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8单元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讲义-第8单元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3课时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目标要求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的产生(1)AB段静息电位:主要是因K顺浓度梯度外流所致,达到平衡时,膜内K浓度仍高于膜外,此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2)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因足够强度的刺激导致Na通道打开,引起Na顺浓度梯度内流,达到平衡时,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最终导致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3)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膜电位逐渐恢复为外正内负,此时因K外流过多导致此时膜内外电位差值大于初始静息电位差值。(4)DE段恢复为初始静息电位,从而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2兴奋在神经纤
2、维上的传导延伸应用若某神经纤维上电位变化及局部电流如下图所示,请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分别为图1向右传导,图2向左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类型特别提醒突触小体突触组成不同:突触小体是一个神经元轴突末端的膨大部分,其上的膜构成突触前膜,是突触的一部分;突触由两个神经元构成,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信号转换不同:在突触小体上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突触中完成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传递过程(3)传递特点易错提醒有关神经递质的6点提醒(1)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2)传递途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3)释放方式:胞吐,
3、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4)受体: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5)类型及机理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谷氨酸等,引起兴奋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使Na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即引起下一神经元发生兴奋。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抑制的机理为该类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能增强突触后膜对Cl的通透性,使Cl进入细胞内,强化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从而使神经元难以产生兴奋。(6)去向:神经递质发挥效应后,会很快被相应的酶降解,或被突触前神经元回收,以免持续发挥作用。考向一兴奋的产生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分析1在t1、t2、t3时刻分别
4、给予某神经纤维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1时的刺激强度过小,无法引起神经纤维上Na通道打开B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测得的静息电位可能位于6555 mVCt2、t3时的刺激可以累加并引起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Dt4后,细胞恢复静息状态不需要消耗ATP答案C解析t1时刻的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打开,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A错误;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对K通透性较大,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适当提高细胞内K浓度会增加K外流,使测得的静息电位数值变小,绝对值变大,即绝对值可能会大于65 mV,B错误;t4t5时间段,细胞K通道打开,K
5、运出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ATP,但t5后钠钾泵吸钾排钠,该过程需要消耗ATP,D错误。科学思维神经纤维膜外离子浓度对膜电位的影响(1)胞外K浓度(2)胞外Na浓度2.(2023宁夏固原高三模拟)给某一神经纤维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电位差,结果如图,图中a、b、c、d、e是五个不同阶段,a是静息状态,b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d是恢复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内为负电位Bb主要是由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C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D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上移答案B解析a状态下神
6、经元为静息状态,细胞膜外为正电位,A正确;b是形成动作电位过程,是由于Na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属于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若组织液中的Na浓度增大,会导致单位时间内的Na内流数量增加,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Y点上移,C正确;静息电位主要是K大量外流造成的,若组织液中的K浓度增大,会导致K在单位时间内外流减少,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X点上移,D正确。考向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分析3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下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
7、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外正内负B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C吸食可卡因容易上瘾的原因是可卡因不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缓解可卡因毒瘾,可考虑使用水解可卡因的酶、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激动剂答案B解析多巴胺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引发突触后膜的兴奋,故与受体结合可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外正内负外负内正,A错误;从图中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通过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重新回到突触前神经元,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其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
8、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延长了其对大脑的刺激,产生快感,B正确;吸毒者的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多巴胺分子中,使突触后神经元对多巴胺的敏感度降低,吸毒者只有通过不断加大可卡因的摄入量,才能维持正常的神经兴奋性,即吸毒成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是多巴胺不是可卡因,C错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使多巴胺受体的活性减弱,进而导致毒瘾更大,不能缓解毒瘾,D错误。4一氧化氮(NO)是最早发现能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的气体。NO可增强靶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活性,使胞质内cGMP升高,产生生物效应,如血管平滑肌舒张,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NO可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B
9、NO与乙酰胆碱均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NO与乙酰胆碱都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可用NO剂治疗答案D解析NO不储存于突触小泡中,它的释放不依赖于胞吐作用,而是通过扩散,A错误;乙酰胆碱需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NO不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而是作用于胞内的鸟苷酸环化酶,B错误;乙酰胆碱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由题中信息不能得出NO可以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C错误;NO剂可引起平滑肌舒张,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收缩引起的心绞痛,D正确。方法技巧影响神经冲动传递因素的判断方法(1)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的原因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使分解神经递质的相
