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新教材一轮总复习考案14第九单元检测2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教师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生物新教材一轮总复习考案14第九单元检测2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新教材一轮总复习考案14第九单元检测2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教师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考案(十四)第九单元检测2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2023福建三明质检)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C )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雄虫,可降低害虫种群密度B建立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建立某沿海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防止滩涂被破坏D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1.答案:C解析: 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雄虫,可破坏害虫性别比例,降低种群的出生率,进而降低害虫种群密度,A不符合题意;建立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对丹顶鹤和它们的
2、生存环境进行就地保护,C符合题意;沼气池中的沼液、沼渣作为肥料还田,可加速物质的循环利用,D不符合题意。2(2023海南高三调研)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B负反馈调节是红树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红树林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红树林生态系统内进行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2.答案:A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其是生态系统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属于
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生态系统内进行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3(2023安徽五校联盟质检)人们利用恢复生态学技术改造盐碱化草地,可使重度盐碱化草地恢复至中度盐碱化草地,并最终恢复至轻度盐碱化草地和良好草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C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D盐碱化草地生态系统中能量循环的速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3.答案:D解析: 在改造盐碱化草地的过程中,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4、,A正确;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益于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正确;在不同阶段种植不同种类的牧草来改善盐碱化草地可提高生物多样性,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流动,D错误。4(2022山东二模)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BPg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C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4.答案:C解析: Pg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与自身的呼吸差值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而R代表生态系统所有生物的呼吸量,A错误;
5、群落演替到顶级群落时,抵抗力稳定性最高,此时Pg与R接近,不是最大值,B错误;Q为生态系统内的有机物总量,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C正确;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其物种组成也会改变,只是一种相对平衡状态,D错误。5(2023安徽蒙城一中质检)如图所示,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b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组成a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生物组分为生产者和分解者B流经a或b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各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b生态系统可以对a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D人类活动对b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其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相对较弱5.答案:B解析: 生态系统
6、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a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生物组分为生产者和分解者,A正确;流经b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外,还应该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输入,B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生态系统a产生强烈的干扰,C正确;人类活动对b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导致分解者的功能较弱,所以其对其他生态系统有很高的依赖性,需要人们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以维持其动态平衡,D正确。6(2023重庆一中调研)下列有关生物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7、)A某种群以“S”形曲线增长的过程中,在K/2之后出现环境阻力,导致增长速率下降B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利用信息传递可对有害昆虫进行控制,例如:生物防治中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D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6.答案:C解析: 数量呈“S”形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而环境阻力在K/2之前就已经出现,A错误;竹林中的凤尾竹只是一个种群,竹林中凤尾竹高低错落有致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而
8、是要对生态系统合理利用,D错误。7(2023中原名校联盟调研)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C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 250 kJ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7.答案:C解析: 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 250 kJ,A正确;乙的同化量为200 kJ,丙的同化量为30 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100%15%,B正确;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但
9、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8(2023山西大同月考)我国“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实验,搭载“嫦娥四号”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气、水和照明设备等,搭载着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果蝇和酵母菌六种生物,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个“罐子”能形成一个简单的微型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B )A“罐子”中的六种生物分属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罐子”生态系统中的结构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C“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D“罐子”登月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经验
10、8.答案:B解析: 棉花、油菜、土豆、拟南芥属于生产者,果蝇属于消费者,酵母菌属于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B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罐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低,C正确;此次月球生物实验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经验,D正确。9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由最下面一层到最上面一层共四层,分别为甲、乙、丙、丁(如图),若有外来生物戊入侵,且会与丙竞争食物,但不会被丁所捕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B甲、乙、丙、丁构成该
11、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逐渐减少D戊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9.答案:B解析: 处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是生产者,所以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生产者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A正确;能量金字塔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而生物群落应该包含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故甲、乙、丙、丁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错误;由于生物戊入侵,与丙(丁的食物)竞争食物,所以丙的数量会下降,又由于戊不会被丁所捕食,故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因食物减少而逐渐减少,C正确;戊与丙竞争食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D正确。10(2023广西南宁高三质检)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
12、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D )A乙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B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CO2C过程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丙中的多种生物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10.答案:D解析: 由题图可知,乙、丙、丁都指向甲,因此甲是大气中的CO2库,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乙是生产者,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过程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CO2,B正确;过程将CO2输入生物群落中,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正确;丙中多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D错误。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A缺少类群乙则生态
13、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量C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D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乙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11.答案:C解析: 分析题干的碳循环示意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缺少类群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进行,A错误;图中c、d表示含碳有机物沿食物链的传递过程,B错误;图中甲、乙、丙、丁的全部生物,包含了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种群,因此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正确;乙的摄入量,大部分经消化吸收转为同化的能量,少部分以粪便的形式排到环境中,乙同化的能量中有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只有少部分用
14、于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错误。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种群一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B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5.45107 kJC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D不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流动以有机物为载体12.答案:D解析: 根据三个种群同化的能量数值,为15.0、为111.0、为3.0,并结合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A错误;种群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种群同化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的能量106(11115被分解者分解
15、的能量41.5)5.45107 kJ,B错误;因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015.020%,C错误;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中能量以有机物形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流动,D正确。13放牧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草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研究人员比较了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上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图(不放牧时,效应值为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通常草原各营养级间形成的生物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类似B据结果推测,适度放牧更有利于刺激草原植物的补偿生长C为了减小轻度放牧对生长的干扰,植物会有更多生物量转移到地下D牲畜粪便是影响植物向地
16、下生长转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13.答案:D解析: 通常草原各营养级间形成的生物量金字塔与能量金字塔类似,都是正金字塔,A正确;由图可知,与未放牧草原相比,轻度放牧的草原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略有上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有显著下降的趋势,说明适度放牧更有利于刺激草原植物的补偿生长,B正确;牛羊会啃咬植物地上部分,植物为了减小轻度放牧对生长的干扰会把更多的生物量转移到地下,C正确;放牧是影响植物向地下生长转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D错误。14(2023山东日照高三模拟)改造盐碱化草原是利用多种恢复生态学技术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使这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到或接近受干扰前的状态,
17、下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技术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A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B演替过程中食物链逐渐缩短以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盐碱化草地的改造使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14.答案:B解析: 盐碱地植被较少,生产者同化量较低,人为恢复生态系统时需向生态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A正确;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化,营养级数目增多,食物链不会缩短,而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与食物链长短无关,B错误;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使得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因而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盐碱化草地的改造过程,
18、随着群落的演替,草地的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变化,群落的空间结构也就发生了变化,D正确。15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下列对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 C )A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B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C生态足迹只能应用于一个人D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大小不尽相同15.答案:C解析: 由生态足迹的概念可以看出,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A正确;在生态足迹中,阅读的书可以转换为生产用于制造这些书的纸张所需要的树林的面积,B正确
19、;生态足迹的衡量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C错误;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因生活方式等不同导致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D正确。16下列四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B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细菌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16.答案:B解析: 虎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取能量少,容易成为濒危物种;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N、P含量高,蓝细菌会进行爆发式繁殖,但是没有体现出食物链,所以不适宜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牛、羊属于初级消费者,直接从生产者获取食物,获得的能量多,因此成
20、本低;D项能体现出食物链,能用能量流动规律来分析。17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标记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物脱落造成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B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若第二营养级生物长时间大幅度减少,第一营养级物种丰富度可能会降低D草本植物的出现对地衣和苔藓植物的水平分布基本没有影响17.答案:C解析: 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记个体数,标记物部分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A错误;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第二营养级生物长时间大幅度减少,第一营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新教材 一轮 复习 14 第九 单元 检测 生态系统 环境 教师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