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新教材一轮总复习考案10第八单元检测1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教师版).docx
《高考生物新教材一轮总复习考案10第八单元检测1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新教材一轮总复习考案10第八单元检测1动物生命活动调节(教师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案(十)第八单元检测1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23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癌症晚期的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C )A机体摄入水量过多B代谢缓慢而导致营养过剩C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渗透压降低,由血浆渗入组织液中的水增加D组织液中的水大量渗入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膨胀1.【答案】:C【解析】: 癌症晚期的病人癌细胞增殖速度较快,机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被大量消耗,此时血浆中蛋白质减少,渗透压降低,由血浆渗入组织液中的水增加,使组织液增多;另一方面,血浆吸水能力下降,组织液中的水不能及时重新渗入血浆,从而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2(2023襄阳五中质检)如
2、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转化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B )A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B就所含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而言,乙与淋巴液的相似程度比甲更高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液的蛋白质含量较多D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直接经过细胞膜进入甲2.【答案】:B【解析】: 分析图示信息可知,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血浆中的物质,A错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相比而言,淋巴液和组织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含量非常相近,B正确、C错误;组织细胞的代谢产物经过细胞膜先进入组织液,再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甲(血浆),D错误。3(2023西安一中调研)下列有关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叙述
3、,错误的是( D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稳态遭到破坏可导致疾病的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患病3.【答案】:D【解析】: 机体的代谢是由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适宜的条件,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的发生。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内环境的理化性质(pH、渗透压和温度等)失调也可能会引发疾病。4(2023河北石家庄质检)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原因是剧烈运动使人体( A )A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B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加
4、强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均加强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均减弱4.【答案】:A【解析】: 饭后若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会使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从而影响消化,A正确。5如图表示抗原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B淋巴细胞以及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需要两种信号同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B )A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B引起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C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该癌症患者体内可使机体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
5、可以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5.【答案】:B【解析】: 图中抗原呈递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抗原与受体结合后可通过胞吞进入树突状细胞,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信息,A正确;分析图可知,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但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活化后的细胞,引起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是抗原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分子,B错误;将获得肿瘤抗原信息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到癌症患者体内,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使机体产生相应记忆细胞,C正确;如果通过一定的药物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则可以影响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避免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从而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D正确。6(2023河北石家庄调
6、研)如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B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D与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相关的中枢是,与婴儿经常尿床相关的中枢是脊髓6.【答案】:D【解析】: 脑干中具有呼吸中枢等,脑干损伤可导致呼吸骤停,A正确;下丘脑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正确;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下丘脑、脑干、小脑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C正确;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脊髓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
7、枢的调节,相关中枢是和脊髓,婴儿经常尿床是大脑发育不完善造成的,D错误。7(2023山东日照月考)正常人的体温能维持在37 左右,是因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为37 ,若“调定点”改变,体温将随之改变。流感病毒侵入某人机体后,机体发热至39 ,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动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体温由37 上升至39 的过程中,机体汗腺分泌减少B体温由37 上升至39 以后,“调定点”开始上升C体温由39 降至37 的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D体温恢复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结果7.【答案】:B【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调定点”发生改变,体温由37
8、 上升至39 的过程中,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机体汗腺分泌减少,A正确;“调定点”先上升,体温才升至39 ,B错误;体温由39 降至37 的过程中,机体散热量大于产热量,体温才能降低,C正确;体温恢复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作用结果,D正确。8(2022陕西榆林二中质检)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只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D机体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8.【答案】:B【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9、等),A错误;B细胞和T细胞可以分布在血液和淋巴液中,B正确;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中也起作用,C错误;机体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D错误。9(2022天津一中月考)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物质,其中B为细胞表面的受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B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质C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DT细胞在骨髓成熟,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的功能9.【答案】:A【解析】:
10、 机体被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增殖分化,A正确;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错误;A物质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错误;T细胞在胸腺成熟,它在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识别的功能,D错误。10(2022北京丰台区期中改编)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下列有关人体对抗EBV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巨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B抗EBV抗体与EBV结合,可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C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D未感染EBV的个体,体
11、内能合成与EB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10.【答案】:D【解析】: 巨噬细胞可以吞噬消化、加工和处理抗原,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A正确;体液免疫中抗EBV抗体与EBV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从而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B正确;细胞免疫过程中产生的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C正确;未感染EBV的个体,体内不能合成与EBV特异性结合的抗体,D错误。11(2022江西大联考)研究发现血糖水平的升高与多种激素有关。用不同激素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3组健康小鼠(每种激素在不同组别的剂量相同),分别测定处理前、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
12、化,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C )组别实验处理血糖浓度/(mmolL1)处理前处理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甲胰高血糖素4.55.765.44.954.95乙激素X4.54.54.54.54.5丙胰高血糖素激素X4.56.757.27.026.75A.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处理B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C激素X可升高血糖,同时也可促进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D可用斐林试剂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11.【答案】:C【解析】: 由表格中的实验处理可以看出,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处理,A正确;处理前测定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在实验中起对照作
13、用,B正确;通过表格中的甲组数据可以看出胰高血糖素单独作用能升高血糖,乙组中激素X单独作用不能升高血糖,丙组中胰高血糖素和激素X共同作用,升高血糖的效果强于甲组,可见激素X可促进胰高血糖素生理作用的发挥,但其本身不能升高血糖水平,C错误;检测丙组小鼠是否出现尿糖可用斐林试剂,D正确。12(2023江苏省扬州中学质检)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患者会表现出皮疹、红肿等症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D )A过敏原首次侵入人体即发生过敏反应B某些血管壁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降低C过敏原与某些血管壁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D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12.【
14、答案】:D【解析】: 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才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过敏反应发生时,某些被抗体吸附的细胞释放组胺等化学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等,B错误;过敏原与血管壁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而不是抗原决定簇,C错误;花粉过敏时,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13(2023中原名校联盟)2019年末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冠状病毒是一种具有囊膜的病毒,其表面的刺突蛋白能帮助病毒侵染人的呼吸道细胞。2019nCoV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2019n
15、CoV侵入细胞后会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而失去感染能力B若将刺突蛋白提取出来并注射到健康人体内,可能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却不使机体患病C感染了2019nCoV的患者康复后短期内可能不会再受其感染,与体内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密切相关D皮肤和黏膜等构成了防止2019nCoV侵染人体的第一道防线13.【答案】:A【解析】: 抗体不会与进入细胞的抗原结合,A错误;在病毒侵染机体的过程中,刺突蛋白发挥了关键作用,若将其提取出来并注射到健康人体内,可能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起到预防作用,提取物中不含2019nCoV的核酸,因此不会产生病毒后代,故机体不会患病,B正确;根据特异性免疫机理,若人体感染病原体
16、并使机体发生了特异性免疫,那么机体内就会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使人不易再受该病原体感染而发病,同理感染了2019nCoV的患者康复后也可能由于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作用而不会在短期被其再次感染发病,C正确;皮肤和黏膜等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对包括2019nCoV在内的许多病原体均有抵御功能,D正确。14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小白鼠体内耗氧量、酶活性、抗利尿激素的变化情况。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C )A小白鼠耗氧量增加,说明小白鼠是恒温动物B小白鼠抗利尿激素减少,其尿量会增多C小白鼠体内酶活性不变,其血糖含量也会稳定不变D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可以用曲线表示14.【答案】:C【解
17、析】: 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耗氧量增加,A正确;温度降低,则汗腺分泌变少,内环境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B正确;小白鼠属于恒温动物,体内酶活性不变,但血糖含量是维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C错误;小白鼠为恒温动物,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白鼠为维持体温,需要增加代谢速率,所以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对应曲线,D正确。15通过电刺激实验,在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
18、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可能不止一种B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胞内CCa2与钙调蛋白结合会使得C酶在活化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变化DH区神经细胞产生“记忆”可能是A受体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增多所致15.【答案】:B【解析】: 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谷氨酸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而且不只与突触后膜上的一种受体结合,说明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受体可能不止一种,A正确;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进入胞内是从高浓度一侧到达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协助,不消耗ATP,其方式为
19、协助扩散,B错误;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结合,C酶被激活,使得C酶在活化过程中空间结构发生变化,C正确;激活的C酶,促进了A受体胞内肽段转变为A受体的过程,进而使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增加,由此推知H区神经细胞产生“记忆”可能是A受体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增多所致,D正确。16(2022安徽省联考)云南大部分地区都有食用草乌进补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其可以与神经元上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中毒。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A乌头碱会导致神经元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B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胞外Na大量内流C食用草乌虽有中毒风险,但其仍有直接价值D阻遏Na通道开放的药物,可缓解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新教材 一轮 复习 10 第八 单元 检测 动物 生命 活动 调节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