10、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原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考向三反射弧中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综合分析5(2023乐山高三模拟)如图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其中b、c、d表示三种不同的神经元。下列关于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若完成的活动为膝跳反射,则图中不应出现c神经元B在完整的反射弧进行反射活动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为dcbC图中缺乏反射弧结构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D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后,结构b和d上均有
11、电位变化答案D解析c为中间神经元,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不存在中间神经元,A正确;d为传入神经元的一部分,在完整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为dcb,B正确;反射弧结构中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缺乏反射弧结构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C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结构c接受适宜的电刺激后,只有结构b上会有电位变化,D错误。6ACh(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处给予恒定刺激,、处分别为灵敏感应时间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两处
12、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ACh浓度(mmolL1)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处感受到信号所用的时间(ms)0.15.005.560.25.005.480.35.005.310.45.005.24A图中、与共同构成一个突触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答案B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而是线粒体,A项错误;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3、有促进作用,C、D项错误。1(2021湖南,11)研究人员利用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图a为对照组,图b和图c分别为通道阻断剂TTX、TEA处理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答案A解析TEA阻断钾通道,从而阻断了外向电流,说明外向电流与钾通道有关,B错误;TTX阻断钠通道,从而阻断了内向电流,内向电流消失,C错误;内向电流与钠通道有关,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Na浓度低,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依然低
14、于膜外,D错误。2(2020山东,7)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答案A解析K通过K通道内流产生兴奋,属于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不消耗ATP,因此静息状态时,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项错误、B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细胞内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C项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仅仅到
15、达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项正确。3(2022山东,9)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DNE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答案B解析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
16、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4(2021河北,11)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答案C解析神经细胞静息状态是K外流,内环境K浓度升高,K顺浓度梯度外流减少,膜电位差减小,C错误;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有谷氨酸、一氧化氮、肾上腺素等,都可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D正
17、确。5(2020江苏,13)下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或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B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和处,且电位大小相等C通过结构,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处兴奋的传递答案A解析并不是任何作用于神经元上的刺激都能使神经元产生兴奋,如果作用于神经元轴突上的刺激强度太小,便不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不会产生兴奋,A项正确;处产生的兴奋可以传导到和处,但和处的电位大小不一定相等,如a神经元属于抑制性神经元,a神经元兴奋后释放了抑制性神经递质,则b神经元被抑制,则和处的电位大小不相等
18、,B项错误;细胞外液的变化如Na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处兴奋的产生,突触间隙里组织液的变化可能影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那么细胞外液的变化也会影响处兴奋的传递,D项错误。6(2022全国乙,3)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答案B解析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会加剧肌肉痉挛,不能达到治疗目的,A错误;通过药物阻止神
19、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可以中断信号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的过程,能够阻止肌肉组织持续兴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B正确;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会使得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不被降解,从而持续作用于肌肉组织,不能达到治疗目的,C错误;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有利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肌肉组织持续兴奋,不能达到治疗目的,D错误。一、易错辨析1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2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4突触前膜释放神经
20、递质的过程说明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能通过胞吐分泌出细胞()二、填空默写1(必修3 P18)局部电流: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了局部电流。2(必修3 P18)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3(必修3 P19)神经元之间的兴奋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原因是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4在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比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要慢的原因是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5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突触上的传递是单向的,在机体的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反射
21、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以下叙述错误的是()离子神经元内神经元外a515 mmol/L145 mmol/Lb140 mmol/L5 mmol/LA.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B如表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分别是Na和KC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也能产生动作电位D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形成的局部电流又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兴奋答案C解析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的产
