( )A. 12B. 17C. 11D. 23【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表示随光照强度的增大,测得的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先增大后稳定不变,根据: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可求出在2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
10、的氧气量。【详解】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0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是6 mL,即每小时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6mL,当光照强度为2000lx时,每小时氧气释放量是17mL,则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氧气为23 mL,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 关于生物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次施肥不能太多”,避免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烧苗现象B. “正其行,通其风”,能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 “干燥无氧储藏水果”,能减弱水果细胞呼吸,延长保质期D. 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可避免因某些元素含量下降而影响作物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呼吸原理的应
11、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2、提高农作物的光能的利用率的方法有:(1)延长
12、光合作用的时间。(2)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3)光照强弱的控制。(4)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5)CO2的供应(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详解】A、一次性施肥过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细胞液浓度,植物体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无法吸水,最终因失水过多而死亡,A正确;B、正其行,通其风,可以增加植物间的气体(如氧气和二氧化碳)流通,为植物提供更多的CO2,有利于植物提高光合效率,B正确;C、储藏水果时,应在一定湿度、低温、低氧条件,减弱水果细胞呼吸,延长保质期,C错误;D、长期种植同种作物,土壤肥力会下降,从而影响产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农业生产中常采
13、用轮作轮作方法进行耕种,D正确。故选C。11.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复制发生在( )A. 分裂间期B. 前期C. 中期D. 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的S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
14、A. 前期和末期B. 中期和后期C. 后期和末期D. 前期和中期【答案】A【解析】【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间期相同点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前期相同点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不同点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中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后期相同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末期不同点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相同点纺锤体、染色体
15、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详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2)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故选A。13. 下图可表示个完整细胞周期的是A. acB. bdC. bcD. ef【答案】B【解析】【详解】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且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据此可知:图中的bd、d
16、f均可表示个完整细胞周期,B正确,A、C、D均错误。【点睛】此类问题常以概念图或模式图为载体进行考查。解答时需抓住问题的实质:一个细胞周期是从分裂间期开始、结束于分裂期,且分裂间期经历时间要大于分裂期。据此即可准确判断各选项的正误。14. 在细胞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化、衰老及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缩小B. 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 细胞的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D.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
17、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详解】A、衰老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变大,A错误;B、细胞分化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B正确;C、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机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机体衰老不是一回事,机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C正确;D、细胞凋亡是由
18、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D正确。故选A。15.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矮茎与红花B. 猫的白毛与蓝眼C.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D.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答案】D【解析】【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详解】A、豌豆的矮茎与红花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猫的白毛与蓝眼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果
19、绳的红眼与白眼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16. 下列基因型的个体属于纯合子的是( )A. HhB. TTmmC. RRTtD. ddFf【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其中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作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作杂合子。【详解】ACD、Hh、RRTt、ddFf都含有等位基因,属于杂合子,ACD错误;B、TTmm不含等位基因,属于纯合子,B正确。故选B。17.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式,可以
20、依次解决中的遗传学问题的是( )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检验杂种F1的遗传因子组成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C.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D. 杂交、杂交、杂交、测交【答案】C【解析】【分析】动物不能自交,若对动物进行鉴定,一般选用与隐性个体进行杂交的方法。自交是植物常用的鉴定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方法。【详解】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可以测交法(动物不能自交),即与隐性的个体进行杂交;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可以杂交法(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后代只有一种亲本的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或自交法(一对相同性状的亲本
21、杂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性状,则该性状为隐性性状);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采用自交法;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通过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可知道F1的基因型。故选C。18.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哪一项属于其研究过程中的“演绎”部分( )A. 测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B. 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C. 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D. 测交实验结果为高茎:矮茎=1:1【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
22、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若F1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则测交的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这属于“演绎”过程,A正确;B、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开,这属于提出的假说,B错误;C、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这属于提出的假说,C
23、错误;D、测交实验结果为高茎:矮茎=1:1,这属于实验现象,据此可以验证假说,D错误。故选A。19.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关于此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 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B. 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基因型有DD、Dd、ddC. 甲和乙中的D和d随机组合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 抓取2次所得子代基因型的比值应为DD:Dd:dd=1:2:1【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并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三明市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 生物 联考 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