22、生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它们都属于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细胞内外存在浓度差,所以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A正确;将溶液S换成纯水,给予神经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没有Na内流,不会形成动作电位,C错误。2(2023成都高三模拟)如图表示神经元及其联系,图2为图1中两个神经元相联系的部位局部放大。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结构为树突,所示结构为突触小体B图2中兴奋传递的方向为C兴奋传至X处时,细胞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X处兴奋时,神经元膜内的Na浓度会高于膜外答案C解析图中短而多,为神经元的树突,所示结构为突触小泡,A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23、单向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图2中兴奋传递的方向为,B错误;兴奋传至X处时,Na内流,则细胞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C正确;无论静息状态还是兴奋状态,膜内的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D错误。3(2022广东,15)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
24、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答案B解析多巴胺是乙释放的神经递质,与丙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其发生电位变化,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多巴胺可在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不能在甲和乙之间传递信息,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膜既是乙酰胆碱作用的突触后膜,又是释放多巴胺的突触前膜,C正确;多巴胺的释放受乙酰胆碱的调控,故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D正确。4(2023咸阳高三模拟)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神经递质是在核糖体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经的转运和的胞吐释放至突触间隙C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后膜兴奋D
25、结构可能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也可能是肌肉细胞膜或腺体细胞膜答案D解析结构线粒体位于突触小体中,为生物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上,且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神经递质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如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合成场所不在核糖体,B错误;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后膜兴奋或抑制,C错误;结构突触后膜可能是由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构成,若为效应器部分,则可能是肌肉细胞或腺体细胞的细胞膜,D正确。5图甲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段和段Na通道开放,神经纤维膜
26、内外Na浓度差增大B若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增大,图甲中c点将上升C静息电位是指图乙AB之间膜内的电位差D机体内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是单向的答案D解析图甲中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增大,则Na内流增多,甲图中c点将上升,但K浓度影响的是静息电位,膜外K浓度增大,不改变动作电位的峰值,B错误;静息电位是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的外正内负的电位,而不是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的电位差,C错误。6(2023陕西渭南高三模拟) 如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根神经纤维可与一个肌细胞之间形成多个神经肌肉接点B处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中间神经元能产生兴奋C刺激处,
27、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反向偏转,可引起伸肌收缩D伸肌和屈肌协调配合,一起收缩完成膝跳反射答案D解析中间神经元兴奋,处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传出神经元的兴奋,B正确;刺激处,电流表两极先后兴奋,故指针会发生两次反向偏转,会引起伸肌收缩,C正确;伸肌和屈肌协调配合,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完成膝跳反射,D错误。7将蛙的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M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如图中曲线表示)、膜电位变化(如图中曲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只有钠离子的浓度会发生变化B图中a点后,细胞膜内钠离子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C曲线的峰值大小与培养液M中钠离子的浓度有关D图中c点
28、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答案C解析实验过程中培养液M中除了Na的浓度会发生变化,K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A错误;图中a点后,Na开始内流,而不是细胞膜内Na的含量开始高于膜外,B错误;曲线的峰值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所致,所以其大小与培养液M中Na的浓度有关,C正确。8某人脚不小心踩到钉子时,马上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以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该过程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为突触,“”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B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
29、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C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屈腿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D若刺激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反射弧的传出神经受损答案C解析据题图分析可知,左侧腿屈曲,屈肌收缩,伸肌舒张,则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右侧腿伸展,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则处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A错误;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更难产生兴奋,B错误;屈腿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由示意图可知,完成屈腿反射的过程中共需要5个神经元参与,C正确;若刺激处,该侧腿屈曲但神经节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说明兴奋
30、在突触结构上是单向传递的,D错误。9.如图为突触的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A、B一定是轴突,C一定是树突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3个突触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并刺激a、b间的中点,则由于该点与电流表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递质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若B受刺激,C会兴奋;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A一项 B二项C三项 D四项答案C解析图中所示结构为突触,A、B是由轴突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C可能是树突,也可能是细胞体,错误;图示包括
31、3个神经元、2个突触,错误;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刺激c点,指针偏转一次,错误;若将电流计连接在a、b两点,刺激中间位置,兴奋;向两边传导的速度一样,理论上指针不会发生偏转,正确;突触后膜上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正确;若B受刺激,C会兴奋,若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10如图表示在离体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或处理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P点之前,膜两侧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B曲线的下降段是Na以被动运输方式外流所致C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Na通道,并给予适宜刺激,则膜电位变化应
32、为曲线D降低突触间隙中Na浓度,在P点时给予适宜刺激,膜电位变化如曲线所示答案C解析P点之前,膜两侧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通过K外流维持静息电位,A项错误;曲线的下降段Na通道关闭,是K通道开放,K外流所致,B项错误;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Na通道,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细胞不兴奋,出现曲线模式,C项正确;降低突触间隙中Na浓度,在P点时给予适宜刺激,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降低,但膜电位变化不会变为曲线,D项错误。11下图是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前后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模式图(注:将细胞膜外的电位规定为零电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血钾症患者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Bab段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需
33、要消耗能量Cb点峰值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上升Dbc段膜电位始终表现为内正外负答案A解析高血钾症患者的细胞外液K浓度增大,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A正确;细胞外Na浓度高于细胞内,ab段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Na内流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b点峰值是动作电位的峰值,其大小不随有效刺激增强而上升,C错误;bc段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的恢复阶段,膜电位经过由内正外负到内负外正的变化,D错误。12(2023陕西咸阳武功县高三质量检测)味觉是由溶解性化学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而引起的感觉。咸味食物中Na浓度比唾液高,Na扩散进入味觉细胞,使其膜电位改变,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引起下一个神经
34、元兴奋,兴奋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形成咸味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不需消耗ATPC咸味觉形成包含一次完整的反射过程DNa内流使得神经元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Na扩散进入味觉细胞,使其膜电位改变,促进神经递质释放,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Na经钠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属于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咸味觉形成不属于反射,信号传导到味觉中枢缺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2河北,21)皮肤上的痒觉、触觉、痛觉感受器均能将刺激引发的信号经背
35、根神经节(DRG)的感觉神经元传入脊髓,整合、上传,产生相应感觉。组胺刺激使小鼠产生痒觉,引起抓挠行为。研究发现,小鼠DRG神经元中的PTEN蛋白参与痒觉信号传递。为探究PTEN蛋白的作用,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机体在_产生痒觉的过程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的形式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2)抓挠引起皮肤上的触觉、痛觉感受器_,有效_痒觉信号的上传,因此痒觉减弱。(3)用组胺刺激正常小鼠和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肤,结果如下图。据图推测PTEN蛋白的作用是_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已知PTEN基因敲除后,小鼠DRG中的TR
36、PV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用组胺刺激PTEN基因和TRPV1基因双敲除的小鼠,据图中结果推测TRPV1蛋白对痒觉的影响是_。答案(1)大脑皮层不属于电信号(神经冲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兴奋抑制(3)减弱促进痒觉的产生解析(1)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均是大脑皮层,故机体在大脑皮层产生痒觉;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机体产生痒觉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双向传导;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3)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TEN和T
37、RPV1基因的有无,因变量是30分钟内抓挠次数。据图分析可知,与正常小鼠相比,PTEN基因敲除小鼠的抓挠次数明显增加,说明PTEN基因缺失会增加小鼠的抓挠次数,即增加小鼠对痒觉的敏感性,据此推测PTEN基因控制合成的PTEN蛋白是减弱机体对外源致痒剂的敏感性,进而抑制小鼠的痒觉;而PTEN基因和TRPV1基因双敲除的小鼠与正常小鼠差异不大,说明TRPV1基因缺失可减弱PTEN基因缺失的效果,即TRPV1基因控制合成的TRPV1蛋白可促进痒觉的产生。14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部位。突触一般是依赖神经递质传递信号的化学突触(如图甲,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此处
38、,在甲壳类、鱼类以及哺乳类动物的某些部位还存在着电突触,电突触以电流为信息载体(如图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以离子通道相通)。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甲中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小泡内的ACh通过_这一运输方式释放到_,进而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是_。(2)图乙中,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两个神经元的膜紧贴在一起形成_,与化学突触相比,电突触传递的两个主要特点是_和_。(3)异搏定是一种抗心律异常的药物,为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减弱心肌收缩力,结合图甲分析其作用机理: _。(4)为了比较兴奋在图乙电突触处的传递速度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现用电表、刺激器、计时器等
39、设计实验,实验思路为_。答案(1)胞吐突触间隙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2)缝隙接头传递速度快可双向传递(两空可互换)(3)异搏定与Ca2通道结合,阻止Ca2内流,影响突触前膜释放ACh,从而影响心肌收缩(4)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图乙电突触的前膜和后膜上,在突触前膜一侧刺激神经某处使其产生动作电位,记录两个电极间电信号出现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传导速度,记为v1;再将电表的两个电极保持相等距离置于神经纤维两个不同位点上,在一个电极的外侧相同距离处给予相同刺激,计算出信号传导速度,记为v2;最后比较v1和v2的大小并得出结论解析(1)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图甲中ACh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Na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2)据图乙可看出,电突触的结构基础是缝隙接头,电突触的信号传递依靠电信号,而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借助于神经递质,需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比化学突触的信号传递速度快。电突触中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密接触,由离子通道连接,结合图示可知,兴奋在电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双向性。(3)据图甲分析,Ca2内流能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ACh,使用Ca2通道阻滞剂,会阻止Ca2内流,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受影响,ACh释放受阻,从而影响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减弱心肌的收缩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